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485013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910080553.5
申请日:2019-01-28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C12Q1/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趋化评价方法,具体公开了一种定量评价菌物游动孢子或细菌趋化性的方法。本发明通过搭建毛细管趋化装置,将测试液和对照液同时置于同一个加样槽中,通过对比游动孢子或细菌向两个添加了不同化学物质毛细管中聚集的数量,根据趋化指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从而对趋化现象进行定量评价。本发明封闭毛细管的末端,使毛细管中的处理液稳定在毛细管中,减少其与孢子悬浮液或细菌悬浮液的对流。本发明使毛细管与载玻片呈2°-3°夹角,一方面防止毛细管口气泡形成,另一方面防止游动孢子随液体流动被动进入毛细管中,可使所述方法的定量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和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8254460B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711462268.7
申请日:2017-12-28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大蒜根系分泌物中硫醚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将硫醚类化合物标准品配制成梯度浓度的标准品溶液,用乙酸乙酯萃取、旋转蒸发浓缩后用正己烷复溶,采用GC‑MS方法进行检测,得到不同浓度标准品溶液的GC‑MS谱图,绘制标准品溶液浓度和GC‑MS谱图对应峰面积的最佳拟合曲线,将待测根系分泌物GC‑MS谱图中对应组分的峰面积代入所述最佳拟合曲线公式,即可计算出其在根系分泌物中的浓度。本发明采用硫醚类化合物收集效率最高的收集方法以及损失最低的浓缩方法,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硫醚类化合物,进一步优选采用标准品添加回收的方法消除浓缩过程目标组分损失所产生的影响,可以实现对大蒜根系分泌物中硫醚类化合物的精确定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037232B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711461650.6
申请日:2017-12-28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土壤中硫醚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待测土壤溶液中的硫醚类化合物进行检测;所述待测土壤溶液采用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将待测土壤分散放置在封闭器皿中,所述封闭器皿的顶部与装有吸附树脂的样品管以及排空管分别相连;打开位于所述样品管另一端的气泵,使所述待测土壤中的硫醚类化合物充分挥发并吸附于样品管内的吸附树脂上,再用正己烷淋洗所述吸附树脂,收集淋洗液,浓缩,即得用于后续气相色谱‑质谱检测的待测土壤溶液。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用于检测大部分含有硫醚类化合物的土壤,优选适用于检测大蒜根际土壤。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得到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819583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810912845.6
申请日:2018-08-10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大豆疫霉菌的产孢培养方法。本发明在菌丝生长完成后加入液体培养基寡营养摇培步骤,使菌饼在10%液体V8培养基中培养,菌丝生长在寡营养状态会受到抑制,进而刺激生殖生长有利于游动孢子囊的产生。进一步通过寡营养阶段摇培结合灭菌水冲洗和土壤浸提液诱导,实现了V8培养基上大豆疫霉菌的大量产孢,孢子量达到2×105个/mL,产孢效果和稳定性都远高于现有技术公开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521466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10862753.6
申请日:2019-09-12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利用种植牛膝菊诱集防治大棚三七温室白粉虱的方法包括:采用在大棚三七种植区条带状种植牛膝菊的方式,先播种三七,播种三七20天后播种牛膝菊;从牛膝菊出苗后即开始监测牛膝菊植株上是否诱集有温室白粉虱;当监测到牛膝菊植株上诱集有温室白粉虱时,即开始对牛膝菊植株上诱集的温室白粉虱进行消灭。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利用温室白粉虱对牛膝菊的趋向性,将温室白粉虱诱集到牛膝菊上,再对牛膝菊上的温室白粉虱进行集中消灭,以减少三七上的温室白粉虱的种群数量,不但实现了对三七上的温室白粉虱的有效防治,而且克服了对温室白粉虱化学防治带来的农药安全问题,是一种高效、快速、绿色的三七上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6577657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114645.3
