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808767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1101281.6
申请日:2021-09-1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017 , G01N21/88 , G01N29/04 , G01N29/2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应堆主泵接管焊缝检查装置,包括主框架、水下行走组件、扫查组件、探测探头和总控系统,水下行走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上并驱动所述主框架移动;扫查组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扫查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框架固定连接;检测探头固定设置在所述扫查组件的第二端;总控系统设置在反应堆外部,且与所述检测探头通信连接;工作时,所述检测探头深入至所述主泵接管内;本发明将检测探头通过扫查组件安装在主框架上,并通过水下行走组件控制器在水下进行移动,然后将其置于反应堆的压力容器内,通过深入主泵接管内部的检测探头实现对焊缝的检查。
-
公开(公告)号:CN113421670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676944.0
申请日:2021-06-1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喻娜 , 冉旭 , 吴清 , 刘昌文 , 冷贵君 , 李峰 , 丁书华 , 鲜麟 , 陈伟 , 陈宏霞 , 吴丹 , 钱立波 , 杨帆 , 周科 , 吴鹏 , 初晓 , 蔡容 , 张舒 , 习蒙蒙 , 陆雅哲 , 程坤 , 杨韵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厂事故规程定量化分析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S1:采用不同层级的工况选取方法,获取事故规程定量化评价的工况谱;S2:根据获取的事故规程定量化评价的工况谱,构建两维度定量化评价体系模型,包括基于初因事件维度的评价体系模型和基于子规程维度的评价体系模型;S3:获取核电厂事故规程定量化分析需求,根据需求,自动选取对应维度的评价体系模型进行核电厂事故规程定量化分析,得到定量化分析结果;进而指导将核电厂逐步引导至预期的状态。本发明从不同角度对事故规程进行全方位的定量化分析,分析评估行之有效,从而为事故规程的设计、论证以及优化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0009228B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1910270638.X
申请日:2019-04-0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邱志方 , 邓坚 , 方红宇 , 张丹 , 吴清 , 江光明 , 李喆 , 冉旭 , 李峰 , 喻娜 , 陈宏霞 , 初晓 , 张舒 , 陈宝文 , 吴鹏 , 鲜麟 , 周科 , 杨帆 , 张卓华 , 陆雅哲 , 吴广皓 , 蔡容 , 张晓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概率论与确定论相结合的核电厂多样性保护系统设计方法,通过概率论识别系统及功能的重要度,确定多样性保护系统必须考虑的安全功能及系统;通过确定论确定安全系统功能的最小割集,确定多样性保护系统的功能需求。综合概率论与确定论的分析结果初步确定多样性保护系统的功能需求,并考虑相应的保护信号设置,最终通过概率论与确定论的定量化计算确定最优的多样性保护系统设置。本方法在传统的系统设计中引入了概率风险指引的方法,以实现系统设置最小化,安全功能最大的目的,在保障核电厂安全性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核电厂的建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9841288B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1910281358.9
申请日:2019-04-0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二氧化碳冷却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所述余热排出系统包括:能动余排子系统和非能动余排子系统;能动余排子系统和非能动余排子系统共用余排换热器;在正常停堆或事故停堆且电源可用时,余热排出系统自动投入能动余排子系统,CO2冷却剂被驱动进入余热排出系统,将热量传递给分离式热管换热器进行散热;当断电事故发生后,能动余排子系统停运,自动投入非能动余排子系统,CO2冷却剂自动进入余热排出系统,将热量传递给分离式热管换热器进行散热;通过设置能动与非能动结合的余热排出系统,满足了专设安全系统的纵深防御要求,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600153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886937.6
申请日:2019-09-1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汽管道隔离阀常关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及方法,包括蒸汽管线、凝水管线、位于蒸汽管线上的蒸汽管道隔离阀、位于凝水管线上的凝水管道隔离阀,所述蒸汽管线与凝水管线之间设置换热器,还包括位于蒸汽管道隔离阀与换热器之间的水封,所述水封与蒸汽管道隔离阀之间设置恒压装置。本发明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蒸汽管道隔离阀需要常开,其内始终充满高温高压的蒸汽,不仅对管道布置要求极高,而且存在严重的蒸汽管道破裂隐患的问题,实现在非能动系统未投运时系统蒸汽管道与主蒸汽管道的有效隔离,降低管道布置的难度和蒸汽管道破裂事故的风险,使得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可以应用于改进型核电机组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0415840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721825.5
