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731944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246025.5
申请日:2016-12-2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燃煤污染物控制领域,涉及一种用于燃煤颗粒物减排的吸附剂添加系统,与落煤斗共同位于输煤皮带上方,包括至少一套给料单元和一个下料斗,给料单元包括吸附剂料仓、安装在吸附剂料仓内的固体浮子和安装在吸附剂料仓下端出口处的星型给料器,星型给料器的排料口位于下料斗上方,下料斗位于输煤皮带上方;此外,装置还配备有污染物检测单元,包括低压撞击器采样装置和烟气分析仪,用于检测颗粒物和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燃煤排放物。该装置实现了对大批量吸附剂精确可调的连续均匀供给,实现了对颗粒物及SOx、NOx等污染物的减排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597850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510659260.4
申请日:2015-10-1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验室用的电加热载物台,属于热工技术领域。其包括水冷支撑板、阳极上夹持片、阳极下夹持片、阴极上夹持片、阴极下夹持片、进水中空铜柱、出水中空铜柱以及第二云母片,第二云母片设置在水冷支撑板上,阳极下加持片和阴极下夹持片分别设置在水冷支撑板两个相对的侧面处,阳极上夹持片和阴极上夹持片分别压住电阻丝网两端并分别固定在阳极下加持片和阴极下夹持片上,水冷支撑板上具有通孔,通孔位于电阻丝网下方,水冷支撑板内部还设置有水冷通道,进水中空铜柱和出水中空铜柱分别固定在水冷支撑板上并连通水冷通道。本发明载物台能使反应样品温度更均匀,还便于直接测量电阻丝网反应区的温度,并能最小化交互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03540383B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310478381.X
申请日:2013-10-1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C10L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在炉内减少燃煤细颗粒物PM2.5生成的方法,通过向煤中添加钠铝硅酸盐或钾铝硅酸盐可以有效控制燃煤过程中细微颗粒物的生成,进而可以减少燃煤过程向大气中排放的PM2.5量,降低PM2.5对环境的污染及人体健康的伤害,具体是,将含有碱金属Na或K的盐与高岭土充分混合并在900~1200℃温度下灼烧1-3小时,以制成钠铝硅酸盐或钾铝硅酸盐;再将钠铝硅酸盐或钾铝硅酸盐研磨后与煤粉进行混合燃烧,由于铝硅酸盐在高温下易发生熔融而在表面形成液相层,煤燃烧中形在的细颗粒物与其碰撞后,可有效地被后者捕获进而迁移到粗颗粒上,从而达到减少细颗粒物在炉内的生成的目的。该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燃煤过程中20%~45%的细颗粒物PM2.5生成,具有工艺简单、便于操作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513032B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110369086.1
申请日:2011-11-2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01J8/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平固定床石英反应器。该反应器包括进气管、载物台和出气管三个零件。进气管包含进气段、预热段、布风板、外磨砂锥形接口和反应段五个部分;载样台包含一个截面为半环形的薄石英管和把手;出气管包含预热段套管、内磨砂锥形接口、反应段套管、集气管、排气管,排气管套管和定位孔七个部分。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多组分载气在与样品反应前混合均匀,消除了载气流经样品时的绕流,使反应更充分。反应后气体快速排出,减少了在线气体检测设备的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01874963A
公开(公告)日:2010-11-03
申请号:CN200910273086.4
申请日:2009-12-0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01D5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氧燃烧下脱除污染物的方法,在O2/CO2燃烧方式下,在燃煤锅炉及垃圾焚烧炉高温尾部烟气喷入吸附剂,通过化学反应和物理吸附,实现多种污染物的联合脱除。烟气中的金属化合物和挥发的S被吸附剂所吸附,转化为空气动力学粒径大于1mm的固体颗粒物,易于被除尘器脱除,大量降低金属和S形成PM1的量,使PM1大量减少。不同燃料存在最有效的吸附剂及脱除的最佳温度段。当燃料中碱金属Na+K的含量大于1mg/g或重金属Pb+Cd的含量大于10ug/g时,采用高岭土等Si-Al基吸附剂,当燃料中硫的含量大于0.5%时则采用石灰石等Ca基吸附剂,当燃料中金属及硫含量都较高时混合吸附剂。在O2/CO2燃烧方式下,喷入吸附剂对多种污染物的联合脱除的最佳温度段为:1000℃-1200℃。
-
公开(公告)号:CN101799242A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申请号:CN201010104591.9
