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974027B
公开(公告)日:2020-07-21
申请号:CN201910132364.8
申请日:2019-02-22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电锅炉燃烧器安全风险在线监视控制方法,采用相关系数的方法,动态考虑了燃烧器烧损的故障概率,实现了煤电锅炉燃烧器安全风险的在线动态计算、在线监视与控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煤电锅炉燃烧器安全风险在线监视控制装置,包括锅炉水冷壁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锅炉热工保护系统接口连接,锅炉热工保护系统接口连接用于煤电锅炉燃烧器安全风险的在线计算和控制的计算服务器,计算服务器连接网页服务器,网页服务器连接用户端浏览器。如果煤电锅炉燃烧器动态安全风险排序数增大时,通过合理的安排临时检修或C级检修来使煤电锅炉燃烧器的安全风险处于受控状态,保障了燃煤机组长周期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9974027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132364.8
申请日:2019-02-22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电锅炉燃烧器安全风险在线监视控制方法,采用相关系数的方法,动态考虑了燃烧器烧损的故障概率,实现了煤电锅炉燃烧器安全风险的在线动态计算、在线监视与控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煤电锅炉燃烧器安全风险在线监视控制装置,包括锅炉水冷壁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锅炉热工保护系统接口连接,锅炉热工保护系统接口连接用于煤电锅炉燃烧器安全风险的在线计算和控制的计算服务器,计算服务器连接网页服务器,网页服务器连接用户端浏览器。如果煤电锅炉燃烧器动态安全风险排序数增大时,通过合理的安排临时检修或C级检修来使煤电锅炉燃烧器的安全风险处于受控状态,保障了燃煤机组长周期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6678863B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611119354.3
申请日:2016-12-07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褐煤机组的烟水复合加热系统及方法,包括炉膛,炉膛出口烟气部分进入空预器进行换热,在空预器中参与换热的空气是由送风机和一次风机输送的空气;所述送风机和一次风机前分别设有用于对环境冷风进行平衡加热的冷凝水预热器;所述空预器前设有用于对送风机和一次风机输送来的空气进行加热的烟水平衡复合器;所述空预器后设有用于对空预器出口热风进行提升加热的热风高温加热器。本发明通过三个部分对不同温度的空气进行加热,保证在综合节能改造的烟水复合系统改造中,对于环境温度变化的褐煤机组,保证其一次风热风温度或二次风热风温度,稳定燃烧,保障锅炉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781632B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申请号:CN201610108010.6
申请日:2016-02-26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
IPC: G05B19/418 , F01D2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轮机部件在低周疲劳与蠕变作用下日历总寿命的监控方法与系统,实现了汽轮机部件在低周疲劳与蠕变作用下日历总寿命的定量评定和监控。汽轮机部件在低周疲劳与蠕变作用下日历总寿命的监控系统包括数据库服务器、计算服务器、网页服务器和用户端浏览器。在汽轮机设计和使用阶段,如果部件在低周疲劳与蠕变作用下日历总寿命的监控不合格,通过减少汽轮机的减少年均运行小时数、年均起动次数与年均负荷变动次数,使汽轮机部件在低周疲劳与蠕变作用下日历总寿命处于受控状态,达到了控制汽轮机部件日历总寿命的技术效果,为汽轮机高压内缸的定寿延寿和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5756724B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610108171.5
申请日:2016-02-26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
IPC: F01D2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轮机红套环与高压内缸红套紧力的监控方法与系统,监控系统包括数据库服务器、计算服务器、网页服务器和用户端浏览器。首先计算出厂时高压内缸的红套紧力,在使用阶段,大修中测量红套环上两个测点之间的弦长并计算红套环的剩余紧力,如果蠕变与松弛导致汽轮机红套环的剩余紧力小于首次红套的红套紧力,表明高压内缸的红套紧力减小且红套紧力不合格;通过增加红套环与高压内缸之间的垫片厚度,保证汽轮机大修后红套紧力不小于首次红套的红套紧力值,使汽轮机红套环与高压内缸的红套紧力处于受控状态,达到了控制汽轮机红套环与高压内缸红套紧力的技术效果,为汽轮机红套环和高压内缸的安全与经济运行提供了技术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6989879A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710346776.2
申请日:2017-05-17
Applicant: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
