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外机
    12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063349U

    公开(公告)日:2014-12-31

    申请号:CN201420536447.6

    申请日:2014-09-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包括:底盘,顶盖;隔板,隔板设置在底盘和顶盖之间;压缩机,压缩机设置在底盘上;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设置在隔板上,气液分离器的底部高于压缩机的顶部,且气液分离器的底部与底盘之间的距离小于隔板高度的三分之二。由于将气液分离器设置在隔板上,因而使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不设置在同一基体上,从而避免了振动的相互传递、降低了振动频率和振幅。同时,由于增加了压缩机与气液分离器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增大了压缩机周围的空间,因而使得压缩机对周围空气的振动较为容易耗散,从而有效减小了压缩机的振动噪声,进而提高了空调室外机的性能、提高了用户体验、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空调热泵系统
    12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964489U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420363197.0

    申请日:2014-07-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和蓄热器;所述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之间通过换向阀连接,切换换向阀使室外换热器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和吸气口之间实现交替连通;四通阀,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压缩机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三端口与室内换热器通过第一冷媒管路连通,所述蓄热器的入口通过控制阀分别与所述第四端口和第一冷媒管路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和蓄热器的出口通过第二冷媒管路连通。该空调热泵系统,化霜时蓄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进行放热,解决了空调热泵系统除霜时室内机热舒适性差的问题。

    变容压缩机、变容机组和空调

    公开(公告)号:CN203925943U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420333306.4

    申请日:2014-06-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变容压缩机、变容机组和空调。其中变容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换向阀和加热器,其中换向阀的第一端口通过管路与压缩机本体的第一吸气口连通,换向阀的第二端口与压缩机本体的排气口连通,加热器设置在管路上,用于对管路中存积的液体冷媒加热。通过对换向阀和压缩机本体的第一吸气口之间的管路加热,从而给存积的液体冷媒加热,以提高变容压缩机的可靠性。

    空调系统
    12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364523U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20347754.5

    申请日:2013-06-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室内换热器以及控制器,室外换热器与四通阀之间通过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相连,在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在所述第二管路上沿着制热时制冷剂流动方向顺次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和电加热换热器,所述电加热换热器包括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二管路上的换热管、循环通过所述换热管外表面的换热介质和用于加热所述换热介质的电加热器,所述控制阀和所述电加热器与所述控制器通过信号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在制热除霜时四通阀不必换向,且制热除霜时热源充足稳定,除霜速度快,提高了制热效果和舒适性,避免了制热除霜运行时的液击情况,提高了机组的运行可靠性。

    空调系统测试装置
    12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631284U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220274639.5

    申请日:2012-06-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测试装置。该空调系统测试装置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减压调节阀(6)、冷媒冷却系统、储液器(11)、流量计(14)以及流量调节阀(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测试装置,能够量化测量压缩机连续带液的运行状态,提供压缩机积液启动的条件,有效提高测试效率,准确测量并控制空调系统的回液量。

    压力调节阀组件及带压力调节阀组件的水源多联机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202630535U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220268674.6

    申请日:2012-06-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压力调节阀组件,串联用于连接管路中,包括压力调节阀、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和电磁阀,所述压力调节阀的开启压力值被预先设定,所述第二单向阀与所述电磁阀串联连接后与所述第一单向阀并联;所述压力调节阀与所述第一单向阀并联: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第二单向阀导流方向相反;所述压力调节阀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入口,所述压力调节阀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入口;所述压力调节阀入口端的压力高于或等于所设定的开启压力值时,所述压力调节阀自动打开;所述压力调节阀入口端的压力低于所设定的开启压力值时,所述压力调节阀自动关闭。还涉及一种带压力调节阀组件的水源多联机空调器。降低了连接管内的压力。

    制冷剂汽液分离及储液一体化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空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1724482U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1020196270.1

    申请日:2010-05-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冷剂汽液分离及储液一体化分离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空调系统,采用汽液分离器-储液罐一体化容器,同时具有汽液分离器、储液罐功能,可减小对机组内空间的占用,并可进行冷媒回热,提高制冷效率。包括容器状的壳体;制冷剂汽液分离及储液一体化分离装置还包括有储液部和汽液分离部,储液部和汽液分离部均设置在壳体内腔中;储液部包括有进液管和出液管,均由储液部延伸出壳体外;汽液分离部包括有制冷剂进管和制冷剂出管,均由汽液分离部延伸出壳体外。空调系统,包括有上述制冷剂汽液分离及储液一体化分离装置,制冷剂汽液分离及储液一体化分离装置的储液部的进液管与节流装置连接,出液管与室内换热器连接;制冷剂汽液分离及储液一体化分离装置的汽液分离部的制冷剂出管连接压缩机的吸气口端。

    高效喷气增焓型空调器
    12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297796Y

    公开(公告)日:2009-08-26

    申请号:CN200820202813.9

    申请日:2008-11-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喷气增焓型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四通阀;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压缩机的排气口、吸气口分别与四通阀的四个端口相通,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连接管相通;在连接管上靠近室内换热器一侧设有第一膨胀阀、靠近室外换热器一侧设有第二膨胀阀,在连接管上设有与第一膨胀阀并联的第一单向阀以及与第二膨胀阀并联的第二单向阀,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分别朝向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前述压缩机上还设有补气口,位于第一膨胀阀、第二膨胀阀之间的连接管通过补气管与补气口相通,并在该补气管上设有朝向补气口的补气单向阀。在外部环境温度较高或较低时,其制冷制热效果好。

    空调室外机
    12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063348U

    公开(公告)日:2014-12-31

    申请号:CN201420535112.2

    申请日:2014-09-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外壳;隔板,隔板设置在外壳内将外壳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换热腔和压缩机腔;换热器,换热器位于换热腔内,换热器包括连续设置的第一换热段、第二换热段和第三换热段,第一换热段与第二换热段之间具有第一夹角α,第二换热段与第三换热段之间具有第二夹角β,且第二夹角β大于90度,第三换热段位于隔板所在一侧。由于换热器具有连续设置的第一换热段、第二换热段和第三换热段,因而在换热腔空间大小一定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提高换热器的有效换热面积,从而提高了空调室外机的换热效率和整体能效。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空调室外机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特点。

    空调系统
    13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964472U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420303978.0

    申请日:2014-06-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压缩机和第一节流装置、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单向阀和气液分离器,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二换热器和气液分离器顺次连接形成制冷回路,压缩机包括上气缸和下气缸,第一电磁阀串联在压缩机的排气口与下气缸的吸气端之间,第二电磁阀串联在气液分离器的入口与下气缸的吸气端之间,单向阀串联在气液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与下气缸的吸气端之间,单向阀的开启方向向下,气液分离器的第二出口连通上气缸的吸气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通过单向阀和电磁阀的配合,实现压缩机单双缸之间的切换,单向阀的开启方向向下,阀芯在开启时不会出现产生噪音和损坏阀芯的情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