申请日:2010-01-2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控快速升温热天平反应炉,包括高温炉反应装置、天平称量装置、气控装置及电控装置,高温炉反应装置采用两段加热,炉体温度通过电控装置进行设定、采集和传输;实验时,气控装置调节高温炉反应装置内的气体氛围,通过使用天平称量装置中的天平升降机构将样品迅速放入高温炉反应装置恒温区实现快速升温,样品的质量变化实时转换成电信号传输到电控装置中进行连续监测和存储。本发明加热速率的可控范围大,试验样品量的范围大,反应气氛可控,满足不同样品量、不同升温速率在各种可变反应条件下的热天平实验研究,而且常规测量设备可以进行在线气体成分分析,从而更为有利地揭示其反应过程的作用机理与控制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01013078A
公开(公告)日:2007-08-08
申请号:CN200610125225.5
申请日:2006-12-0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1N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煤过程中超细颗粒物形成模态识别的方法,其步骤为:①采用低压撞击器对燃烧过程产生的颗粒物进行收集,将可吸入颗粒物分成若干级,每级对应的颗粒切割粒径具有足够分辨率;②对收集的颗粒物包含特征元素在内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③计算各级颗粒物中特征元素在本级颗粒物中的质量百分比;④绘制特征元素质量百分比-粒径分布曲;⑤根据曲线,识别颗粒物的不同形成模态。如果颗粒物特征元素质量百分比随粒径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归为一个模态。本发明能够清晰辨别燃烧源颗粒物的不同形成模态,不仅有利于人们深入认识超细颗粒物的物理、化学、毒害特性及其形成机理,而且对其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718785A
公开(公告)日:2006-01-11
申请号:CN200510018783.7
申请日:2005-05-25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C22B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弃物焚烧过程中重金属元素的回收方法和装置,1.确定待回收重金属的参考回收温度,并据此由高至低记为Ri;2.对焚烧炉中排出的烟气用冷却水进行冷却处理,将烟气温度降为R1,使该重金属元素主要化合物转变为固态,使用除尘器回收对应的重金属元素M1;3.重复以上过程。装置包括若干级回收器,烟道的出口通过连接管头与除尘器的进口相接,除尘器的入口处设置测温装置;烟道外套有冷却水管,其外套有保温层;冷却水管的进水口设有带阀门控制装置的阀门。本发明可有选择的回收重金属,并减少重金属元素的排放,既可带来经济效益又可减少污染物排放。特别适合于含有重金属浓度比较高的医疗废物、污泥,工业废弃物焚烧时重金属的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17874996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520218.5
申请日:2023-11-1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06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燃煤电站耦合储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燃煤电厂耦合热化学储热能量效率与#imgabs0#损分析方法及系统,通过Aspen Plus模拟软件分别对电厂汽水系统以及耦合储热后的汽水系统进行建模;锅炉始终维持在75%THA工况下运行,产生电力并网后剩余的电量对储热罐进行电加热;将能量以电到热的形式储存,对在不同负荷下的能量效率与#imgabs1#进行分析。本发明对燃煤机组耦合热化学储热提高机组的灵活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本发明以燃煤电厂汽水循环系统为研究对象,首次在热化学储热以“电加热”方式耦合燃煤发电原理的基础上,以钴基金属有氧化物作为储热介质进行系统建模,研究不同工况下系统的能量效率与#imgabs2#效率,验证其可行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353140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0893921.X
申请日:2022-07-2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C01F17/235 , C01F17/10 , C01G3/02 , C09K5/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铜铈氧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铜铈氧化物,铜元素所形成的氧化物,作为主要的活性物质,储热和释热的反应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利用二价铜和一价铜之间的相互转化进行能量的储存与释放,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的氧气的吸附与脱附;铈元素为主要的抗烧结元素,铈元素的添加能在铜氧化物表面形成一种铜铈结合氧化物,这种物质能有效的阻止颗粒之间的团聚与烧结,这种物质相比于单纯的铈元素更容易阻止铜氧化物的烧结。本方法在铜基金属氧化物基础上掺杂铈,在氧化铜的表面形成了一种铜铈结合氧化物金属骨架,这种骨架能有效的抑制的其烧结,并且其对氧气的吸附能力大大增加,更有利于其快速的进行储热和释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