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593448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31839.2
申请日:2008-02-28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IPC: H01M4/58 , C01B25/45 , H01M4/04 , H01M4/139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用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锂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锂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锂二次电池用活性物质的质量监测方法。该锂二次电池用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含有锂过渡金属含氧阴离子化合物的锂二次电池用活性物质,其能够有效进行在合成含有锂过渡金属含氧阴离子化合物的锂二次电池用活性物质时产生问题的杂质的除去、实现高能量密度化。通过pH缓冲液清洗含有锂过渡金属含氧阴离子化合物的锂二次电池用活性物质,能够不溶解LiFePO4的Fe而仅有效除去例如Li3PO4、Li2CO3、FeSO4、FeO、Fe3(PO4)2等LiFePO4以外的Fe的价数为2价的杂质。
-
公开(公告)号:CN100502131C
公开(公告)日:2009-06-17
申请号:CN200480007613.2
申请日:2004-0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9 , H01M4/045 , H01M4/134 , H01M4/525 , H01M4/661 , H01M4/70 , H01M10/052 , H01M10/0567 , H01M10/0569 , H01M2300/00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非水性电解液二次电池,该电池抑制了电解液的分解,显示出了高充放电效率和优异的充放电循环性能。该二次电池包括集电器和通过CVD、溅射、蒸汽沉积、火焰喷镀或电镀沉积在集电器上的能够吸收和释放锂的活性物质薄膜。该活性物质薄膜被形成在其厚度方向上的裂缝分割成柱状物。该二次电池包括由底部附着在集电器上的柱状部分构成的负极、能够吸收和释放锂的正极和由非水性溶剂及溶解在该溶剂中的锂盐所构成的电解液。电解液包括通式(I)的化合物:Rn-M=O (I)其中,R是选择性地具有取代基的烷基,n个R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可以是独立的取代基,也可以彼此键合成环;M是S或P;当M是S时n是2,当M是P时n是3。
-
公开(公告)号:CN100456531C
公开(公告)日:2009-01-28
申请号:CN200510062777.1
申请日:2005-03-30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386 , H01M4/405 , H01M4/66 , H01M4/70 , H01M10/0565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使用合金负极的情况下集电体折皱的产生,并且初期充放电特性及周期特性优良的锂二次电池。在备有在表面形成为凸凹状的负极集电体(3b)的该表面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3a)的负极、正极、非水电解质的锂二次电池中,负极活性物质层(3a)由与Li合金化的材料构成,负极活性物质层(3a)的厚度(μm)/负极集电体(3b)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μm)为0.5以上4以下,且在25℃的负极集电体(3b)的拉伸强度(N/mm2)×负极集电体基本厚度(mm)/负极活性物质层(3a)的厚度(μm)为2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762065A
公开(公告)日:2006-04-19
申请号:CN200480007288.X
申请日:2004-0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3 , H01M4/04 , H01M4/0404 , H01M4/0419 , H01M4/0426 , H01M4/0428 , H01M4/0438 , H01M4/0452 , H01M4/1391 , H01M4/64 , H01M10/052 , H01M10/0568 , H01M10/056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非水性电解液二次电池,该电池抑制了电解液的分解,显示出了高充放电效率和优异的充放电循环性能。该二次电池包括集电器和通过CVD、溅射、蒸汽沉积、火焰喷镀或电镀沉积在集电器上的能够吸收和释放锂的活性物质薄膜。该活性物质被形成在厚度方向上的裂缝分割成柱状物。该二次电池包括由底部附着在集电器上的柱状部分构成的负极、能够吸收和释放锂的正极和由非水性溶剂及溶解在该溶剂中的锂盐所构成的电解液。电解液包括通式(I)的化合物,其中,R1、R2和R3是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的氢原子或各自选择性地具有取代基的烷基,R1、R2和R3可以是独立的取代基,也可以彼此键合成环。
-
公开(公告)号:CN1413366A
公开(公告)日:2003-04-23
申请号:CN00817742.2
