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485836C
公开(公告)日:2009-05-06
申请号:CN200410077946.4
申请日:2004-09-21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层状结构钴铝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Co-Al-LDH)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全返混液膜反应器进行钴、铝混合盐溶液与碱溶液的共沉淀反应,使成核/晶化隔离进行,分别控制晶体的成核和生长条件,然后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焙烧,在保持钴铝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层状结构的基础上使钴的电化学活性位充分暴露。本发明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颗粒尺寸难以控制、颗粒较大、颗粒不均及钴的电化学活性位不能充分暴露的缺陷。制备出比电容高、倍率特性好、电化学循环性能佳的层状结构钴铝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1140258A
公开(公告)日:2008-03-12
申请号:CN200710176028.0
申请日:2007-10-18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G01N27/327
Abstract: 一种以硝酸基纤维素膜为基体的葡萄糖氧化酶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技术领域。葡萄糖氧化酶膜是由硝酸基纤维素膜基体、葡萄糖氧化酶及固定酶的高分子物质戊二醛组成。该葡萄糖氧化酶膜的制备方法是:将硝酸基纤维素基体膜经过磷酸缓冲溶液浸泡处理,然后与戊二醛反应,再通过戊二醛交联固定葡萄糖氧化酶制成酶膜,酶膜用纯度≥99.99%的氮气吹干后,粘贴上O形橡胶圈,即制备成葡萄糖传感器敏感膜。由于硝酸基纤维素膜具有较大的孔隙率、孔径均匀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势,可以有效地将酶固定在基体膜上并保持酶的活性。酶膜可广泛应用于发酵工业在线分析等方面。
-
公开(公告)号:CN101051034A
公开(公告)日:2007-10-10
申请号:CN200710099378.1
申请日:2007-05-18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G01N27/327
Abstract: 一种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敏感膜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属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技术领域。该敏感膜由肌红蛋白和二氧化锰纳米片组成,其制备方法是:将二氧化锰纳米片溶胶与肌红蛋白的水溶液混合,然后将混合溶液涂在固体载体表面,待干燥后浸入聚乙烯缩丁醛溶液中静置,在固体载体表面得到一层生物功能敏感膜。本发明的敏感膜可用于亚硝酸盐、硫化物等环境污染物的测定,不仅具有较宽的检测范围和较高的灵敏度,还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313380C
公开(公告)日:2007-05-02
申请号:CN200510086208.0
申请日:2005-08-05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C01G5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介孔结构的尖晶石型Co3O4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属于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及过渡金属氧化物介孔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以具有良好晶型的碱式碳酸钴作为前驱体,利用前驱体中OH-和CO32-在层板和层间均匀分布的结构特点,通过控制焙烧过程,使H2O和CO2小分子可控释放,形成具有介孔结构且孔径均一、比表面积高的Co3O4纳米晶。与其它合成方法相比,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现规模化工业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763997A
公开(公告)日:2006-04-26
申请号:CN200410086466.4
申请日:2004-10-21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碱土金属离子掺杂取代锂离子的新型层间掺杂钴酸锂正极材料及其熔盐离子交换反应制备方法,该正极材料的化学组成为Li1-2β(AE)βCoO2(AE=Mg,Ca)。其制备方法是,先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方法制备出粒径细小均一的层状钴酸锂LiCoO2前驱体,再通过熔盐离子交换反应将层状钴酸锂中的部分锂离子用碱土金属离子Mg2+或Ca2+代替,然后通过焙烧均质使锂离子与碱土金属离子均匀分布在由CoO2构成的主体层板的夹层,获得层间掺杂钴酸锂。该钴酸锂正极材料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锂离子Li+能够可逆脱嵌,而碱土金属离子Mg2+,Ca2+不会脱出,在层板夹层起到稳定支撑作用,保持电极材料的层状结构特征,因此层间掺杂钴酸锂电极材料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具有更稳定的结构、更好的抗过充电性能、更高的比容量及更佳的电化学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719639A
公开(公告)日:2006-01-11
申请号:CN200510011715.8
