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853752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795493.8
申请日:2020-08-1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F22B37/3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小筒径初级分离器,它包括分离叶片组件、下降通道、节流环、导叶组件、扩散器和上升筒,导叶组件焊接在上升筒的内壁,扩散器焊接在上升筒的上部,上升筒的下部与下降通道互相焊接,节流环焊接在下降通道上,分离叶片组件通过焊接固定在下降通道内;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紧凑,尺寸小,分离效率高,压降小等优点,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6240456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211664852.1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60 , C22C38/44 , C22C38/06 , C22C38/54 , C22C38/42 , C22C38/50 , C21D1/18 , C21D6/00 , C21D8/02 , B22D11/00 , C22C3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代核电站关键设备支撑用马氏体不锈钢钢板及其制造方法,钢板包含如下成分,C:0.07%‑0.15%;Si:0.1%‑1.0%;Mn:0.3%‑1.00%;P≤0.010%;S:0.02%‑0.06%;Ni:0.5%‑2.0%;Cr:12%‑15%;Mo:0.02%‑0.10%;N:0.03%‑0.15%;Als:0.01%‑0.20%;B:0.0001%‑0.0011%;Cu:0.01%‑0.2%;ZrO2:0.0001%‑0.0010%。采用控轧结合特殊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开轧温度:1100‑1200℃,终轧温度:950‑1050℃;淬火温度900℃~1050℃,保温时间1‑6min/mm;回火温度680℃~780℃,保温时间1‑10min/mm。钢板不仅具有良好的室温力学性能和高温力学性能,完全可以满足三代核电站关键设备支撑用马氏体不锈钢的要求,该马氏体不锈钢中厚板主要适用于高强韧性支承部件。
-
公开(公告)号:CN112939124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342422.7
申请日:2021-03-3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C02F1/04 , C02F1/16 , F25B30/06 , C02F10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回收乏热淡化海水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的利用低温乏热的海水淡化系统及方法,产生低温乏热的机组依次连接若干个冷却器、蒸发器的乏热进口,蒸发器的冷媒出口依次连接压缩机、低温多效蒸馏装置的首效换热管的管程、节流装置、蒸发器的冷媒进口,蒸发器的乏热出口依次连接冷却水泵、冷却器进口;所有效换热管的壳程进口连接喷淋装置,前一效换热管的壳程出口连接下一效换热管的管程进口,末效壳程出口连接冷凝器的壳侧进口,首效外的其余效换热管的管程出口及冷凝器的壳侧出口连接蒸馏水收集装置。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冷媒提取低品位乏热,增温后用于蒸发海水,降低淡水生产的能耗,造水比可达8~12。
-
公开(公告)号:CN111396851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197070.6
申请日:2020-03-19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包括初级分离器、重力分离区和干燥器;所述初级分离器包括一级分离器(1)、二级分离器(2)、一级围筒(3)、二级分离疏水管(6);所述重力分离区位于所述初级分离器和所述干燥器之间,所述重力分离区包括二级围筒(4)和重力分离疏水管(7);所述干燥器包括波形板片(15)、框架(16)、疏水槽(17)、干燥器疏水管(18)。本发明通过对汽水分离试验装置的特殊结构设计,对初级分离器各级分离水和干燥器分离水进行收集,对收集的水进行流量计量,实时得到初级分离器各级分离效率和干燥器分离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539933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138332.7
申请日:2022-09-19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F22B35/18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核电站蒸汽发生器的智能监测方法和系统,包括设备热工性能监测模块,设备流场数字孪生模块,传热管流致振动监测模块,传热管磨损监测模块,设备疲劳损伤监测模块、设备松动部件监测模块、数据及文件管理模块,确定原有的测点,获取各个测点的数据;将获取的各个测点的所有数据进行热工性能计算分析后输出二次侧数据;将所述二次侧数据进行流场分布计算后输出流场数据;利用流场后处理算法、传热管管间参数算法以及流弹稳定比算法对流场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传热管流致振动结果;利用磨损预测算法对传热管的磨损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堵管方法,大大减少了蒸汽发生器检修所需要的时间,提高了核电站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5371469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1127714.X