申请日:2016-12-06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外源添加抗坏血酸缓解三七自毒物质损伤的方法,属植物保护技术领域。该方法的具体技术方案是:利用浓度为0.1~50.0mg/L的L‑抗坏血酸溶液对三七种子进行浸种处理;或将L‑抗坏血酸溶解于种衣剂适乐时中配制成含有浓度为50.0~2500.0mg/L的L‑抗坏血酸种衣剂,然后对三七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或利用浓度为0.1~50.0mg/L的L‑抗坏血酸溶液对种苗进行浸根处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外源添加抗坏血酸的方法,增强了三七的抗性,降低了三七生长过程中由于自毒物质导致的细胞伤害从而加大根腐病菌危害的机率,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是一种生态、安全、有效地缓解连作障碍的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06577649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112116.X
申请日:2016-12-06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A01N25/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N25/32
Abstract: 一种利用草酸缓解三七自毒伤害的方法,具体为:用含有体积百分比0.01%吐温80的去离子水配制浓度为0.1~5.0mg/L的草酸溶液,三七播种或移栽后7d灌根处理一次;待三七种子萌发率达到10%后再用相同浓度的草酸溶液连续浇灌3次,每次间隔7天;每棵三七灌根量为5mL。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补充了由于皂苷类自毒物质导致的三七根际抗氧化物质草酸降低带来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的问题,提高了三七种子和种苗的出苗率和生长势,增强了三七的抗性,降低了三七生长过程中由于自毒物质导致细胞的伤害从而加大根腐病菌危害的机率,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是一种生态、安全、有效的缓解连作障碍的措施。该方法对提高三七品质、降低农药残留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538191A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610931320.8
申请日:2016-10-31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C21/005 , A01G22/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铃薯寄种栽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海拔1800m以上的地区的种植地;小麦于11月12日播种,于次年5月15日收获;于小麦播种的同一天11月12日把收获后的马铃薯每隔40cm-60cm直接播种于麦田中栽培,于次年6月18日中耕培土,于次年9月24日收获;在播种的同一年的11月20日浇水第一次,12月1日浇水第二次,第二年的1月5日第三次浇水,2月7日浇第四次水,3月27日浇第五次水;小麦品种用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马铃薯品种用宣薯5号,每亩3333株/亩;施马铃薯专用肥。本发明能够增加产量,且节省劳力,降低生产成本,农民每亩增收节支220余元。
-
公开(公告)号:CN106376545A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610831707.6
申请日:2016-09-19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A01N1/02 , A01K67/033
Abstract: 一种高效保藏管氏肿腿蜂的方法昆虫养殖技术领域。将交尾后的管氏肿腿蜂雌蜂放到昆虫幼虫或蛹化初期的虫蛹上产卵,经培养结茧后,在湿度40%~60%,温度20℃~30℃的培养盒中发育6~8天;再以每小时2~4℃的速度降温至1~4℃,保存蜂茧120天~360天。需要时让保存的蜂茧以每小时2~4℃的速度升温至8~12℃,保持4~6小时;再转移至自然光照条件下或200lux~500lux的人工灯光环境下,于20℃~30℃、湿度50%~70%下复苏48~72小时,可自然羽化为管氏肿腿蜂成虫。在1℃~4℃的低温下用茧的方式可将管式肿腿蜂冷藏保存时间增加到180~360天,并可保证长期冷冻后的成活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993940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325298.2
申请日:2016-05-16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A01H4/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水杨酸诱导三七茎或叶片愈伤组织生长的方法,取田间一年生三七小苗,取茎及叶片切下,清洗,用70%的乙醇浸泡,再用10%次氯酸钠溶液浸泡,用无菌水冲洗,将三七茎剪成1‑2cm小段、叶片剪成0.5‑1.5cm2大小,放入含水杨酸和生长素2,4‑D或水杨酸和激动素KT的MS培养基中,光照培养。本发明添加合适的植物激素的培养基有效保证了愈伤组织的顺利诱导,诱导率高,耗时短,有效提高三七愈伤组织的产量,为建立三七组织培养体系、快速繁育三七组培苗奠定基础,是一个提高三七组培苗产量的有效途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