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钢筋笼多腔体钢管混凝土柱及实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41882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019499.0

    申请日:2014-01-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钢筋笼多腔体钢管混凝土柱及实施方法,属于建筑结构中的耗能减震控制领域;带钢筋笼多腔体钢管混凝土柱包括多边形钢管、整体式内隔板、内隔板、混凝土和钢筋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多边形钢管混凝土柱内设置整体式内隔板和内隔板,将一个大腔体分为几个小腔体,提高了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能力,同时提高了构件的初始抗侧刚度、承载力及延性;通过在多边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腔体内设置钢筋笼,并与多腔体钢管配合,对混凝土形成复合约束作用,提高构件的受压承载力和延性。

    外包钢丝网水泥砂浆板-混凝土组合承重十字形柱及作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67212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410147249.5

    申请日:2014-04-12

    Abstract: 外包钢丝网水泥砂浆板-混凝土组合承重十字形柱及作法,属于结构工程技术及建筑节能技术领域。十字形柱由暗柱配筋以及再生混凝土整体浇筑而成,再生混凝土内加入玻化微珠,并由此形成为5个暗柱,包括十字形四个分肢的各一个暗柱以及中间交点的一个暗柱;所述十字形柱周围包裹有钢丝网水泥砂浆板以作为外部围护模板,所述钢丝网水泥砂浆板之间通过高强聚合砂浆和预制连接件进行连接。本发明适用于低、多层建筑体系;本发明不仅经济环保而且便于施工,同时使用再生混凝土进行浇筑起到资源循环利用的作用,内部加入玻化微珠可以起到一定保温作用,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钢梁-格构钢撑”剪力墙及作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04593B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210167354.6

    申请日:2012-05-25

    Abstract: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钢梁-格构钢撑”剪力墙及作法属于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领域,包括钢管混凝土叠合边框柱、钢管混凝土叠合芯柱、钢梁、格构钢撑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体。在剪力墙两端设置钢管混凝土叠合边框柱;其间设置若干平行的钢管混凝土叠合芯柱;在钢管混凝土叠合边框柱和钢管混凝土叠合芯柱之间以及各钢管混凝土叠合芯柱之间以钢梁、格构钢撑连接;绑扎剪力墙钢筋;浇筑混凝土即构成“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钢梁-格构钢撑”剪力墙。本发明承载能力提高,承载力和刚度衰减慢,后期抗震性能稳定,组合钢构骨架的存在使剪力墙延性以及耗能性能得到提高,抗震性能更优越;钢结构施工方便,可用于高层或大型复杂多层建筑中。

    外方钢管内圆钢管间设竖向带孔肋板混凝土柱及作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50392A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210513937.X

    申请日:2012-12-04

    Abstract: 外方钢管内圆钢管间设竖向带孔肋板混凝土柱及作法,属于建筑领域。本发明包括方钢管(1)、圆钢管(2)、竖向带孔肋板(3)、横向环形肋板(4)、混凝土(5)。本发明是在普通方钢管混凝土柱中心设置焊接有横向环形肋板(4)的圆钢管(2),并设置竖向带孔肋板(3)连接方钢管(1)与圆钢管(2),形成外方钢管内圆钢管间设竖向带孔肋板混凝土柱。方钢管(1)形状规则结构布置易于实现;在两层钢管间加设的竖向带孔肋板(3),将方钢管(1)与圆钢管(2)间的腔体分成多个;竖向带孔肋板(3)节约钢材,使腔体相互贯通、易于混凝土的浇筑。圆钢管上焊接横向环形肋板以及外方钢管内圆钢管间设竖向带孔肋板,能缓解方钢管角部应力集中,延缓钢板过早屈曲,提高钢管混凝土的塑性及延性,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

    一种端部含有钢筋桁架梁的装配式再生混凝土节点及作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74941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210568609.X

    申请日:2012-12-24

    Abstract: 一种端部含有钢筋桁架梁的装配式再生混凝土节点及作法,属于预制构件、关键节点构造、再生混凝土技术领域,具有环保、节能、施工方便等优点,适用于预制结构,以解决目前预制构件关键节点抗震性能差,震害严重的问题,翼端梁与立柱整浇,可以避免节点施工困难的这项弊端,并且采用蒸压养护工厂预制成型,所以节点处混凝土的密实度、浇捣质量、强度会有显著的提高,可以实现“强节点,弱杆件”的抗震设计目标,翼端梁与预制梁通过钢筋搭接和钢筋桁架实现连接,在连接处设置箍筋加密区,将连接处设置成后浇带,此处在地震荷载作用时容易形成塑性铰,可以实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抗震设计理念是理想的破坏机制,可以广泛应用于预制结构中。

