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91712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221751.6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实验水池的升降浮底系统,包括:实验水池,包括实验腔,实验腔的底部设有多个缓冲座;导轨,设置在实验腔的内侧壁上;浮底本体,活动设置在实验腔中,包括若干个具有中空腔体的浮箱;导向顶紧机构,设置在浮底本体的外侧壁上,包括直线位移驱动源以及与直线位移驱动源相连接的导向轮,导向轮滑动设置在导轨中;绞车,与浮底本体的底部通过柔性牵引件相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前述升降浮底系统的实验方法。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浮底本体可以依靠自身浮力上升,并在柔性牵引件的拖拽作用下下降,方便快捷地实现对浮底本体的深度调节,满足各项实验所需水深。
-
公开(公告)号:CN11902674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137881.1
申请日:2024-08-19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葡新能源技术中心(上海)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再生能源管理和优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再生能源系统的综合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构建预设区域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基于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安装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的最小化构建目标函数;基于预设区域的负荷需求、净水需求以及热能需求以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的供水量和供电量构建约束条件,约束条件包括电力平衡约束、水平衡约束以及充放电约束;在约束条件的约束下对目标函数求解,确定目标函数最小时对应的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容量。本实施例基于预设区域实际能源需求,有效整合太阳能发电系统、风能发电系统、电池储能系统、供热系统、雨水处理系统和海水淡化系统进行优化,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和系统的整体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87480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0351613.3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B1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上平台上部组块的护舷系统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海上平台上部组块的护舷系统包括护舷支撑平台、橡胶压缩块和护舷板,护舷支撑平台与导管架的周向侧面一体式固定连接,橡胶压缩块的横向一端与护舷支撑平台可拆卸地垂直连接、横向另一端与护舷板固定地垂直连接,护舷支撑平台在橡胶压缩块的横向两侧分别延伸出一条链条,每条链条的两端竖向间隔地与护舷板可拆卸连接。该护舷系统通过将橡胶压缩块与护舷支撑平台间的固定连接、护舷支撑平台上的链条与护舷板间的固定连接均改为可拆卸连接,从而使得除护舷支撑平台以及链条之外的部件可以较为方便地进行安装和拆除,降低了建造难度和建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99796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221748.4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海上风电平台结合的振荡浮子式波能装置,包括振荡浮子和海上风电平台,振荡浮子被安装于海上风电平台的一侧并与海上风电平台之间产生相对移动;所述海上风电平台上固定有平台导杆,平台导杆具有支撑部,平台导杆的支撑部位于海上风电平台的上方并与海上风电平台间隔设置;所述振荡浮子、海上风电平台之间通过滑轮系统连接;所述海上风电平台上安装发电装置;所述第一发电装置与动滑轮连接;其中一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均安装第二发电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海上风电平台结合的振荡浮子式波能装置,安装更为便利,节省了人力物力;减少了由于海水腐蚀所导致的装置损耗,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893447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294238.X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张力型漂浮式风力发电机平台,属于漂浮式风机技术领域,包括漂浮式基础结构、透水结构、塔筒和风力发电机组,透水结构设置在漂浮式基础结构顶面,透水结构具有透水区域,透水区域的上平面高于或者齐平于高潮水位线,透水区域的下平面齐平于低潮水位线;塔筒设置在透水结构顶面;风力发电机组设置在塔筒的顶端。通过在塔筒和漂浮式基础结构之间设置透水结构,在潮汐涨落过程中,海水能够随潮汐变化自由进出透水结构中的透水区域,消除透水结构的浮力变化,因此降低了底部张力的变化,无需更强的结构提供更多的张力承受能力应对潮汐的影响,降低了材料使用成本和设计难度,使平台更加具有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767428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10951328.0
