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154182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379999.4
申请日:2019-04-25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66 , H01M10/052 , H01M4/6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和包括其的可再充电锂电池。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包括集电器和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设置在集电器上并且包括碳基负极活性物质和导电剂,其中导电剂包括长度为约1μm至约200μm的纤维状导电剂或尺寸(长径)为约1μm至约20μm的颗粒状导电剂,并且所述负极的由等式1定义的DD(发散度)值大于或等于约24。[等式1]DD(发散度)=(Ia/I总)*100在等式1中,Ia为通过使用CuKα射线的XRD测量的非平面角处的峰强度的总和,I总为通过使用CuKα射线的XRD测量的全部角处的峰强度的总和。
-
公开(公告)号:CN108123180B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1711228622.X
申请日:2017-11-29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7 , H01M4/583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和包括其的可再充电电池。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极组件包括:负电极和正电极,分别包括基体构件和均设置在每个基体构件的至少一侧处的活性物质层;以及隔板,设置在负电极和正电极之间,其中,负电极的活性物质层包括交替地布置的取向部和非取向部,取向部取向为相对于负电极的一侧具有恒定角。
-
公开(公告)号:CN108172751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1711283784.3
申请日:2017-12-07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再充电电池的负极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在基底的第一表面上涂覆包括第一石墨材料的第一活性块;通过第一磁场来对齐第一石墨材料使得第一石墨材料的第一长轴与第一表面形成第一锐角;在基底的位于第一表面相对侧的第二表面上涂覆包括第二石墨材料的第二活性块;通过第二磁场来对齐第二石墨材料使得第二石墨材料的第二长轴与第二表面形成第二锐角;通过辊压制第一石墨材料和第二石墨材料,其中,在通过第二磁场对齐的步骤中,第二长轴可以被对齐为沿面对第一长轴的方向倾斜,并且基底位于第二长轴与第一长轴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08023064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711054967.8
申请日:2017-11-01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133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3 , H01M4/131 , H01M4/1393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4/48 , H01M4/485 , H01M4/583 , H01M4/587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电极和一种包括该负电极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电极包括集流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该负极活性物质层设置在集流体上并包括碳基负极活性物质,其中,由等式1定义的DD(发散度)值大于或等于大约19。[等式1]DD(发散度)=(Ia/Itotal)*100在等式1中,Ia为由使用CuKα射线的XRD测量的非平面角度处的峰值强度之和,Itotal为由使用CuKα射线的XRD测量的所有角度处的峰值强度之和。
-
公开(公告)号:CN102315452B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110174260.7
申请日:2011-06-24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62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C01B32/20 , C01P2002/72 , C01P2006/11 , C01P2006/12 , H01M4/625 , H01M10/052 , H01M2010/4292
Abstract: 具有高电压的可再充电锂电池用正极及包含该正极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其中所述正极包括正极活性材料以及具有大于或等于10m2/g且小于或等于100m2/g的比表面积的电容器-反应性的碳质材料。
-
-
公开(公告)号:CN110391395B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1910303137.7
申请日:2019-04-16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13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和包括其的可再充电锂电池。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包括集电器以及设置在集电器上并包括碳基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其中,由等式1定义的DD(发散度)值大于或等于约24且电极密度为约1.0g/cc至约1.5g/cc。[等式1]DD(发散度)=(Ia/I总)*100在等式1中,Ia为通过使用CuKα射线的XRD测量的非平面角处的峰值强度的总和,以及I总为通过使用CuKα射线的XRD测量的全部角处的峰值强度的总和。
-
公开(公告)号:CN110024184B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1780073797.X
申请日:2017-11-30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133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用于可再充电电池的负极包括:基板;和形成在基板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并包含石墨的活性物质层,其中,在活性物质层中,相对邻近于基板的内层和相对远离基板的表面层具有由下式1定义的发散度(DD),并且表面层的DD值是内层的DD值的6%至50%。[式1]DD(发散度)=(Ia/I总)×100(在式1中,Ia是用CuKα线测量XRD时,在非平面角处出现的峰强度的总和,并且I总是用CuKα线测量XRD时,在各角处出现的峰强度的总和)。
-
公开(公告)号:CN110391395A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910303137.7
申请日:2019-04-16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13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和包括其的可再充电锂电池。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包括集电器以及设置在集电器上并包括碳基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其中,由等式1定义的DD(发散度)值大于或等于约24且电极密度为约1.0g/cc至约1.5g/cc。[等式1]DD(发散度)=(Ia/I总)*100在等式1中,Ia为通过使用CuKα射线的XRD测量的非平面角处的峰值强度的总和,以及I总为通过使用CuKα射线的XRD测量的全部角处的峰值强度的总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