    一种带水平缝内隔板多腔体钢管混凝土柱及作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95831A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210510558.5

    申请日:2012-12-03

    Abstract: 带水平缝内隔板多腔体钢管混凝土柱,其包括多边形钢管(1)、整体式内隔板(2)、带水平缝内隔板(3)、填充在多边形钢管内的混凝土(4)。整体式内隔板的斜拉杆效应较为明显,可显著增强构件配置该整体式内隔板方向的抗侧刚度及承载力,对于控制构件的侧向变形效果明显;带水平缝内隔板,在地震往复作用下,缀板与混凝土相互剪切消耗较多地震能量,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构件在该方向的抗侧刚度、承载力及延性。采用带水平缝内隔板,在满足刚度的条件下,节约了钢材,保证了混凝土的密实性;同时同整体式内隔板将钢管分为几个小腔体,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能力、塑性及韧性性能,从而提高了多腔体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

    带钢筋桁架-压型钢板-再生混凝土组合楼板及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77582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10390419.3

    申请日:2012-10-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钢筋桁架-压型钢板-再生混凝土组合楼板及制作方法,主要由压型钢板、浇筑于压型钢板之上的再生混凝土、斜向格构式钢筋桁架和横向分布筋组成;压型钢板铺设于钢结构主体的钢梁上,压型钢板底部与钢梁固定连接,压型钢板的每个波槽或隔槽放置一斜向格构式钢筋桁架,斜向格构式钢筋桁架由蛇形钢筋、板底受拉筋和上部纵向钢筋焊接组合而成,横向分布筋搭设于斜向格构式钢筋桁架之上,并通过绑扎连接。本发明可以提高组合板斜截面的抗剪承载力,适用于对楼板承载力有较高要求的工业和民用建筑当中。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钢梁-格构钢撑”剪力墙及作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04593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210167354.6

    申请日:2012-05-25

    Abstract: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钢梁-格构钢撑”剪力墙及作法属于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领域,包括钢管混凝土叠合边框柱、钢管混凝土叠合芯柱、钢梁、格构钢撑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体。在剪力墙两端设置钢管混凝土叠合边框柱;其间设置若干平行的钢管混凝土叠合芯柱;在钢管混凝土叠合边框柱和钢管混凝土叠合芯柱之间以及各钢管混凝土叠合芯柱之间以钢梁、格构钢撑连接;绑扎剪力墙钢筋;浇筑混凝土即构成“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钢梁-格构钢撑”剪力墙。本发明承载能力提高,承载力和刚度衰减慢,后期抗震性能稳定,组合钢构骨架的存在使剪力墙延性以及耗能性能得到提高,抗震性能更优越;钢结构施工方便,可用于高层或大型复杂多层建筑中。

    一种预应力纤维布加固锚具及其加固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1761189B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010033826.X

    申请日:2010-01-08

    Inventor: 张建伟 张瑞云

    Abstract: 一种预应力纤维布加固锚具及其加固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属于桥梁和工业建筑加固领域。带凹槽钢板(1)两端分别与第一块带孔钢板(2)、第二块带孔钢板(3)一侧垂直焊接,钢板(4)平行于带凹槽钢板(1)放置,且与第一块带孔钢板(2)、第二块带孔钢板(3)在另一侧焊接;带凹槽钢板(1)、第一块带孔钢板(2)、第二块带孔钢板(3)、钢板(4)形成长方体侧面,张拉端锚具附加压条(5)平行于带凹槽钢板(1)放置在长方体侧面内,形成张拉端锚具(7)。该锚具可保证纤维布的张拉应力达到其极限应力的65%以上;张拉端附加压条(5),保证锚具平动,不倾斜。本发明的加固方法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可更高的提高纤维布的张拉效率。

    一种K形节点复合加载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968406B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1010264850.4

    申请日:2010-08-27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K形节点复合加载试验装置,属于自平衡加载实验装置领域。该实验装置包括底板、第一顶板、第二顶板、第一侧面板系、第二侧面板系、封板。第一侧面板和第二侧面板垂直固接在基础底板上,第一顶板与第一侧面板系垂直焊接、第二顶顶板与第二侧面板系垂直焊接,封板垂直于底板与顶板并与侧板一并固接。顶板上预留混凝土灌注孔,第一侧板系预留有螺栓孔,试件通过螺栓固定于加载装置上;封板上预留螺栓孔,千斤顶通过螺栓与封板连接。本发明能充分模拟K形节点实际工况,结构简单,传力清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