申请日:2022-09-16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周全 , 刘畅 , 矫明 , 张伟 , 应秉斌 , 唐力晨 , 巢孟科 , 张锴 , 景益 , 林绍萱 , 贺寅彪 , 邵长磊 , 李晨 , 门启明 , 张星亮 , 黄俊 , 姚彦贵 , 尤岩 , 张毅成 , 李经怀 , 杨星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缓解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磨损的系统和方法,属于蒸汽发生器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内套筒、传热管束和初级分离器,所述内套筒、传热管束和初级分离器均位于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和内套筒之间形成下降通道,所述下降通道的入口出设置有阻力元器件。通过对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结构进行优化改进,服了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束由于流场不均或流速过快导致传热管束发生流致振动磨损,在不影响换热效率的基础上,有效避免了传热管束破裂事故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5218172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607862.5
申请日:2022-05-3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F22B3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汽发生器用旋扣式流水槽封堵装置及方法,涉及蒸汽发生器技术领域,包括卡轴和压套,卡轴一端连接卡板,另一端贯穿压套,卡轴外侧套有与压套抵接的弹簧;卡轴两侧对称设有凸起部,压套外表面开设有阳槽,压套内表面设有与阳槽呈设定角度的阴槽,压套两侧设有外伸部;以凸起部位于阳槽内为第一状态,位于阴槽内为第二状态,旋转卡轴使其从第一状态变为第二状态,以使卡板配合压套的外伸部封堵流水槽。本发明能够牢固安装于顶部支承板流水槽区,有效降低蒸汽发生器运行期间该区域的局部流速,保留了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在役检查的内部通道,提升已部分完工或已完工或已运行蒸汽发生器的安全性、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981423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1069010.5
申请日:2018-09-13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缠绕管式换热组件,其包括螺旋缠绕管束、中心筒、齿条、隔条、管箍、异形管和连接板。本发明提供的缠绕管式换热组件,在高效传热的前提下,保证组件的运行安全,提高组件的空间利用率,能实现良好的工程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218097347U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22295056.7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长径比水平运行高温热管,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吸液芯和管内壁间没有有效支撑,或者吸液芯在管内的固定所需配合的零部件较多,安装困难,无法应用于直径较小的大长径比高温热管的问题,在降低了大长径比高温热管吸液芯的安装难度的同时增加了吸液芯的刚度,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大长径比水平运行高温热管,包括管壳,管壳内部设置吸液芯,吸液芯与管壳内壁之间设置回流通道支撑以形成回流间隙;所述回流通道支撑为设置于吸液芯周侧的直肋式支撑或螺旋式支撑,或者为设置于管壳内壁的凸台。
-
公开(公告)号:CN215447518U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21526421.X
申请日:2021-07-06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门启明 , 张菲茜 , 杨星 , 巢孟科 , 周全 , 应秉斌 , 林绍萱 , 矫明 , 李经怀 , 姚兆祯 , 张伟 , 刘畅 , 李晨 , 张可丰 , 张锴 , 梁星筠 , 尤岩 , 黄俊 , 侯敏杰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器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侧向收口的立式缠绕管式换热组件,包括:垂向设置的中心筒体,其顶部连接有连接管;缠绕管,缠绕在所述中心筒体外侧,所述缠绕管在沿所述中心筒体径向上被分为至少两层;垫条,设置在相邻的两层所述缠绕管之间和/或所述缠绕管与所述中心筒体之间和/或最外层缠绕管外侧,所述垫条上开设有与所述缠绕管外轮廓相互配合的槽;支撑定位装置,其用于与所述中心筒体、缠绕管及垫条固定连接,用于支撑所述中心筒体、缠绕管及垫条;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在保证满足热工及结构要求的前提下,提高缠绕管的加工精度,增强安全性,提升换热器的力学及抗震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