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718886A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2010378846.4
申请日:2020-05-07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绿萼梅原生质体分离的方法及其应用,所述方法包括:选取绿萼梅枝条,剥皮后完全浸入酶解液中,在27~28℃温度酶解40~50min;酶解液包括:1.5~2.0%纤维素酶R-10、0.75~1.0%离析酶R-10、0.5M甘露醇、10mM KCl、20mM CaCl2、10mM MES、0.1%BSA和0.3%PVP,pH值为5.7~5.8。本发明将绿萼梅茎段木质部通过酶解进行原生质体分离,制备的原生质体产量大,活性高,产量最高为2.3×107个/g,活性达到93%以上。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绿萼梅原生质体转化效率较高,在绿萼梅遗传转化和基因功能验证方面具备较大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7345247B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1710487120.2
申请日:2017-06-23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5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公开了Pm011905基因(SEQ ID NO.1)在监测梅花休眠状态方面的应用以及一种梅花花芽休眠状态的分子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分两次采集待测梅花的花芽,分别提取所述花芽的RNA并反转录成cDNA,以所述cDNA为模板,利用SEQ ID NO.2~3所示的引物对Pm011905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2)比较两次采集的花芽的Pm011905基因的表达量,判断梅花花芽处于何种休眠阶段。本发明首次发现了可通过梅花花芽中Pm011905基因的表达量的变化,监测或判断梅花花芽的休眠状态。提供了一种简单方便、快速准确,能够在分子层面检测梅花花芽休眠状态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819732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038349.3
申请日:2019-10-29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 C12N15/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及植物分子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梅花垂枝性状紧密连锁的纯合SNP分子标记及其检测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提供两个梅花垂枝性状紧密连锁的纯合SNP分子标记,分别位于梅花第7号染色体第10245464bp处和第10284630bp处,多态性分别为G/A和G/T。这两个分子标记在垂枝/直枝性状的个体中均表现为纯合基因型,在梅花杂交后代分离群体的垂枝/直枝性状鉴定中重复性好、准确性高,可实现垂枝/直枝性状的幼苗期分子辅助选择,有助于缩短育种周期和提高育种效率。基于该SNP分子标记,本发明还提供梅花垂枝性状调控基因Pm024074,为梅花垂枝性状的调控和遗传育种提供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5695479B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610136742.6
申请日:2016-03-10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基因,具体公开了一个新的菊花对称性基因CmCYC2c及其在调控菊花舌状花花瓣性状中,尤其是在增加舌状花花瓣数目和增长花瓣长度方面的新应用。所述菊花对称性基因CmCYC2c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基于该基因及其上述应用,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采用转基因技术,将CmCYC2c基因整合到甘菊基因组中,初步定向改良花型,使其舌状花数目增多,花瓣长度增长,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初步选育菊花花型新品种提供了新颖实用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9554493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811504968.2
申请日:2018-12-10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梅花垂枝性状紧密连锁的SNP分子标记及其检测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提供一种梅花垂枝性状紧密连锁的SNP分子标记,其位于梅花第7号染色体第11182911bp处,多态性为A/C。本发明联合GWAS分析和群体选择方法开发了梅花垂枝性状紧密连锁的SNP分子标记,该SNP分子标记在梅花杂交后代分离群体的垂枝/直枝性状鉴定中重复性好、准确性高,实现了单分子标记鉴定垂枝/直枝性状的准确率达到96%以上。本发明提供的梅花垂枝性状紧密连锁的SNP分子标记及其检测方法可实现垂枝/直枝性状的幼苗期选择,极大缩短了育种周期,提高了育种效率,降低了育种成本,可以在实践中用于梅花分子辅助选择育种。
-
公开(公告)号:CN109136167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762876.8
申请日:2018-07-12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12N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百合叶肉原生质体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取带有未开放花蕾的百合植株,进行暗处理;(2)取植株的叶片,清洗、消毒;(3)向叶肉材料中加入酶解溶液,于暗处真空抽提,然后暗处静置酶解数小时,得到含有叶肉原生质体的酶解液;(4)所得酶解液用W5溶液稀释,网筛过滤,所得滤液经低速离心,弃上清,用W5溶液重悬原生质体沉淀,低速离心,弃上清,重复洗一次;用MMG溶液重悬原生质体沉淀。本发明克服了百合叶肉原生质体分离效率低的问题,有效建立了百合叶肉原生质体制备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9006106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713038.1
申请日:2018-06-29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17/005 , A01C1/00 , A01G24/15 , A01G24/28 , A01N43/12 , A01N59/16 , A01N59/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梅花种子播种育苗方法,包括梅花种子预催芽处理、冷藏基质制备、解除休眠、幼苗移栽步骤,本发明方法能够提早打破梅花种子休眠、缩短梅花种子解除休眠时间,缩短育苗周期,并且降低种子在冷藏和播种过程的死亡率,提高低温冷藏后梅花种子的萌发率,有很强的生产实践价值。传统的梅花育苗方法需要在播种前低温沙藏处理2个月以上以解除梅花种子休眠,而本发明可以在2月内获得大量梅花健康幼苗,发芽率达87%以上,成苗率达95%以上,与现有技术相比育苗更加快速高效。在本发明的方法在梅花新优品种的繁育和生产方面具有良好是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949809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729116.7
申请日:2018-07-05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15/8218 , C12N9/001 , C12Y103/9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连翘叶片TRV载体介导病毒诱导基因沉默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将含有特定目标基因片段的TRV2载体和TRV1载体分别转化到农杆菌感受态中;筛选得到阳性菌株后,进行增殖培养得到含有不同载体的两种单克隆菌体;将两种单克隆菌体离心并利用侵染液分别重悬菌体至OD600=0.9~1.1后,将二者等体积混合,得到混合侵染液;将所述混合侵染液注入连翘中,实现对特定目标基因的沉默。本发明深入探究了可提高侵染成功效率的关键因素,筛选出了最优的侵染液组成配方和侵染时含有菌体的侵染液的OD值。利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对连翘进行侵染,可使连翘叶片VIGS侵染的成功率达9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8496613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10067775.9
申请日:2018-01-24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切花菊侧枝伸长的方法,其为在切花菊的腋芽未全部伸长前,调整光照环境中红光与远红光的光密度比例为0.05~0.80:1,并保持上述比值至切花初开。本发明通过物理方法调整光质比例,改变菊花植株体内调控分枝的主要激素的合成及信号转导,使控制侧枝伸长相关的基因表达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控制侧枝休眠和伸长的关键整合因子DgBRC1的表达发生变化,进而最终影响了菊花侧枝伸长。本发明有效解决了切花菊生产过程中由于侧枝过多过长而需要人工不断抹芽的突出问题,极大地节约了劳动力成本,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实用性强,易于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8070026A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711407265.3
申请日:2017-12-22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07K14/415 , C12N15/29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6/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菊花CmTFL1a基因及其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所述菊花CmTFL1a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编码蛋白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通过农杆菌介导法侵染菊花叶盘,将该基因转入菊花中,得到转CmTFL1a基因菊花株系,结果发现转CmTFL1a基因菊花株系出现晚花现象,比野生型晚8-14天,并且分枝增多,地表覆盖率增加。可见本发明的菊花CmTFL1a基因具有使菊花开花延迟、促进菊花分枝的功能,将该基因应用于植物性状改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