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35376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126283.X
申请日:2023-09-01
Applicant: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四方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保定四方三伊电气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氢电耦合直流微网系统燃储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氢电耦合直流微网系统的氢燃料电池接入三端口直流变压器的端口功率协调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可根据储能系统荷电状态、各端口功率容量、燃料电池动态响应速度等因素对各端口功率指令进行优化调整与智能分配,避免燃料电池发电功率过快变化、储能系统过充过放,并最大化氢能发电占比。经实际样机测试与Simulink仿真验证,该协调控制策略在直流变压器的多种控制模式下均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功率控制端口的实际功率可以跟随快速变化的指令值,负荷突变时电压控制端口的实际电压波动均能控制在1%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7081162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0874913.5
申请日:2023-07-17
Applicant: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保定四方三伊电气有限公司 , 北京四方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小型调相机励磁控制系统和方法,采用启励和主励共用同一套硬件的励磁控制系统结构,在调相机不同工作阶段,励磁系统处于不同励磁方式,软件控制自动转换励磁控制方法,配合调相机完成SFC拖动启动、主励升压和并网运行。励磁电源通过励磁变取自交流母线,调相机启动并网前,励磁系统为它励励磁方式,采用恒励磁电流控制方法;SFC完成调相机拖动退出后,励磁系统自动转为主励状态,仍为它励励磁方式,采用恒机端电压控制方式;并网后,交流母线电压与机端电压同源,变为自并励励磁方式,励磁系统自动转为恒无功控制方法,控制调相机进行无功调节。省去了启励系统的硬件,系统结构更简单,易部署,大大降低励磁控制系统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081145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0885846.7
申请日:2023-07-18
Applicant: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四方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保定四方三伊电气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三端口桥式变换器功率解耦控制方法及装置,使用第一串联谐振电容代替原边侧限流电抗器,并在副边I侧、副边II侧限流电抗器所在支路中分别串联第二、第三谐振电容器,获得三端口桥式变换器的功率解耦电路拓扑;将三端口桥式变换器的功率解耦电路拓扑等效为2组相互独立的双有源桥式变换器的电路拓扑,对每组双有源桥式变换器的传输功率采用闭环控制,每套闭环控制均包括:输入功率前馈控制,移相角前馈控制和输出功率反馈控制;本发明同时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对三端口桥式变换器进行功率解耦。硬件上采用增加电容器构造谐振腔与去除原边限流电抗器的方法,软件中采用带有功率前馈与相角前馈的闭环控制实现功率解耦。
-
公开(公告)号:CN115663864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144163.8
申请日:2022-09-20
Applicant: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四方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直流级联储能系统及其控制保护方法。所述储能系统包括功率阀体、高压直流接入电路和控制器,其中,功率阀体由n个基于全桥拓扑的DCDC功率模块组成,DCDC功率模块一侧直流端口串联接入高压直流,一侧直流端口各自接入电池簇,实现低压电池到高压直流的变换;高压直流接入电路包括直流电压、电流采样、限流电感、隔离接触器、预充电回路组成,实现高压直流母线的接入和功率阀体的软启动;控制器通过光纤与各功率模块进行通信,采集功率模块电气信息并下发调制指令,实现储能系统的控制和保护。所述控制方法包括非线性滤波直流电压控制及直接直流电流控制,并具备高压直流短路时的故障阻断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803776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110033153.6
申请日:2021-01-11