IPC: G01M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7/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振动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轮发电机机座模态测试方法,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针对性强、试验结果可靠、利于解决机座共振问题的发电机机座水平向模态试验方法。本发明方法能够有针对性地对机组在线运行或机组停机的发电机机座的固有振动性能进行水平方向的模态试验,有效还原发电机定子机座在实际安装状态和工作运行下的固有振动特性;该方法操作简单,具有较好的可执行性;本发明方法通过设定振动的测试方向和关心频率范围等参数,测试结果稳定且准确率高,且有较强的共振故障诊断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290385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670051.4
申请日:2016-08-15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91 , G01N27/84 , G06F17/50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轮机与燃气轮机的转子表面制造缺陷的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转子焊缝表面进行着色探伤,对除焊缝以外转子表面进行磁粉探伤,以确定转子表面制造缺陷的所在部位和尺寸的磁粉探伤与着色探伤设备;用于存储探伤数据的数据库服务器;基于所述数据,对转子裂纹扩展寿命进行计算,进而对转子表面制造缺陷进行评价与监控的计算服务器;用于输出结果的用户端浏览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轮机与燃气轮机的转子表面制造缺陷的监控方法。本发明实现了汽轮机与燃气轮机的转子表面制造缺陷的裂纹扩展寿命的在线计算和监控;达到了在转子的制造与加工阶段,定量评价和监控汽轮机与燃气轮机的转子表面制造缺陷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481601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410468184.4
申请日:2014-09-15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
IPC: F01D2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轮机转子低周疲劳与高周疲劳的裂纹扩展寿命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输入汽轮机转子的材料牌号;计算轮机转子高周疲劳裂纹扩展的最大应力、应力范围、临界裂纹尺寸、裂纹尺寸界限值、汽轮机转子的高周疲劳裂纹扩展寿命,计算轮机转子低周疲劳裂纹扩展的最大应力、应力范围、临界裂纹尺寸,低周疲劳裂纹扩展寿命、汽轮机转子的第一阶段疲劳裂纹扩展日历寿命,汽轮机转子的第二阶段疲劳裂纹扩展日历寿命,确定汽轮机转子裂纹扩展日历寿命的判据值τ0,低周疲劳与高周疲劳的裂纹扩展寿命的设计监控。本发明实现了汽轮机转子的低周疲劳与高周疲劳的裂纹扩展寿命的定量评定、设计监控和运行监控。
-
公开(公告)号:CN104481601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10468184.4
申请日:2014-09-15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
IPC: F01D2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轮机转子低周疲劳与高周疲劳的裂纹扩展寿命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输入汽轮机转子的材料牌号;计算轮机转子高周疲劳裂纹扩展的最大应力、应力范围、临界裂纹尺寸、裂纹尺寸界限值、汽轮机转子的高周疲劳裂纹扩展寿命,计算轮机转子低周疲劳裂纹扩展的最大应力、应力范围、临界裂纹尺寸,低周疲劳裂纹扩展寿命、汽轮机转子的第一阶段疲劳裂纹扩展日历寿命,汽轮机转子的第二阶段疲劳裂纹扩展日历寿命,确定汽轮机转子裂纹扩展日历寿命的判据值τ0,低周疲劳与高周疲劳的裂纹扩展寿命的设计监控。本发明实现了汽轮机转子的低周疲劳与高周疲劳的裂纹扩展寿命的定量评定、设计监控和运行监控。
-
公开(公告)号:CN102880746B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210323783.8
申请日:2012-09-04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轮机转子体积平均温度计算的惯性环节系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由以下6个步骤组成:用汽轮机内缸内壁温度作为转子外表面温度;利用有限元计算获得转子温度场分布;采用3个惯性环节;确定目标函数;确定采用的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和系数;验证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和系数。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利用离线有限元计算的体积平均温度确定惯性环节的个数、时间常数和系数,提高了转子体积平均温度和转子表面的温差及热应力计算的准确性,为汽轮机转子的热应力优化控制和汽轮机变负荷运行的安全性提供了技术保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