申请日:2000-10-20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Inventor: 池田博昭 , 藤本正久 , 藤谷伸 , 岛正树 , 八木弘雅 , 樽井久树 , 黑河宏史 , 浅冈贤司 , 松田茂树 , 堂本洋一 , 大下竜司 , 加藤善雄 , 中岛宏 , 吉田智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61 , H01M2/0207 , H01M4/04 , H01M4/131 ,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366 , H01M4/38 , H01M4/386 , H01M4/40 , H01M4/405 , H01M4/485 , H01M4/525 , H01M4/58 , H01M4/667 , H01M4/70 , H01M6/40 , H01M10/052 , H01M10/0587 , H01M10/44 , H01M2010/4292
Abstract: 一种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把能够存储或释放锂的微晶或无定形硅薄膜等的活性材料薄膜,沉积在平板形集电器的相对着的表面上。
-
公开(公告)号:CN1099139C
公开(公告)日:2003-01-15
申请号:CN96117400.5
申请日:1996-12-07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83 , Y10S420/90
Abstract: 一种包括合金的吸氢合金电极,该合金含有第一种吸氢合金的颗粒A和结合在该颗粒A上的成分不同于该第一种合金的第二种吸氢合金颗粒B,具有在所产生的结合界面处形成的结合层C,该结合层C具有含第一和第二种合金的组分元素的新成分。在特定实施例中,具有CaCu5型组织的第一种吸氢合金颗粒A结合在具有ZrNi拉弗斯相组织的第二种吸氢合金颗粒B上。在另一实施例中,具有CaCu5型组织的第一种吸氢合金颗粒A结合在具有CaCu5型组织但成分不同于第一种合金的第二种吸氢合金颗粒B上。在又一实施例中,具有ZrNi拉弗斯相组织的第一种吸氢合金颗粒A结合在具有Zr-Ni拉弗斯相组织但成分不同于第一种合金的第二种吸氢合金颗粒B上。
-
公开(公告)号:CN102834954A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180016878.9
申请日:2011-03-10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IPC: H01M4/131 , H01M10/052 , H01M10/0566 , H01M4/525 , H01M4/6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M4/525 , H01M4/625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使用表面形成有包含由正极活性物质(包含以通式LiaNixM(1-x)O2表示的具有层状结构的含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和导电性的炭材料混合而成的物质的正极合剂层的正极11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在正极的表面中碳原子相对于所有原子的比例为80%以上,所述通式中,M为1种以上的元素,满足0<a≤1.2、0.4≤x≤1.0的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1276909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0810092077.0
申请日:2008-02-28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用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其能够有效进行在合成含有锂过渡金属含氧阴离子化合物的锂二次电池用活性物质时产生问题的杂质的除去、实现高能量密度化。通过pH缓冲液清洗含有锂过渡金属含氧阴离子化合物的锂二次电池用活性物质,能够不溶解LiFePO4的Fe而仅有效除去例如Li3PO4、Li2CO3、FeSO4、FeO、Fe3(PO4)2等LiFePO4以外的Fe的价数为2价的杂质。
-
公开(公告)号:CN101276909A
公开(公告)日:2008-10-01
申请号:CN200810092077.0
申请日:2008-02-28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用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其能够有效进行在合成含有锂过渡金属含氧阴离子化合物的锂二次电池用活性物质时产生问题的杂质的除去、实现高能量密度化。通过pH缓冲液清洗含有锂过渡金属含氧阴离子化合物的锂二次电池用活性物质,能够不溶解LiFePO4的Fe而仅有效除去例如Li3PO4、Li2CO3、FeSO4、FeO、Fe3(PO4)2等LiFePO4以外的Fe的价数为2价的杂质。
-
公开(公告)号:CN1257569C
公开(公告)日:2006-05-24
申请号:CN00817742.2
申请日:2000-10-20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Inventor: 池田博昭 , 藤本正久 , 藤谷伸 , 岛正树 , 八木弘雅 , 樽井久树 , 黑河宏史 , 浅冈贤司 , 松田茂树 , 堂本洋一 , 大下竜司 , 加藤善雄 , 中岛宏 , 吉田智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61 , H01M2/0207 , H01M4/04 , H01M4/131 ,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366 , H01M4/38 , H01M4/386 , H01M4/40 , H01M4/405 , H01M4/485 , H01M4/525 , H01M4/58 , H01M4/667 , H01M4/70 , H01M6/40 , H01M10/052 , H01M10/0587 , H01M10/44 , H01M2010/4292
Abstract: 一种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把能够存储或释放锂的微晶或无定形硅薄膜等的活性材料薄膜,沉积在平板形集电器的相对着的表面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