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碳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75844B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210390464.9

    申请日:2012-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碳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将聚苯胺溶解于二甲基亚砜中,滴加经封端处理的含环氧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和盐酸,得到超支化聚苯胺;将其与碳纳米管加入到二甲基亚砜中,再在甲醇中沉淀,经抽滤、洗涤,得到改性碳纳米管,其表面包覆超支化聚苯胺的导电层,通过调节包覆层的含量可实现改性碳纳米管的电导率的控制,从而对提供兼具高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等功能的导电、介电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调控成为可能。由于超支化聚硅氧烷含有环氧、羟基等活性基团,为改性碳纳米管与树脂的复合及新型功能材料的研发奠定了良好基础。本发明提供的改性碳纳米管还具有制备方法适用性广、操作工艺简单的特点。

    一种表面改性碳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42660B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110311659.5

    申请日:2011-10-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改性碳纳米管,其表面以化学键的形式接有含磷杂菲结构与环氧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其制备方法是:将制备得到含磷杂菲结构与环氧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与官能化碳纳米管混合,加入催化剂三苯基磷,得到的混合物加入到溶剂中,经超声处理待反应结束后,去除溶剂,得到表面改性碳纳米管。本发明提供的表面改性碳纳米管含有活性反应基团,可以实现在热固性树脂中的良好分散;同时可以在保持树脂耐热性和刚性的基础上,赋予热固性树脂良好的阻燃性和韧性。因此,该表面改性碳纳米管在新型高分子材料的研发、聚合物改性与高性能化、多官能化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一种含磷腈结构的六方氮化硼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73924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310024729.8

    申请日:2013-01-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磷腈结构的六方氮化硼及其制备方法。将六方氮化硼与甲苯混合均匀,加入硅烷偶联剂,得到偶联化处理的六边氮化硼;将其混合于溶剂中,加入催化剂后得到混合物;将氯磷腈溶解在四氢呋喃等溶剂中,缓慢加入到混合物中,得到氯磷腈化的六方氮化硼;将溶剂、对苯二胺等试剂与氯磷腈化的六方氮化硼混合后加入催化剂,得到含磷腈结构的六方氮化硼。它是一种能同时赋予有机树脂高阻燃性和低热膨胀系数的功能体,并含有大量活性反应基团,在新型高分子材料开发的研发、聚合物改性与高性能化、多官能化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发明还具有制备方法适用性广、操作工艺简单的特点,易于产业化。

    一种膨胀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73725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310050295.9

    申请日:2013-0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膨胀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在氮气保护下,将含氨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溶解于丙酮中,加入催化剂吡啶或三乙胺得到溶液;将氯化螺环磷酸酯溶解于乙腈中,逐滴加入到上述溶液中,反应结束后,经洗涤、抽滤,得到膨胀阻燃剂。本发明提供的膨胀阻燃以含有大量氮元素的高支化度的聚硅氧烷为气源,通过球形结构的超支化聚硅氧烷的末端基团与双官能团的氯化螺环磷酸酯首尾结合形成大分子体型(网状)结构,并具有大量的活性基团;它还具有耐热氧稳定性和阻燃性,在新型阻燃材料的研发、聚合物改性与高性能化、多官能化等方面具有应用前景。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合成周期较短,产率高、原材料来源丰富、适用性广。

    一种阻燃氰酸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44683B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110231312.X

    申请日:2011-08-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燃氰酸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将酸化后的碳纳米管进行环氧功能化处理,再将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与环氧功能化的碳纳米管在溶剂和催化剂三苯基磷存在的条件下反应,抽滤,去除溶剂后,得到含磷杂菲结构的碳纳米管;按重量计,将100份氰酸酯和0.25~3份含磷杂菲结构的碳纳米管在80~160℃的温度条件下混合均匀,得到一种阻燃氰酸酯树脂。与常规氰酸酯脂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阻燃树脂在保持氰酸酯突出耐热性的基础上,同时还兼具有高韧性、低固化温度、优良的阻燃性。所采用的制备方法具有适用性广、操作工艺简单的特点。

    超支化聚苯胺改性碳纳米管/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75976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10390300.6

