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矿库浮桥基础结构及其安装固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47708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978359.X

    申请日:2024-07-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尾矿库浮桥基础结构及其安装固定方法,包括连接尾矿库岸边至排水井之间的浮桥,浮桥为模块拼接成型;浮桥的左右两侧构筑有间隔分布的固定桩,浮桥通过缆绳连接至固定桩;排水井外套设有环形浮桥,浮桥延伸至排水井后连接环形浮桥。结构增加了浮桥固定的基础稳定性,承载能力好,其整体刚度、抗水平荷载、抗竖向荷载弯矩能力都有很大提高,有效实现减少例如风荷载对浮桥纵向产生的弯矩荷载,减少浮桥的横向水平位移,缓冲减小浮桥桥面随波浪起伏,从而确保浮桥固定保持在其两侧固定桩水域中,从而不再发生断开、顷翻、分散、漂移,使浮桥的安全可靠性大大提高。

    一种从炼镍转炉渣中回收镍、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60492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474197.6

    申请日:2024-04-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从炼镍转炉渣中回收镍、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液态的炼镍转炉渣倒于渣包中,加入石英、块煤,按质量百分比计,石英用量为炼镍转炉渣量的2~3%,块煤用量为炼镍转炉渣量的2~3%;2)加入硫化剂对炼镍转炉渣进行强制还原,反应温度为1250~1300℃,反应时长1.0~1.5h;3)将强制还原后炼镍转炉渣降温缓冷,控制冷却速率为5~6℃/min;4)待炉渣冷却至900℃时进行自然降温缓冷;5)将冷却至300℃以下的炼镍转炉渣按200、325、400目分别破碎,进行开闭路浮选试验,对浮选精矿及尾矿进行解离检测,以镍、钴高收率为指标,确定炼镍转炉渣的最佳磨矿细度。该方法充分利用了液态炉渣参与造渣的自热,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传统电炉的高能耗问题,设备简单,有利于降低处理炼镍转炉渣时的能耗成本和设备投资;获得的精矿中镍、钴含量高,可直接返镍火法系统进行回收利用。

    一种净化钴电解液的方法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23077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223459.1

    申请日:2024-02-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湿法冶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净化钴电解液的方法,具体实施步骤为:步骤1、将阳极液收集后输送至脱氯系统进行脱氯,去除阳极液中溶解的氯气,阳极液流量与电流密度相关;步骤2、将步骤1中脱氯后的阳极液与槽尾溢流的阴极液输送至压滤机一次压滤去除不溶性颗粒与杂物,压滤流量与电流密度相关;步骤3、将步骤2中的一次压滤后的阳极液输送至精密过滤器精密过滤去除不溶性微粒,精密过滤流量与电流密度相关;该工艺采用压滤机与精密过滤器二次过滤,将不溶性颗粒、杂物、不溶性微粒分开过滤,提升钴电解液洁净度,减少清槽作业,降低劳动强度,减小安全风险;通过去除钴电解液不溶性微粒提升电积钴物理质量。

    一种刻槽法采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50214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379357.9

    申请日:2024-03-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矿山生产及地质勘探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刻槽法采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底部通过切割机固定架设有切割机,所述外壳两侧相对面设有滑动装置,所述切割机固定架设有角度调节装置;本发明根据梯形或三角形断面规格设计了专用刻槽装置,该装置由切割装置和移动装置两部分构成,切割装置由外壳、切割机、切割机固定架和滑动装置组成,外壳整体呈矩形,前后设置两个角度调节标尺,左右各设置4个固定件,用于连接切割装置和运载装置。外壳下部设置一条切割缝,工作时切割缝的一侧对准被切割体上的引导线,切割缝两侧设置两个切割机固定架的固定装置。

    一种球形α-Ni(OH)2的制备方法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108271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311514299.8

    申请日:2023-11-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球形α‑Ni(OH)2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目前在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应用中制备的球形α‑Ni(OH)2在强碱中稳定性较差、晶体结构易改变,振实密度及克容量较低的问题。该制备工艺中预先在反应釜里加入氨水溶液,通过控制底液温度,再将硫酸镍溶液、掺铝液碱混合溶液和氨水溶液同时加入反应釜中进行合成反应,匹配反应温度、反应体系pH值和加入流量的控制,最后经过搅拌陈化及洗涤干燥,制备成符合电池需求的球形α‑Ni(OH)2颗粒,有效改善了球形α‑Ni(OH)2在强碱环境中存在的稳定性和晶体结构一致性,提升了球形α‑Ni(OH)2的振实密度及克容量,进一步提高了α‑Ni(OH)2和新能源电池负极的匹配性。

    一种三元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84081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223470.8

    申请日:2024-02-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三元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技术领域,(1)配制a、b两种Ni、Co、Mn混合盐溶液;(2)将NCM混合盐溶液a、沉淀剂和络合剂分别持续加入反应釜中进行共沉淀反应,反应釜的溢流流向提浓机,当反应釜中物料的粒度D50生长到2~8μm,暂停反应;(3)将NCM混合盐溶液b、沉淀剂和络合剂分别持续加入反应釜中继续进行共沉淀反应,反应釜的溢流流向提浓机,当反应釜中物料的粒度D50生长到5~15μm,停止反应;(4)步骤(3)所得物料经压滤、洗涤、干燥后得到三元前驱体;(5)将步骤(4)所得三元前驱体与锂盐混合,进行加热反应,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经过破碎和筛分,得到三元正极材料。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