-
公开(公告)号:CN104335702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0710083650.7
申请日:2007-12-12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行器对接锁同步运动的传动装置:包括:对接锁驱动组合[1]为驱动源,它与主动锁[2]连接;钢索组件[4]将主动锁[2]和从动锁[3]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闭合传动链;一套主动锁[2]和若干套从动锁[3]构成一组对接锁,均匀分布在圆周上。本发明解决了对接锁重量和同步运动传动效率等问题,取得了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传动效率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等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335700B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0710083646.0
申请日:2007-12-12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钱海鲲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行器对接锁系同步性的测量方法,包括:步骤1、钢索张力测量,用钢索张力测试仪测量钢索测量点的张力值;步骤2、绳轮角度测量,通过角度测量工装上的指针读取绳轮上的角度;步骤3、用游标卡尺进行主动锁钩与被动锁钩间距测量。本发明解决了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设计钢索张力、绳轮角度和主动锁钩与被动锁钩间距的测量点和测量基准等问题,取得了操作便捷、准确、安全性高等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975778A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510307287.7
申请日:2015-06-05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天器舱门手电一体驱动装置,包括:外壳,设置于一舱门上;电机,设置在外壳内,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一蜗杆;涡轮,通过涡轮轴承连接在外壳内,并与蜗杆齿合;穿舱轴,通过穿舱轴轴承贯穿连接外壳的两侧;滑动杆,活动连接在两穿舱轴内,在穿舱轴的轴线上来回可移动;弹性件,设置在穿舱轴与滑动杆之间,用以保持滑动杆处于一中间位置;滑动齿轮,设置在滑动杆上;输出齿轮,通过输出齿轮轴承连接在外壳内,与穿舱轴齿合,用以传递输出舱门开启或关闭的动力;把手,通过键结构与键槽结构的配合,可拆卸连接穿舱轴,用以驱动穿舱轴转动。
-
公开(公告)号:CN104335703B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0710083839.6
申请日:2007-12-21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B64G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天飞行器设备中的对接锁系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接锁系装置,能实现两个空间飞行器之间的刚性连接、保持连接和安全分离。对接锁系装置主要由环状框架和设置在框架圆周上的两组对接锁组成,每组对接锁主要由与对接锁驱动组合(1)直接连接的一个主动锁(2)和若干从动锁(3)组成;所述主动锁(2)和若干从动锁(3)间隔均匀分布在框架圆周上;所述主动锁(2)受对接锁驱动组合(1)的直接驱动;所述从动锁(3)与主动锁(2)之间以及从动锁(2)之间通过钢索组件(4)连接,以实现同步联动。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能够同步运动、传动效率高、连接和分离可靠、安全性高等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335704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0710083840.9
申请日:2007-12-21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钱海鲲
IPC: B64G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天飞行器设备的调整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航天飞行器对接锁系使用定位工装的同步性调整方法。本发明通过调整位置处定位方式和定位工装的使用,保证了对接锁在调整钢索时位置不变,大大缩短了对接锁系粗调时间,通过粗调、细调、空载同步性测量及调整和负载同步性测量及调整四个步骤,达到:空载时,在解锁位置、啮合位置和锁定位置处,各把锁绳轮的角度偏差不大于1°,各把锁主、被动钩的钩间距差不大于1mm。负载时,在解锁位置和啮合位置处,各把锁绳轮的角度偏差不大于1°,在锁定位置处,各把锁绳轮的角度偏差不大于3°。本发明取得了方法简单、操作容易、调整时间短、安全性高等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335701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0710083648.X
申请日:2007-12-12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钱海鲲
IPC: B64G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天飞行器对接锁系同步性调整方法,通过粗调、细调、空载同步性测量及调整和负载同步性测量及调整四个步骤,达到:空载时,在解锁位置、啮合位置和锁定位置处,各把锁绳轮的角度偏差不大于1°,各把锁主、被动钩的钩间距差不大于1mm。负载时,在解锁位置和啮合位置处,各把锁绳轮的角度偏差不大于1°,在锁定位置处,各把锁绳轮的角度偏差不大于3°。本发明取得了方法简单、操作容易、安全性高等有益效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