申请日:2005-05-13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锂离子含量的O2结构层状锰酸锂正极材料Lix[Mn1-yMy]O2的制备方法,其中M为Co,Ni金属离子,0.15≤y≤0.30,x≥0.85。本发明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方法,通过控制Na/(Mn+Co或Ni)投料比以制备具有较高Na离子含量的P2结构层状Nax[Mn1-yMy]O2前驱体,然后通过熔盐离子交换反应获得O2结构层状Lix[Mn1-yMy]O2产物。本发明的优点在于:Lix[Mn1-yMy]O2正极材料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不发生向尖晶石结构的转变,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循环性能;该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锂离子含量,因此不仅具有较高的电化学循环可逆比容量,同时也具有较高的首次不可逆比容量,并且工艺简单,成本低,易于实现规模化工业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595686A
公开(公告)日:2005-03-16
申请号:CN03156756.8
申请日:2003-09-10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91 , C01G45/1228 , C01P2002/52 , C01P2002/77 , C01P2006/40 , H01M4/5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层柱结构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插层组装制备方法。该正极材料的化学组成式为LiαAEβMnO2,其中过渡金属Mn与氧以共价键结合,构成MnO2主体层板,锂离子与碱土金属离子均匀分布在由MnO2构成的主体层板的夹层;该正极材料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锂离子Li+能够可逆脱嵌,而碱土金属离子Mg2+,Ca2+,Sr2+不会脱出,因此其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结构更稳定、循环性能更好且热稳定性能更高。该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是:先采用氧化-插层方法制备层状锰酸锂前驱体,再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将层状锰酸锂电极材料中的部分锂离子Li+用碱土金属离子Mg2+、Ca2+或Sr2+代替以制备层柱锰酸锂。
-
公开(公告)号:CN1553529A
公开(公告)日:2004-12-08
申请号:CN03138626.1
申请日:2003-05-27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M4/505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层状锰酸锂的氧化-插层制备方法,属锂离子电池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将锰盐和强碱在氮气保护下分别溶解于煮沸过的去离子中,制备具有层状结构的氢氧化锰Mn(OH)2前体材料;将锂化合物插层客体按一定比例加入到层状前体悬浊液中,在氧化剂的协同作用下进行插层反应制得层状锰酸锂,其化学组成式为LixMnO2(0.8≤x≤1.0),属正交晶系,具有Pmnm空间对称性,产品纯度高、无杂质相,粒径均一可控。用该层状锰酸锂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比容量高且循环性能好。本发明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及高温处理过程,工艺简单、原料易得、成本低,易于实现规模化工业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8588923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656499.5
申请日:2024-05-24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H01M4/525 , H01M4/505 , H01M4/485 , H01M10/0525 , C01G53/00
Abstract: 一种镁铝钛共掺杂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正极领域。先制备出镁铝钛水滑石纳米片及球形氢氧化镍钴锰前驱体,然后通过固相球磨将镁铝钛水滑石纳米片、氢氧化镍钴锰前驱体及锂化合物混合均匀,再高温焙烧,得到掺杂后成品材料LiMgxNiCoMnAlyTizO2,其中,0.007≤x≤0.018,0.005≤y≤0.008,0.001≤z≤0.003。优点在于,使用镁铝钛水滑石作为掺杂源,一步焙烧合成了三元素共掺杂材料,实现了镁、铝、钛三元素在材料中的均匀分布,将镁、铝元素提升稳定性及钛元素提升放电比容量的优势结合起来,合成了锂镍混排程度较低,循环性能较佳的成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5140723B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110340995.6
申请日:2021-03-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北京化工大学
IPC: C01B32/05 , C01B32/162 , B01J23/745 , B01J37/02 , B01J37/08 , B01J3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碳材料的催化剂及应用该催化剂制备碳微米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S1、使用含有铁元素的溶液浸渍α‑Al2O3,并将浸渍后的α‑Al2O3于还原性气氛下进行第一焙烧得到催化剂;S2、将所述催化剂于第一混合气体中进行第二焙烧,得到第一物料;S3、将所述第一物料置于惰性气体中降温至室温;其中,所述第一混合气体为碳源气体和还原性气体的混合气体;所述碳源气体中含有25‑100体积%的甲烷;所述第二焙烧的温度为600‑1100℃。本发明的催化剂廉价易得,且应用本发明的催化剂制备得到的碳微米管长度长,利于后续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