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二氧化碳换热的高效紧凑换热器性能实验平台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37253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355944.6

    申请日:2020-04-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二氧化碳换热的高效紧凑换热器性能实验平台及方法,属于新型动力转换技术研究的技术领域,包括冷却器实验本体,还包括第一回路系统和第二回路系统且分别设于冷却器实验本体的高温侧和低温侧,所述第一回路系统内工质为超临界二氧化碳,第二回路系统内工质为冷却介质,且第一回路系统和第二回路系统中分别设有对其介质稳压的第一稳压器和第二稳压器;还包括锅炉,所述锅炉内设有二氧化碳换热管和冷却介质换热管,且二氧化碳换热管和冷却介质换热管分别与第一回路系统和第二回路系统连通,以达到验证冷却器设计方法和性能指标可达性,获得超临界二氧化碳冷却器运行特性,可有效加快超临界二氧化碳冷却器研发进程的目的。

    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
    14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234058U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922006178.8

    申请日:2019-11-19

    Abstract: 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包括支柱,所述支柱的外壁上套设有多个螺旋板,相邻两个螺旋板之间形成有螺旋形的流道,相邻的两根流道分别用于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流通,所述第一流体的温度与第二流体的温度不同。本实用新型的微流道的结构相较于现有的换热器能够在较小体积内实现更大的换热面积,且螺旋流道结构不仅使得流动压降更小,而且流体在螺旋流道截面内易形成二次环流,从而强化螺旋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核能系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环形热管及间壁式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210862333U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921988974.X

    申请日:2019-11-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形热管及间壁式换热器,所述环形热管包括:冷段部分和热段部分,冷段部分上端与热段部分上端连通,冷段部分下端与热段部分下端连通,冷段部分上半部分外表面和热段部分下半部分外表面均固定有若干肋片;所述换热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冷流道、热流道和若干所述环形热管,所述环形热管的冷段部分位于冷流道内,所述环形热管的热段部分位于热流道内,利用环形热管内相变所引起的极强的热量输运能力,在环形热管内依靠自然循环作为载热工质循环流动的推动力,可大幅提高热管输热能力极限值,通过在依次间隔的冷热流道内合理布置环形热管,可在不改造间壁表面的条件下实现较大的热量输运。

    一种基于金属毛细管的紧凑型微通道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210892803U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921996631.8

    申请日:2019-11-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金属毛细管的紧凑型微通道换热器,利用金属毛细管管径极小的特点,通过一组两根相互缠绕的金属毛细管形成一换热绕组,冷热流体在两根毛细管内流动并完成换热,通过布置多个换热绕组可在有限空间内形成大量的换热面积,从而有效增加换热量,通过合理布置金属毛细管,可实现冷热流体相互缠绕流动,实现优良的换热性能,通过金属毛细管布置方案,避免了PCHE光化学蚀刻较为复杂的工艺,通过填充熔融金属,替代扩散焊工艺,本实用新型方案原理简单,可行性很高。

    立交式微通道高效紧凑型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205843446U

    公开(公告)日:2016-12-28

    申请号:CN201620843135.9

    申请日:2016-08-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立交式微通道高效紧凑型换热器,包括至少2个叠在一起的流板,相邻2个流板分别为上流板和下流板,还包括至少2个流体通道,上流板和下流板内均设置有换热流道,上流板的换热流道包括至少1个第一类流道,第一类流道包括第一类流道进口段、第一类流道中间段、第一类流道出口段,下流板的换热流道包括至少1个第二类流道,第二类流道包括第二类流道进口段、第二类流道中间段、第二类流道出口段,第一类流道进口段通过第二类流道中间段与第一类流道出口段连通,第二类流道进口段通过第一类流道中间段与第二类流道出口段连通。通过换热器进出口流道设计打通上下两层板的部分流道以达到实现印刷电路板中冷热流道立体流体布置的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