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包装盒的缓冲内衬及包装盒

    公开(公告)号:CN212290766U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21042791.1

    申请日:2020-06-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缓冲内衬及包装盒。缓冲内衬包括衬底、缓冲衬体和支撑板,缓冲衬体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衬底相对的两侧,缓冲衬体与衬底一纸成型,两个缓冲衬体相互正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槽;支撑板连接在衬底的边缘,支撑板和缓冲衬体分别设置在衬底的两面。缓冲内衬的两个缓冲衬体的内部、两个缓冲衬体之间以及衬底与盒体底面之间共可以形成四个存储空间,并且可以在衬底上通过两个卡槽固定产品,通过支撑板的支撑作用,可以使得衬底上的产品被悬空放置在包装盒内,避免接触尖锐物体,保证包装结构的稳定性,此外包装结构可以一纸成型,无需引入其他的减震材料即可实现减震缓冲功能,降低了制作和运输成本。(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包装盒
    10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281809U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1921729512.6

    申请日:2019-10-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装盒。包装盒包括底部盒体、第一盒体、第二盒体和盖体,底部盒体的顶面形成开设有底部置物槽的托板;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分别连接至托板两侧,能够相对于托板翻转,以使第一盒体、第二盒体和托板形成U形结构的收纳状态或以使第一盒体或第二盒体相对于托板展开形成展开状态,第一盒体上开设有第一置物槽,第二盒体上开设有第二置物槽,在收纳状态下,第一置物槽和第二置物槽相对设置;盖体用于封闭处于收纳状态下的第一盒体、第二盒体和托板之间的空间形成收纳腔。一方面圆盘状产品被悬空放置在包装盒内,有效保证产品的安全;另一方面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在开箱过程中可以相对于托板翻转,增进开箱体验。

    电器设备
    10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790781U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20587953.7

    申请日:2016-06-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器设备,包括收容腔,所述电器设备还开设有通孔,且所述通孔处安装有用于盘绕电源线的盘线结构,所述盘线结构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电器设备,且所述盘线结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电器设备的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盘线结构上开设有让位孔。通过在电器设备上设置盘线结构,可很好地收纳电源线,且盘线结构位于电器设备的内部,避免了把电源线露在外面,既提高了产品的装柜量,又可美化产品外观;让位孔可以收纳插头,避免插头掉落在地上,影响人们的使用,且外形美观。

    内衬结构及缓冲包装
    10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117513U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22632069.8

    申请日:2024-10-3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内衬结构及缓冲包装,该内衬结构包括一体折合成型的第一支撑衬体和第二支撑衬体,其中,第一支撑衬体,设置有容置腔,第一支撑衬体包括缓冲部,缓冲部包括支撑框和挡板,支撑框、挡板以及第二支撑衬体之间构成缓冲空间;第二支撑衬体,设置于第一支撑衬体的容置腔内,第二支撑衬体上设置有与容置腔连通的通槽;第二支撑衬体与缓冲部背离缓冲空间的一侧连接,以在第二支撑衬体的一侧形成与容置腔连通的第一收纳腔,第一收纳腔用于收纳待收纳物的至少一部分。通过缓冲部的缓冲空间吸收大部分的冲击,从而起到缓冲作用,可避免待收纳物的本体与外包装直接接触和碰撞而产生破损。

    一种内衬结构及缓冲包装
    10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795254U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22049828.8

    申请日:2024-08-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衬结构及缓冲包装,涉及包装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内衬结构包括支撑衬体与盖衬体,盖衬体可翻转至与支撑衬体围成收纳间隙,使用时可将产品的一端放置在收纳槽中,使得产品的另一端收纳在收纳间隙中,通过盖衬体保护产品远离支撑衬体的一侧。相较于将产品完全嵌入缓冲内衬的凹槽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的收纳产品的结构,使得产品能够部分伸出收纳槽,并利用盖衬体保护产品伸出收纳槽的一端。在将产品取出时,可通过翻转盖衬体将收纳在收纳间隙中的产品端部露出,方便使用者抓取,大幅降低了将产品取出内衬结构的难度,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折叠内衬结构
    10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584672U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223610403.7

    申请日:2022-12-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内衬结构,其制作材料包括纸板,折叠内衬结构包括:底板,其为矩形板;两个外侧板组,沿底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底板的相对两侧且均与底板连接;两个内侧板组,分别与两个外侧板组对应设置,各个内侧板组均通过相应的外侧板组与底板连接;两个粘贴板,分别与两个内侧板组对应设置,各个粘贴板均与相应的内侧板组的远离相应的外侧板组的一侧连接;其中,当折叠内衬结构折叠成型后,两个粘贴板均粘贴在底板上,两个内侧板组共同围成用于容纳产品的内部容纳腔,且两个外侧板组共同围成用于分离内部容纳腔和外界环境的缓冲腔,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子产品的内衬不够环保且回收成本很高的问题。

    包装结构及门锁
    10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199502U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20831064.6

    申请日:2022-04-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结构及门锁,包装结构包括:第一纸浆包装部,所述第一纸浆包装部的上表面上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纸浆包装部的下表面上形成有第二凹槽;第二纸浆包装部,所述第二纸浆包装部的上表面上形成有第三凹槽,且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配合形成容纳腔。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结构及门锁的有益效果包括:1、使用纸浆包装部可以使用回收的废弃纸张来制作,非常环保。同时纸浆包装部成型后结构强度较高,与珍珠棉、泡沫材料的缓冲能力相似,可以很好地保护内部的智能门锁产品。解决了现在市面上使用珍珠棉、泡沫等缓冲材料带来的不环保问题。

    一种智能锁的包装件及智能锁

    公开(公告)号:CN216710035U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123211653.9

    申请日:2021-12-17

    Abstract: 涉及智能锁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锁的包装件及智能锁,包括: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用于容纳智能锁的面板;以及,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包括第三面和第四面;所述第四面和所述第一面对接;所述第三面上开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用于容纳智能锁的配件;相比于现有技术,所述包装件包括可拆卸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内只设有用于放置面板的第一容置槽;智能锁的其余配件,如锁体、锁芯、电池等放于第二主体内的第二容置槽;上述设计将所述智能锁的面板与智能锁的其它配件分隔开来,避免所述智能锁的面板因与其它配件碰撞而损坏。

    包装结构
    10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386831U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20641133.8

    申请日:2020-04-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结构,其包括上盖、下底、左侧壁、右侧壁、前侧壁、后侧壁及由其共同限定的容纳空间,以及设在容纳空间内的内衬部件,内衬部件包括设在左侧壁上且具有斜板部的左支撑构件及设在右侧壁上且也具有斜板部的右支撑构件,左支撑构件的斜板部和右支撑构件的斜板部呈倒八字布置,并能够共同支撑装入容纳空间内的目标产品。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结构能盛装目标产品,其解决了上下方向上的冲击力容易破坏目标产品的问题,并有助于提高目标产品在运输和堆码时的安全性。

    一种一体式包装结构
    1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281808U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1921694327.8

    申请日:2019-10-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包装结构,该包装结构包括外壳体和内衬体,所述外壳体包括底托部、顶盖部、多个侧壁部,所述底托部和所述顶盖部均与所述侧壁部连接;所述内衬体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下层部和上层部,所述上层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外壳体连接,所述下层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上层部连接;所述下层部支撑于所述底托部上,且所述下层部具有插孔,所述上层部包括支撑板和插扣,所述支撑板具有入料口,所述插扣转动连接于所述入料口的内壁,以与所述插孔插接配合。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这种包装结构采用一体式结构形成,加工组装工作相对简单,且便于回收再利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