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天器用卸荷式用永磁自锁电磁阀

    公开(公告)号:CN117869646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766048.9

    申请日:2023-12-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航天器用卸荷式永磁自锁电磁阀,用于控制航天器、运载火箭中增压输送系统中气路的通断。电磁阀采用先导式结构,开、闭线圈通脉冲电流控制衔铁朝不同方向运动,带动电磁头阀芯组件分离、压合引压口及卸荷口处密封止口,控制主阀背压腔内气体压力进而控制主阀打开、关闭。通过设置引压通道、引泄通道及各功能容腔,保证主阀密封副的密封力完全由介质压差作用力及弹簧力决定,对于永磁体的磁通设计可拥有较大裕度。衔铁运动至一侧限位位置后,线圈断电,由永磁体发出的磁通维持衔铁在一侧吸合,从而实现阀门打开、关闭状态的无源保持,降低航天器能耗,同时避免高真空环境下的线圈热量快速积聚问题。

    一种高压大流量氦气减压阀

    公开(公告)号:CN104696555A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310640889.5

    申请日:2013-12-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K17/04

    Abstract: 一种高压大流量氦气减压阀,包括垫片、阀盖、壳体、阀芯、挡圈、O胶圈、下弹簧座、调整垫片、螺盖、套筒、弹簧、上弹簧座、调整螺钉、锁紧螺母和螺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阀芯与壳体之间的节流口开度的反馈腔C,所述反馈腔C与低压腔A之间通过反馈孔B连通,反馈孔B处的螺塞上设置了阻尼孔E。本发明解决了高压大流量氦气减压阀在减压过程中振动和卡滞的问题,提高了氦气减压阀的可靠性。

    一种自泄压单向阀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978248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605441.5

    申请日:2022-1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泄压单向阀,包括阀体和活阀。阀体内部设有腔体,且阀体上设有分别与腔体连通的输入孔和输出孔;输出孔连通腔体的一端,其开口设于输出面。活阀,设于腔体并与腔体滑动连接,活阀和腔体内壁之间设有弹簧,弹簧用于将活阀一端的端面抵靠于输出面,以封闭输出孔。活阀抵靠输出面的端面为关闭面,输出面部分内凹与关闭面配合形成环槽或关闭面部分内凹与输出面配合形成环槽,环槽与输入孔连通。活阀上设有连通外部的流道。工作状态下,气体在环槽处对关闭面施加的压力不大于第一阈值时,气体从流道离开腔体;当该压力大于第一阈值时,气体于环槽处推动活阀克服弹簧的阻力移动以打开输出孔。

    一种航天器用介质隔绝式永磁自锁电磁阀

    公开(公告)号:CN115854099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504812.0

    申请日:2022-1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天器用介质隔绝式永磁自锁电磁阀,包括电磁阀本体、衔铁、传动件、弹性件、密封活门、电磁驱动组件和永磁自锁组件;电磁阀本体一端设有介质腔、另一端设有滑动腔,电磁阀本体上设有与介质腔连通的上游进口和下游出口;衔铁设于滑动腔与其内壁滑动连接;传动件设于电磁阀本体,传动件的一端连接衔铁、另一端穿设至介质腔内;弹性件和密封活门均设于介质腔内,密封活门与下游出口相对设置用于接触密封下游出口,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传动件、另一端连接密封活门;电磁驱动组件和永磁自锁组件均设于电磁阀本体内,永磁自锁组件通过永磁体磁吸力吸附固定衔铁;电磁驱动组件通过电磁力驱动衔铁克服永磁体磁吸力朝向或远离下游出口移动。

    一种波纹管密封式电爆阀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711299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1488210.0

    申请日:2022-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波纹管密封式电爆阀,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电爆管、设有贯穿孔的螺塞、活塞、波纹管、两个接管嘴和推动件。螺塞的一端安装电爆管,另一端伸入内腔。活塞滑动连接于贯穿孔内,且一端伸出贯穿孔,由电爆管电爆燃气后推动。波纹管设于内腔内,且套设于螺塞和活塞外,一端与螺塞密封连接,另一端与伸出贯穿孔的活塞密封连接。两个接管嘴分别伸入内腔,接管嘴内的外接通道于内腔内连接有封闭结构。推动件设于内腔内,一端与活塞伸出贯穿孔的一端抵接,另一端设有与两个接管嘴分别对应的切刀,推动件上还设有连接通道;推动件由活塞推动并带动两个切刀分别切除两个封闭结构后,连接通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接管嘴的外接通道对接连通。

