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凑型变压器
    13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833828Y

    公开(公告)日:2006-11-01

    申请号:CN200520045788.4

    申请日:2005-10-20

    Inventor: 凌健 顾伟

    Abstract: 一种紧凑型变压器,包括变压器油箱、负荷开关、高压熔断器和高压套管座,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负荷开关与高压套管座分别安装在油箱壳体同一壁面上,并使所述负荷开关所占油箱高度的位置与所述高压套管座所占油箱高度的位置相当,同时在油箱内壁对应负荷开关安装位置处设有一供负荷开关隔离的密封区域。本实用新型可以降低油箱高度,使变压器结构更为紧凑,从而可减轻油重,降低油箱钢材重量。另外,在油箱内壁对应负荷开关安装位置处设有一供负荷开关隔离的密封区域,以较低的成本有效地将负荷开关的油与变压器油隔离,完全消除了开关的操作切换对变压器产生油质劣化的危害。

    一种组合式变压器的熔断器与负荷开关的联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765301Y

    公开(公告)日:2006-03-15

    申请号:CN200420114923.1

    申请日:2004-12-28

    Inventor: 凌健 顾伟

    Abstract: 一种组合式变压器的熔断器与负荷开关的联锁装置,包括熔断器挡板、限位板和负荷开关止板,熔断器挡板的前部是由若干块可分别遮罩每一熔断器操作手柄的遮体以隔栅形式形成,该熔断器挡板的后部以可与熔断器相对平移S距离的方式连接在油箱上;负荷开关止板是由一圆弧线和一直线所围成,固定在高压负荷开关上,并随高压负荷开关的开、关转动而转动;限位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熔断器挡板上,而其另一端与负荷开关止板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当高压负荷开关转至使熔断器处于带电的情况下,使熔断器和负荷开关处于联锁位置,熔断器挡板无法移动从而无法操作熔断器,避免在负荷开关处于使熔断器带电位置时能对熔断器进行操作,从而杜绝了人员伤亡事故和设备损坏事故的发生。

    一种油浸式配电变压器的高压出线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765300Y

    公开(公告)日:2006-03-15

    申请号:CN200420114927.X

    申请日:2004-12-28

    Inventor: 凌健 顾伟

    Abstract: 一种油浸式配电变压器的高压出线结构,包括箱盖、油箱、高压电缆、高压套管座和插接在该高压套管座上的肘形电缆头,其中:高压套管座密封安装在箱盖上或油箱的侧壁上,肘形电缆头的尾部导电件连接高压电缆,连接方式可采用冷压焊。本实用新型用高压套管座和肘形电缆头配合使用来替代已有技术中的瓷瓶套管,可使变压器高压侧无裸露的带电体,能有效地防止由于小动物爬至高压接线端子而引起的事故,提高了变压器的防污功能。同时,肘形电缆头和高压套管座可采用高分子绝缘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韧性,在变压器运输和运行过程中不易被损坏,确保安全性能。另外,采用本实用新型后,还可缩小三相高压套管座之间的距离。

    一种配装六氟化硫开关柜的分箱组合式变压器

    公开(公告)号:CN2591737Y

    公开(公告)日:2003-12-10

    申请号:CN02288254.5

    申请日:2002-12-13

    Inventor: 顾伟 王佩明

    Abstract: 一种配装六氟化硫开关柜的分箱组合式变压器,包括变压器器身,该变压器器身设置在变压器油箱中,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变压器高压侧处的油箱箱壁外设有的高压仓内,配装一六氟化硫开关柜,且通过该箱壁直接将连在变压器上的高压套管装在高压仓内,由高压电缆和屏蔽型电缆连接插头将该变压器高压套管和六氟化硫开关柜的套管连接起来。本实用新型取消了共箱组合式变压器油箱中的高压负荷开关和熔断器,在油箱外的高压仓内配装了SF6开关柜,从而消除了共箱组合式变压器的缺点。在保持共箱组合式变压器结构紧凑,体积小,散热好,安装方便等优点的同时,扩展了组合式变压器功能。

    变压器低压套管接线柱的转换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0969410Y

    公开(公告)日:2007-10-31

    申请号:CN200620043401.6

    申请日:2006-06-29

    Inventor: 顾伟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压器低压套管接线柱的转换结构,包括变压器箱盖上的低压套管接线柱及设置在接线柱上的转换接头和锁紧螺母,所述接线柱为螺杆结构,所述转换接头包括:接线柱连接部,位于转换接头的下部,其形状为圆柱体,在该圆柱体的下端设有轴向向上延伸并与接线柱外径匹配的螺纹盲孔;导线连接部,位于转换接头的上部,其由所述接线柱连接部的上端面延伸出的一平直板构成。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转换接头的内螺纹长度比现用螺母长许多,又因由原来的螺杆联接方式改为铜排连接方式,使连接部分的电流密度减小,发热量便也相应地减少;相对于传统抱杆式铜接头,本实用新型的转换接头不容易开裂,更加安全可靠。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