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制冷系统
    11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307680U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023176950.X

    申请日:2020-12-2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复合制冷系统。该复合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冷却系统(6)和磁制冷系统,磁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泵(1)、第一换热器(2)、第一蓄冷器(3)、第二换热器(4)和第二蓄冷器(5),蒸发冷却系统(6)被配置为对第一换热器(2)进行蒸发冷却,以调整第一换热器(2)内的换热流体的温度,第一泵(1)的出口能够选择地与第一换热器(2)或者第二换热器(4)连通。根据本申请的复合制冷系统,能够改善磁热材料的工作温度,兼顾大冷量和大温跨的问题,提高复合制冷系统的工作效率。

    复合制冷系统
    11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276213U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023176877.6

    申请日:2020-12-25

    Inventor: 李大全 杨蓉 罗胜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复合制冷系统。该复合制冷系统包括压缩制冷系统和磁制冷系统,压缩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节流装置和第二换热器,磁制冷系统包括泵、第一蓄冷器和第二蓄冷器,第一蓄冷器与节流装置并联,第一蓄冷器和节流装置能够选择地与第一换热器连通,压缩机所在的第一管路外并联有第二管路,泵和第二蓄冷器串联设置在第二管路上,第二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控制阀被配置为控制泵的出口能够选择地与第一换热器或第二换热器连通,或关闭第二管路。根据本申请的复合制冷系统,能够充分发挥不同制冷系统的优势,兼顾大冷量和大温跨的问题,提高复合制冷系统的工作效率。

    磁制冷装置
    11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199260U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022539438.0

    申请日:2020-11-0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磁制冷装置。该磁制冷装置包括磁场发生器和蓄冷床(1),磁场发生器形成环形的磁场发生区域,磁场发生区域包括沿周向交替排布的加磁区域和去磁区域,至少两个蓄冷床(1)能够转动地设置在磁场发生区域内,并且沿着磁场发生区域的周向排布,磁制冷装置对应于加磁区域设置有热风风道,对应于去磁区域设置有冷风风道,气流在热风风道内与位于加磁区域的蓄冷床(1)进行换热,在冷风风道内与位于去磁区域的蓄冷床(1)进行换热。根据本申请的磁制冷装置,能够直接与气流进行换热,省去换热流体及其回路,简化磁制冷装置的结构,降低成本。

    磁热泵组件、洗烘一体机
    11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689580U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922381746.2

    申请日:2019-12-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热泵组件、洗烘一体机。其中一种磁热泵组件,包括磁热泵、热端换热器、冷端换热器,所述热端换热器、冷端换热器中的第一换热流体能够与所述磁热泵具有的蓄冷器进行热交换,还包括加热室壳体、冷却室壳体,所述冷却室壳体、加热室壳体分别处于所述磁热泵的两端,且所述冷却室壳体、磁热泵、加热室壳体依次贯通形成气流通道,所述热端换热器、冷端换热器分别处于所述加热室壳体、冷却室壳体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磁热泵组件、洗烘一体机,将加热室壳体、冷却室壳体与磁热泵集成于一体,使磁热泵组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简化其在洗烘一体机中的组装工序,也能够便于对洗烘一体机内部空间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设计。(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磁制冷装置
    11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400366U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922419486.3

    申请日:2019-12-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制冷装置,其包括:定子组件,包括磁轭外筒和至少两个永磁体;还包括转子组件,且转子组件包括电磁线圈,电磁线圈内周设置有转动芯部,电磁线圈能够被通电驱动转子组件转动;还包括蓄冷器,蓄冷器的内壁和外壁之间具有至少两个的磁工质腔,磁工质腔中容置有磁工质,蓄冷器与转子组件连接、随着转子组件转动而一体转动。通过本实用新型将电磁场永磁场两种磁场发生方式进行结合,使得磁场气隙处的强度得到加强,同时解决了单纯永磁式磁场发生器存在体积大、驱动功耗大、频率低的问题,和采用单纯电磁式磁场发生器存在发热量大,能耗低等问题,使得体积得到减小的同时发热量减小,降低了功耗,提高了系统能效。(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磁制冷设备及其热交换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9655618U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821982998.X

    申请日:2018-11-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制冷设备及其热交换系统,后者包括安装有磁性材料的蓄冷床和与蓄冷床连通并通过热交换带走磁热材料工作热量的主流路和用于为主流路降温的辅助冷却流路,所述主管道内填充有用于与所述蓄冷床内的磁热介质热交换的换热介质,辅助冷却流路与主流路连通并用于冷却主流路。这样,辅助冷却流路中的换热介质通过与主流路的连通,能够冷却主流路中的磁热材料或换热流体,辅助冷却流路能够直接冷却磁热材料或通过冷却主流路中的换热介质的方式冷却磁热材料,从而通过辅助冷却流路的辅助冷却来提升主流路的热交换能力,以使得磁制冷设备的获得更宽的温跨和更大的制冷量,进而提高磁制冷设备的制冷能力和工作性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磁制冷机
    11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279431U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821672356.X

    申请日:2018-10-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制冷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磁制冷机包括蓄冷床和中间循环流道,所述中间循环流道上设有多个接口,所述冷床基体的管口与中间循环流道上位置对应的接口相连,同一组流路通道上多个冷床基体上的进出口就直接能够以就近原则接入到中间循环流道内,进而通过中间循环流道连通,这样能够避免冷床基体进出口处连接的管道绕一大圈与同一组流路通道上其他的冷床基体的进出口连通,可将管路的长度降低到最低,从而避免相接管路过长、流线过长的情况,进而大大简化磁制冷机的结构、缩短流线、简化流路,减少因管路过长造成的热量损失,提高制冷或制热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蓄冷床及具有其的磁制冷机

    公开(公告)号:CN209013520U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821713020.3

    申请日:2018-10-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冷床及具有其的磁制冷机。该蓄冷床包括蓄冷床体,蓄冷床体内设置有过滤网,相邻过滤网之间设有颗粒状磁工质,蓄冷床体的一侧设置有进口,另一侧设置有出口,流体从蓄冷床进口流入,从蓄冷床出口流出,蓄冷床体的上部和/或下部可被控制为具有磁性或不具有磁性,颗粒状磁工质具有未填满空间的特性。蓄冷床体的上部设置有上盖,蓄冷床体的下部设置有底盖,蓄冷床体、上盖和底盖共同围设成一密封空间,上盖和底盖可被控制为具有磁性或不具有磁性。本实用新型既能够使颗粒式磁工质与流体充分换热,又不会造成滤网孔堵塞或磁工质堵塞流体的问题,更能够提供一条畅通无阻的通道给流体流动,提高流体流动及换热效果。(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磁换热组件以及磁换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8751070U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21398836.1

    申请日:2018-08-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磁换热组件以及磁换热系统,磁换热组件包括:磁热件,磁热件具有换热空腔;第一换热部,第一换热部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换热件和第二换热件,第一换热件与第二换热件分别与换热空腔可通断连接;第二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三换热件和第四换热件,第三换热件与第四换热件分别与换热空腔可通断连接;驱动部,用于驱动换热介质在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以及磁热件之间流动。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磁换热系统能量损失大的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机房空调及其风道结构
    12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688247U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721584272.6

    申请日:2017-11-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房空调及其风道结构,所述机房空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风道结构;呈弧形的导流件,所述导流件设置在所述风道结构中,所述导流件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侧风腔,气流从所述进风口进入后在所述导流件的引导下进入所述侧风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房空调及其风道结构能够引导气流流动方向,最大程度降低气流阻力,减少气流噪声,提升进风量。(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