Applicant: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四方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变压器的逆死区直接功率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根据直流变压器拓扑与运行特性,得到直流变压器在考虑死区影响情况下的传输功率表达式;将实际所需功率与实际测量功率之差进行PI控制,得到功率指令标幺值P2;判断电压变比d的范围;判断功率指令标幺值P2的范围;根据不同电压变比d、功率指令标幺值P2及死区时间T,计算得到对应情况下的外移相比d0值;将外移相比d0值发送到PWM脉冲控制程序,计算得到新的PWM脉冲控制指令。本发明能够有效对死区效应分工况进行控制,进而实现死区补偿,降低开关器件死区效应的影响。同时能够有效提升开环控制精度,大大提升直流变压器的动态响应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934354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010859744.4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四方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保定四方电力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IPC: H02J3/4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离网转并网控制方法和系统,应用于多端MMC离网带负荷运行接入交流电网,所述方法包括:获取MMC运行控制指令;当MMC运行控制指令为离网转并网切换指令时,对应的MMC由离网运行模式切换至交流下垂同期模式,自动追踪交流电网的电压幅值和频率;当MMC满足并网要求的电压幅值和频率要求时,MMC自动完成并网,完成并网动作后MMC由交流下垂同期模式切换至并网运行模式。针对配网用MMC离网转并网过程提出了交流下垂同期模式和MMC零冲击并网控制方法,在离网转并网过程中保证MMC所带交流负荷供电连续不间断,同时对交流电网零冲击。
-
公开(公告)号:CN112751330A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2110034205.1
申请日:2021-01-11
Applicant: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四方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2J1/10
Abstract: 一种低压直流连续供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系统包括直流变压器、低压储能装置、低压直流限流器,直流变压器的高压侧连接于直流配电网中压侧,直流变压器的低压侧与低压储能装置的输入端、低压直流限流器的输入段连接,低压直流限流器的输出端连接低压直流母线,低压负载接于低压直流母线;根据系统电流和电压实时检测直流配电网的运行工况,根据实时检测结果切换低压直流连续供电系统的控制模式。保证低压直流配电系统在中压侧和低压侧发生故障时快速清除故障并连续供电,将故障发生时低压直流负荷断电的可能降至最小,有效提升低压直流的供电可靠性,满足低压直流配电网负荷连续供电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290540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095428.0
申请日:2020-10-14
Applicant: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四方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交流低电压故障穿越与并网转离网统一控制方法,适用于配电网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当换流器并网运行时检测到提供给交流负载的交流电压跌落时,确定交流电网发生故障,向交流系统注入换流器额定有功功率,支持交流电网恢复;当检测到交流电压恢复时,换流器切换至交流下垂控制模式,之后若收到继电保护动作指令,换流器保持交流下垂控制模式运行;若未收到继电保护动作指令,换流器切换至正常并网运行模式。本发明兼具低电压穿越与并网转离网功能,能够对交流电网非断路故障与断路故障进行统一处理。变流器对暂时性非断路故障可以进行有效的功率支援,帮助系统快速恢复,对断路故障可以进行快速并网转离网切换,实现负荷的连续供电。
-
公开(公告)号:CN106684836B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611034433.4
申请日:2016-11-15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2H7/26
Abstract: 一种基于差流波形综合判别的阀组差动保护实现方法,该方法通过对阀组差动差流的波形进行综合判别,根据差流波形的特征识别故障是否发生在保护范围内;然后综合阀组差动差流和差动定值的判别对阀组差动的延时进行调整。该方法可以有效防止交流系统故障时阀组差动保护由于间断性差流影响而导致的误动,同时在发生区内故障时阀组差动保护可以可靠的动作隔离故障。本发明可以广泛在高压直流输电领域中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505512B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611114463.6
申请日:2016-12-07
Applicant: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柔性直流控制系统暂时闭锁后再次解锁次数超值跳闸方法。联接变网侧交流系统发生短时故障,阀控系统判断桥臂电流过流后触发阀控系统暂时性闭锁,并通知极控系统闭锁,当桥臂电流逐渐衰减后,暂时性闭锁状态消失,极控系统延时一定时间再次解锁。当联接变网侧发生严重故障时,阀控系统和极控系统可能会重复发生暂时性闭锁和解锁流程,当解闭锁次数超限时,极控系统实现闭锁跳闸功能。本方法即提高了柔性直流控制系统在交流故障时的穿越成功率,也保护了柔直换流阀一次设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