    申请日:2012-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支化聚苯胺改性碳纳米管/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聚苯胺溶解于二甲基亚砜中,滴加经封端处理的含环氧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和盐酸,得到超支化聚苯胺,将其与碳纳米管加入到二甲基亚砜中,在甲醇中沉淀后,经抽滤、洗涤,得到超支化聚苯胺改性碳纳米管;将熔融态的可热固化的树脂与超支化聚苯胺改性碳纳米管混合均匀,经固化即得到一种超支化聚苯胺改性碳纳米管/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由于碳纳米管的表面包覆超支化聚苯胺的导电层,可通过调节表面包覆层的含量实现碳纳米管的分散控制及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控制,复合材料兼具高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的特点,该制备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大规模应用。

    一种透明ZnO量子点/有机硅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690520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178491.X

    申请日:2012-06-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明ZnO量子点/有机硅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按重量计,在25℃~50℃条件下,将含有0.001~10份改性ZnO量子点和0.5~60份有机硅交联剂、0.05~2份含铂催化剂和100份有机硅基础聚合物加入0.001~20份正己烷中,搅拌均匀,固化后即得到一种透明ZnO量子点/有机硅纳米复合材料。所述的改性ZnO量子点是通过MgO层钝化和偶联剂处理两个步骤制得。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兼具高可见光透过率和荧光强度、高的热稳定性能的优点,应用于光电器件、LED固体照明器件或户外霓虹灯的外用封装材料。该制备方法简单易行、适用性广,同时所采用的原材料均无毒价廉、来源广泛。

    一种含磷杂菲结构的碳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08582A

    公开(公告)日:2012-04-11

    申请号:CN201110216000.1

    申请日:2011-07-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磷杂菲结构的碳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将硝酸与碳纳米管混合,经处理后得到酸化后的碳纳米管,将其溶解于正丙醇等溶剂中,得到均匀的悬浮液;将环氧树脂分散在溶剂中,加入催化剂三苯基磷,而后加入到上述悬浮液中,并在60~80℃条件下反应,得到环氧功能化的碳纳米管,再将其与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混合,加入催化剂三苯基磷后溶解于溶剂中,在95~100℃的条件下反应,得到含磷杂菲结构的碳纳米管。本发明提供的改性碳纳米管具有大量的羟基存在,为其与树脂的复合及新型材料的合成提供了可能,在新型高分子材料的研发、聚合物改性与高性能化、多官能化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与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493600A

    公开(公告)日:2004-05-05

    申请号:CN03134502.6

    申请日:2003-08-19

    Inventor: 梁国正 顾嫒娟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性能复合材料领域,主要由双马来酰亚胺树脂、N-苯基取代马来酰亚胺、二烯丙基苯基化合物、烯丙基甲基苯酚、环氧丙烯酸酯、活性稀释剂等组份制备了一种耐高温(>200℃)、低介电损耗的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体,它可以溶解于丙酮溶剂中,适应于热压罐、真空袋压和模压工艺制备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耐热性和介电特性,可用于航空、航天及民用等高新技术领域。它也可用于RTM工艺成型复合材料,另外它还可用于耐高温无溶剂浸渍漆、耐高温胶粘剂及电子器件灌封等方面。

    一种膨胀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73725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310050295.9

    申请日:2013-0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膨胀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在氮气保护下,将含氨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溶解于丙酮中,加入催化剂吡啶或三乙胺得到溶液;将氯化螺环磷酸酯溶解于乙腈中,逐滴加入到上述溶液中,反应结束后,经洗涤、抽滤,得到膨胀阻燃剂。本发明提供的膨胀阻燃以含有大量氮元素的高支化度的聚硅氧烷为气源,通过球形结构的超支化聚硅氧烷的末端基团与双官能团的氯化螺环磷酸酯首尾结合形成大分子体型(网状)结构,并具有大量的活性基团;它还具有耐热氧稳定性和阻燃性,在新型阻燃材料的研发、聚合物改性与高性能化、多官能化等方面具有应用前景。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合成周期较短,产率高、原材料来源丰富、适用性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