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499244C
公开(公告)日:2009-06-10
申请号:CN200580022544.7
申请日:2005-09-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9 , H01M4/04 , H01M4/134 , H01M4/38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4/661 , H01M10/0525 , H01M10/0567 , H01M2004/027 , H01M2300/0025
Abstract: 集电体上形成了含有吸藏·释放锂的金属的负极活性物质薄膜、该负极活性物质的薄膜被断缝分离成柱状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可以抑制负极活性物质与非水电解液的反应等,在得到高充放电容量的同时,还得到优良的充放电循环特性。本发明是具有集电体2b上形成了含有吸藏·释放锂的金属的负极活性物质2a的薄膜、且该负极活性物质的薄膜被在厚度方向上形成的断缝2c分离成柱状的负极2,使用吸藏·释放锂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1,非水系溶剂中溶解了锂盐的非水电解液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非水电解液中含有具有与氟结合的烷基的碳酸酯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981406A
公开(公告)日:2007-06-13
申请号:CN200580022544.7
申请日:2005-09-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9 , H01M4/04 , H01M4/134 , H01M4/38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4/661 , H01M10/0525 , H01M10/0567 , H01M2004/027 , H01M2300/0025
Abstract: 集电体上形成了含有吸藏·释放锂的金属的负极活性物质薄膜、该负极活性物质的薄膜被断缝分离成柱状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可以抑制负极活性物质与非水电解液的反应等,在得到高充放电容量的同时,还得到优良的充放电循环特性。本发明是具有集电体2b上形成了含有吸藏·释放锂的金属的负极活性物质2a的薄膜、且该负极活性物质的薄膜被在厚度方向上形成的断缝2c分离成柱状的负极2,使用吸藏·释放锂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1,非水系溶剂中溶解了锂盐的非水电解液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非水电解液中含有具有与氟结合的烷基的碳酸酯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306633C
公开(公告)日:2007-03-21
申请号:CN200510007067.9
申请日:2001-04-24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极,具有高的放电能力和优异循环特性,其特征包括含有与锂不能熔合的层,含有与锂能熔合的层,和插在所述层之间并含有这些金属的混合层。
-
公开(公告)号:CN100338794C
公开(公告)日:2007-09-19
申请号:CN200410063209.9
申请日:2004-06-30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70 , H01M4/0438 , H01M4/0445 , H01M4/0452 , H01M4/134 , H01M4/362 , H01M4/387 , H01M4/40 , H01M4/405 , H01M4/661 , H01M10/052
Abstract: 一种锂二次电池用电极,其特征在于活性物质薄膜在主体上具有与Li反应的第一相、和在初次充电前及初次充电后的各循环放电后至少存在的与Li反应比所述的第一相难的第二相,集电体表面的算术平均粗造度Ra为0.1微米以上,在薄膜表面上形成有与集电体表面凹凸对应的凹凸,通过初次以后的充放电,由薄膜表面凹凸的谷部与集电体表面凹凸的谷部的连接线沿着厚度方向形成裂缝,该裂缝将薄膜分离成柱状或岛状。根据本发明的在由不与Li合金化的金属组成的集电体上,设置了与Li合金化的活性物质薄膜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可以改善循环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762067A
公开(公告)日:2006-04-19
申请号:CN200480007613.2
申请日:2004-0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9 , H01M4/045 , H01M4/134 , H01M4/525 , H01M4/661 , H01M4/70 , H01M10/052 , H01M10/0567 , H01M10/0569 , H01M2300/00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非水性电解液二次电池,该电池抑制了电解液的分解,显示出了高充放电效率和优异的充放电循环性能。该二次电池包括集电器和通过CVD、溅射、蒸汽沉积、火焰喷镀或电镀沉积在集电器上的能够吸收和释放锂的活性物质薄膜。该活性物质薄膜被形成在其厚度方向上的裂缝分割成柱状物。该二次电池包括由底部附着在集电器上的柱状部分构成的负极、能够吸收和释放锂的正极和由非水性溶剂及溶解在该溶剂中的锂盐所构成的电解液。电解液包括通式(I)的化合物:Rn-M=O (I);其中,R是选择性地具有取代基的烷基,n个R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可以是独立的取代基,也可以彼此键合成环;M是S或P;当M是S时n是2,当M是P时n是3。
-
公开(公告)号:CN1215584C
公开(公告)日:2005-08-17
申请号:CN01815792.0
申请日:2001-09-19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4 , H01M4/661 , H01M4/667 , H01M10/052
Abstract: 一种电极,包括电流集电器和形成于其上的活性材料合金薄膜,该合金(例如Sn-Co)薄膜包含与锂合金化的金属(例如Sn)和不与锂合金化的金属(例如Co),并形成在例如铜箔的电流集电器上。较好的是,上述可与锂合金化的金属与不与锂合金化的金属彼此不会形成金属间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577921A
公开(公告)日:2005-02-09
申请号:CN200410063209.9
申请日:2004-06-30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70 , H01M4/0438 , H01M4/0445 , H01M4/0452 , H01M4/134 , H01M4/362 , H01M4/387 , H01M4/40 , H01M4/405 , H01M4/661 , H01M10/052
Abstract: 一种锂二次电池用电极,其特征在于活性物质薄膜在主体上具有与Li反应的第一相、和在初次充电前及初次充电后的各循环放电后至少存在的与Li反应比所述的第一相难的第二相,集电体表面的算术平均粗造度Ra为0.1微米以上,在薄膜表面上形成有与集电体表面凹凸对应的凹凸,通过初次以后的充放电,由薄膜表面凹凸的谷部与集电体表面凹凸的谷部的连接线沿着厚度方向形成裂缝,该裂缝将薄膜分离成柱状或岛状。根据本发明的在由不与Li合金化的金属组成的集电体上,设置了与Li合金化的活性物质薄膜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可以改善循环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426610A
公开(公告)日:2003-06-25
申请号:CN01808580.6
申请日:2001-04-24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极,具有高的放电能力和优异循环特性,其特征包括含有与锂不能熔合的层,含有与锂能熔合的层,和插在所述层之间并含有这些金属的混合层。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