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非对称结构土壤模型下基于场路耦合的直流偏磁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88707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1810111597.5

    申请日:2018-02-05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nventor: 熊奇 唐红涛 黄浩

    Abstract: 一种三维非对称结构土壤模型下基于场路耦合的直流偏磁计算方法,通过需要计及的直流偏磁影响范围确定土壤模型的尺寸,将模型离散为边长2m的小立方体;通过实际的测点数据,确定模型的区块划分;将反演的三维电阻率映射至各区块,非三维电阻率数据通过转换后映射;通过注流试验数据确定注流点坐标,施加激励,确定边界条件,划分网格,进行地表电位计算;确定观测路径,与注流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修正土壤模型;获取接地极周边电力系统接线图,坐标等参数,搭建直流电路模型;输入各节点电势,进行直流偏磁计算。本发明从初始模型出发,提高了直流偏磁的计算精度,在直流工程投运后减少了保护误动或拒动的可能,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一种改善电场分布与伞裙强度的复合绝缘子及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85379B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1910440833.2

    申请日:2019-05-24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电场分布与伞裙强度的复合绝缘子,包括绝缘芯棒和在绝缘芯棒上间隔分布的金属内伞裙,金属内伞裙外表面设有绝缘外伞裙。绝缘芯棒设有外螺纹,金属内伞裙设有内螺纹,绝缘芯棒的外螺纹与金属内伞裙的内螺纹配合。绝缘芯棒的相邻的外螺纹之间设有绝缘护套。本发明还公开了改善电场分布与伞裙强度的复合绝缘子的制作方法。本发明通过引入金属内伞裙,使得复合绝缘子增加了一定数量的悬浮电极,使得复合绝缘子的电场分布更均匀,同时金属结构亦能提升绝缘子伞裙机械强度,增加复合绝缘子的使用寿命。本发明的复合绝缘子容易生产制作,便于大量生产,成本低。

    减小输电线路接地体冲击接地电阻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444918B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1910717850.6

    申请日:2019-08-05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减小输电线路接地体冲击接地电阻的方法,包括在接地体周围设置水平电极;增加水平电极附近电场的不均匀度,增强火花效应;设置水平回流电极,水平回流电极与水平电极连接,降低接地体总体电感。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减小输电线路接地体冲击接地电阻的接地装置,包括接地体、水平电极、水平回流电极、针状导体,水平电极的始端与接地体连接,水平回流电极经导体块与水平电极的末端连接,针状导体布置在水平回流电极周围。通过同时增强火花效应和减弱电感影响两种方式减小冲击接地电阻,提高输电线路耐雷水平,保证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针状导体与水平回流电极无直接连接,在不增加接地装置电感的前提下使接地装置附近的电场强度畸变,增强火花效应。

    依据等效电感定位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及充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774928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1039463.8

    申请日:2019-10-29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依据等效电感定位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包括移动发射端线圈到优化起始位置;通过LCR电桥测量和比较移动前后的发射端线圈两端的等效电感判断发射端线圈与接受端线圈是否达到更好的耦合状态,对发射端线圈进行水平移动;沿竖直方向移动发射端线圈,当发射端线圈压力增加时停止移动发射端线圈。充电装置包括线圈座、升降台、伸缩架、底座和导轨,还包括发射端线圈、控制器、X方向驱动电机、Y方向驱动电机、垂直伸缩机构和LCR电桥。本发明通过测量等效电感,据此对发射端线圈的位置进行调整,复杂度低,计算量小,易于实施;充电装置充电开始前将发射端线圈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移动至优化位置,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易于安装部署。

    一种计及非对称性的螺线管线圈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98090A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910523038.X

    申请日:2019-06-17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一种计及非对称性的螺线管线圈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利用微元法,分别将轴对称线圈模型的线圈和螺线管线圈划分为导线微元;比较轴对称线圈模型和螺线管线圈模型,得到螺线管线圈的导线微元与轴对称线圈的导线微元的夹角;计算螺线管线圈绕制的导线的斜率;通过轴对称线圈的激励电流再叠加轴向激励电流,等效计算螺线管线圈绕制时的非对称性对电磁场的影响;计算轴向激励电流,计算螺线管线圈的激励电流的大小与轴对称线圈的激励电流的比例系数,结合结合轴对称线圈的激励电流和比例系数,计算螺线管线圈的电磁场。本发明解决了绕制型螺线管线圈中的非对称模型所产生的误差问题,考虑了螺线管线圈的不对称性,计算结果更精确。