申请日:2023-07-31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的系泊系统,包含静态系泊系统和动态系泊系统;静态系泊系统包含有三个系泊缆束;立柱及系泊缆束的中心一致;动态系泊系统包括动力单元、推进器单元和控制单元;动力单元包括原动机、发电机组、配电盘和电缆;推进器单元包括支撑转轴、螺旋桨、转动电机和万向接头;控制单元包括定位系统、传感器、计算机系统、控制界面、控制策略模块和电源管理模块;平台的立柱下方安装一组推进器单元,每组推进器单元包括1‑4个推进器单元;平台监测系统对平台进行实施监测,获取平台实时运动水平和系泊张力,根据实时运动状态下平台对于偏移倾斜以及系泊张紧要求,计算推进器单元所需的功率,由推进器单元执行。
-
公开(公告)号:CN117869201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068131.7
申请日:2024-01-17
Applicant: 三峡新能源阳江发电有限公司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津大学
Inventor: 倪道俊 , 黄绍幸 , 肖瑶瑶 , 许新鑫 , 校建东 , 刘俊峰 , 程海锋 , 林毅峰 , 滕华灯 , 乐从欢 , 姜娟 , 丁红岩 , 张浦阳 , 张凡 , 王李吉 , 陈鹏飞 , 谢同 , 聂焱 , 林宇 , 李嘉隆 , 范荣山 , 吴迪 , 王舒扬
Abstract: 单柱复合筒基础风机拖航与下放的组合工装,包括多个扇环型助浮平台,所述助浮平台间由连接装置使其连接成为一体,并通过限位装置与基础上部相连,所述助浮平台、连接装置、限位装置形成辅助工装,所述基础上部包括单柱复合筒,通过单柱复合筒和限位装置使基础上部与辅助工装形成一个整体,本发明可以增加单柱复合筒型基础风电整机在拖航过程和下放过程中的浮稳性,使得这两个过程不再需要额外的施工机械,达到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6538022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602121.2
申请日:2023-05-25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海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的一种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海上风力发电机及施工方法,包括风机立柱;设置在风机立柱的正下方的单柱基础,单柱基础的顶端与风机立柱的底端同轴固定连接;设置在单柱基础的正下方的垂荡板,垂荡板与单柱基础的底端同轴固定连接;数量至少为三个并绕风机立柱圆周均布的侧立柱;多个绕风机立柱圆周均布的横撑,横撑的一端与单柱基础的顶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侧立柱的底端固定连接;系泊缆绳,系泊缆绳的顶端与侧立柱固定连接,系泊缆绳的底端与海床上的锚固固定连接。本发明采用单柱基础降低重心配合半潜式侧立柱提供稳性的方式,不仅可以应用于100m左右水深的海域,还可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和施工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872850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495069.0
申请日:2022-05-07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面漂浮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浮体结构,包括:多个高强度浮块和多个低强度浮块,所有高强度浮块间隔设置,并且所有高强度浮块呈矩形阵列;每两相邻的高强度浮块之间相连有多个第一柔性缆索,多个第一柔性缆索均贯穿一个低强度漂浮组件,该低强度漂浮组件于多个第一柔性缆索滑移;纵向或横向的两相邻的低强度漂浮组件之间相连有多个第二柔性缆索,多个第二柔性缆索贯穿一个低强度漂浮组件,低强度漂浮组件于多个第二柔性缆索滑移。本发明在高强度浮块间和低强度漂浮组件间均使用了柔性连接,避免了现有的漂浮式光伏刚性连接处应力集中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63701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788865.9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葡新能源技术中心(上海)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上风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包括:立柱组件、第一支撑组件和系泊组件;立柱组件包括:中间立柱和多个侧立柱,多个侧立柱绕中间立柱周向间隔设置,且每个侧立柱设置有月池结构;中间立柱通过第一支撑组件与侧立柱连接;系泊组件一端连接立柱组件,另一端连接海床。这种海上风电平台通过设置月池结构来抵消部分波浪和风引起的附加载荷,降低风电平台的整体载荷,增加整个平台对波浪和风等外部激励的阻尼,减少平台的运动响应,有效地控制了风电平台在垂荡、横摇和纵摇等方向的运动幅度,优化运动性能。提高平台的稳定性,使风力发电机组稳定运行,提升发电效率,降低度电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