    一种高压瓶阀
    1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296812B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810770429.7

    申请日:2018-07-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瓶阀,通过壳体上的螺纹与高压气瓶连接固定,用于控制高压气瓶的充放气,瓶阀上并联设置瓶阀主通道、放气通道和安全阀进气通道,瓶阀主通道用于充放气,其上设置有卸荷阀、主阀和切断手阀,通过电磁铁的通断电控制其启闭,放气通道连接出气口和气瓶内腔,其上设置有放气手阀,可手动控制放气,安全阀进气通道连接安全阀排气口和气瓶内腔,其上设置安全阀组件,达到指定温度会自动开启,并通过安全阀排气口放空气瓶内气体。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压瓶阀,解决了原有产品工作压力低、手动操作不方便、加工要求高的问题,具有操作简便、密封可靠的特点。

    一种隔腔式安溢阀及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95369B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610570728.7

    申请日:2016-07-20

    Abstract: 一种隔腔式安溢阀,所述隔腔式安溢阀包括主阀和指挥阀,所述主阀包括主阀腔和背压腔,主阀腔和背压腔之间通过波纹管组合件隔开,所述指挥阀包括控制腔、反馈腔和放气腔,控制腔和反馈腔之间通过波纹管隔开,反馈腔与放气腔之间通过活阀连通或断开,放气腔通过连通管与背压腔连接,反馈腔通过引流管与主阀腔连接,指挥阀气体出口与主阀气体出口通过排气管连接。本发明将指挥阀控制腔和反馈腔隔开,控制腔从贮箱引压,反馈腔从主阀口引压,以解决现有的安溢阀在目前的安装方式下带来的贮箱压力偏低问题和主阀提前打开问题。

    一种隔腔式安溢阀及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95369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570728.7

    申请日:2016-07-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K17/10 F16K17/044 F16K31/126

    Abstract: 一种隔腔式安溢阀,所述隔腔式安溢阀包括主阀和指挥阀,所述主阀包括主阀腔和背压腔,主阀腔和背压腔之间通过波纹管组合件隔开,所述指挥阀包括控制腔、反馈腔和放气腔,控制腔和反馈腔之间通过波纹管隔开,反馈腔与放气腔之间通过活阀连通或断开,放气腔通过连通管与背压腔连接,反馈腔通过引流管与主阀腔连接,指挥阀气体出口与主阀气体出口通过排气管连接。本发明将指挥阀控制腔和反馈腔隔开,控制腔从贮箱引压,反馈腔从主阀口引压,以解决现有的安溢阀在目前的安装方式下带来的贮箱压力偏低问题和主阀提前打开问题。

    一种高压瓶阀装置
    1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687072U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821113437.6

    申请日:2018-07-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压瓶阀装置,通过壳体上的螺纹与高压气瓶连接固定,用于控制高压气瓶的充放气,瓶阀上并联设置瓶阀主通道、放气通道和安全阀进气通道,瓶阀主通道用于充放气,其上设置有卸荷阀、主阀和切断手阀,通过电磁铁的通断电控制其启闭,放气通道连接出气口和气瓶内腔,其上设置有放气手阀,可手动控制放气,安全阀进气通道连接安全阀排气口和气瓶内腔,其上设置安全阀组件,达到指定温度会自动开启,并通过安全阀排气口放空气瓶内气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瓶阀装置,解决了原有产品工作压力低、手动操作不方便、加工要求高的问题,具有操作简便、密封可靠的特点。

    一种高压瓶阀密封装置
    2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687362U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821113438.0

    申请日:2018-07-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压瓶阀密封装置,包括壳体、电连接器、主阀、卸荷组件、电磁铁组件,卸荷阀包括卸荷组件和电磁铁组件且二者之间为滑动配合,电连接器与电磁铁组件导通,主阀安装于壳体的导向孔内并在导向孔内轴向滑动,主阀与卸荷组件通过销轴连接,主阀与卸荷组件之间的滑动配合面为间隙配合,可沿轴向相对滑动,销轴与卸荷组件之间为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瓶阀密封装置,主阀与卸荷组件之间采用销轴活动连接,避免与导向筒、电磁铁安装孔之间的多重导向,自定位性能好、重复定位精度高,密封可靠性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