    一种改善电磁成形工件贴模性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86039B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710302139.5

    申请日:2017-05-02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电磁成形工件贴模性的装置及方法,本发明在驱动线圈外部增加一个或多个集磁器装置,不改变线圈结构的情况下,通过集磁器把线圈能量传递到接近工件难以贴模的区域内,改变电磁力的分布,增大难贴模区域的电磁力,从而使金属工件无缝贴模,提高成形精度。另一方面,在不更换线圈的情况下,通过跟换不同的集磁器装置来实现对不同工件的成形,可以极大的增加装置的灵活性,并且由于集磁器结构简单,加工工期短,材料一般为最常见的铜,价格相对低廉,相对于更换线圈,更换集磁器更加灵活,成本也更低。

    一种适用于带集磁器管件电磁成形的二维轴对称仿真模型及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10116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465106.1

    申请日:2019-05-30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带集磁器管件电磁成形的二维轴对称仿真模型及建模方法,采用靠近驱动线圈一侧的导体环、靠近待加工工件一侧的导体环、中间导体环这三个导体环代替集磁器;靠近驱动线圈一侧的导体环和靠近待加工工件一侧的导体环设置为集磁器导磁材料,中间导体环设置为理想绝缘材料;设置靠近驱动线圈一侧的导体环中的总电流与靠近待加工工件一侧的导体环中的总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本发明一种适用于带集磁器管件电磁成形的二维轴对称仿真模型及建模方法,与现有三维模型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仿真模型与方法计算速度更快;与现有二维轴对称模型对比,本发明提供的仿真模型与方法更贴合物理实际,计算精度更高。

    一种判断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测量结果是否有效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61444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483064.4

    申请日:2019-06-04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一种判断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测量结果是否有效的方法,包括利用三极法测量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R;选取输电线路杆塔接地极附近典型土壤,测量其土壤电阻率ρ;定义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等效几何系数k=R/ρ;针对同一级输电线路杆塔,在1-12月份每个月选取一天,重复步骤S1-S3,得到1-12月份的输电线路接地电阻等效几何系数,建立这一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等效几何系数的参考值;实际测量这一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Rs,并测量相应的测量其土壤电阻率ρs,计算得到这次测量的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等效几何系数ks=Rs/ρs;判断本次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测量结果Rs有效与否。本发明用于判断每次测量的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是否有效,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一种适用于金属薄板双向拉伸试验的脉冲力加载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46182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205201.8

    申请日:2019-03-18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金属薄板双向拉伸试验的脉冲力加载装置及方法,包括用于在待测试金属试件边缘产生轴向恒定磁场的第一、二恒定磁场线圈;用于在待测试金属试件边缘产生感应涡流的第一、二脉冲磁场线圈;用于构成恒定磁场磁回路的环型磁轭;所述恒定磁场线圈连接直流电源;所述脉冲磁场线圈连接脉冲电源。所述环型磁轭的截面呈一带间隙的矩形框架型,所述间隙开设于环型磁轭的内侧边中间位置。所述恒定磁场线圈、脉冲磁场线圈位于环型磁轭的空腔内部且上、下对称。本发明可为待测试金属试件提供均匀的双向拉伸电磁力,因为不存在夹持点,不存在夹持点应力集中现象;同时通过改变电磁力的脉宽,可实现不同应变率的加载。

    一种基于电磁吸引力的管件成形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44527B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710214306.0

    申请日:2017-04-01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磁吸引力的管件成形装置及方法,金属管件的端部固定,在金属管件成形区域外部套加螺线管成形线圈并固定,螺线管成形线圈与金属管件之间存在成形间隙,所述螺线管成形线圈连接放电电路。放电电路用于在所述螺线管成形线圈内施加一个宽脉宽脉冲电流,在该宽脉宽脉冲电流峰值处再施加一个窄脉宽电流,使得合成的电流拥有较缓的上升沿和较陡的下降沿。金属管件在合成电流上升沿时受到排斥力的作用,在合成电流下降沿时受到吸引力的作用,吸引力远大于排斥力;金属管件的成形区域向置于金属管件外部的螺线管成形线圈方向运动。本发明可以改变现有的电磁力作用方式,打破现有技术局限,扩大管件电磁成形的应用范围,以适应不同加工工件的需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