申请日:2019-08-0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压力容器外部临界热流密度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解决无法通过简单有效的手段实现核反应堆严重事故下堆芯熔融物滞留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在堆芯出口温度高于事故临界值时,将氧化铝纳米流体注入到压力容器外部的流道中。本发明通过使用氧化铝纳米流体,基于纳米微粒沉积形成的覆盖层会影响接触角和毛细现象的原理,有效提升核反应堆严重事故下压力容器外部临界热流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009228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270638.X
申请日:2019-04-0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邱志方 , 邓坚 , 方红宇 , 张丹 , 吴清 , 江光明 , 李喆 , 冉旭 , 李峰 , 喻娜 , 陈宏霞 , 初晓 , 张舒 , 陈宝文 , 吴鹏 , 鲜麟 , 周科 , 杨帆 , 张卓华 , 陆雅哲 , 吴广皓 , 蔡容 , 张晓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概率论与确定论相结合的核电厂多样性保护系统设计方法,通过概率论识别系统及功能的重要度,确定多样性保护系统必须考虑的安全功能及系统;通过确定论确定安全系统功能的最小割集,确定多样性保护系统的功能需求。综合概率论与确定论的分析结果初步确定多样性保护系统的功能需求,并考虑相应的保护信号设置,最终通过概率论与确定论的定量化计算确定最优的多样性保护系统设置。本方法在传统的系统设计中引入了概率风险指引的方法,以实现系统设置最小化,安全功能最大的目的,在保障核电厂安全性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核电厂的建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9841288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910281358.9
申请日:2019-04-0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二氧化碳冷却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所述余热排出系统包括:能动余排子系统和非能动余排子系统;能动余排子系统和非能动余排子系统共用余排换热器;在正常停堆或事故停堆且电源可用时,余热排出系统自动投入能动余排子系统,CO2冷却剂被驱动进入余热排出系统,将热量传递给分离式热管换热器进行散热;当断电事故发生后,能动余排子系统停运,自动投入非能动余排子系统,CO2冷却剂自动进入余热排出系统,将热量传递给分离式热管换热器进行散热;通过设置能动与非能动结合的余热排出系统,满足了专设安全系统的纵深防御要求,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473185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11343178.0
申请日:2018-11-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00 , G21C17/003 , G21C17/0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化学停堆系统的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本发明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与反应堆压力容器的进出口连接形成循环回路的一回路系统;设置在反应堆压力容器进出口上的压力计和温度计;所述一回路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硼酸消除装置、蒸汽发生器、主冷却剂泵和流量计;所述反应堆压力容器的进出口为两组以上,一回路系统的数量与反应堆压力容器的进出口数量相同,其中一个一回路系统用于连接非能动自动化学停堆系统,其中一个一回路系统上连接有稳压器;所述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堆芯采用电加热元件棒模拟核燃料棒。本发明获得的研究结果可用于核反应堆自动化学停堆系统的验证和优化,提高核反应堆的固有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273114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069555.6
申请日:2018-09-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甲板空气冷却的热管式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反应堆压力容器的一次侧管路通过主管道热管段与热源热管式换热器的一端连接,热源热管式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主管道冷管段与反应堆压力容器的一端连接,反应堆压力容器、主管道热管段、热源热管式换热器、主管道冷管段之间形成反应堆压力容器中冷却剂的循环回路;热源热管式换热器的两侧均通过连接管路与冷源热管式换热器连接,热源热管式换热器、冷源热管式换热器、连接管路之间构成封闭环路,冷源热管式换热器安装在甲板外表面。通过两道换热循环为系统中有效空间的布置提供便利,且提高了换热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