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9709961U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20459035.6
申请日:2023-03-13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E01B19/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多级弹簧减振器,包括:外套管;一级减振单元,其包括套筒、顶板、底板与外弹簧,套筒位于外套管内并向下凸出于外套管,底板连接于套筒的底端,外弹簧位于套筒内,外弹簧的底端位于顶板上,外弹簧的顶端将顶板顶升至套筒的上方,顶板与套筒的顶端之间形成减振区间;二级减振单元,其包括内弹簧、压板、顶柱与限位环,内弹簧与压板均位于外弹簧内,内弹簧的底端位于顶板上,压板位于内弹簧的顶端,顶柱连接于压板上并向上穿出顶板,限位环套设于顶柱上并位于减振区间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内部多种弹簧嵌套搭配使用,使减振器表现为多种自适应刚度,实现多级减振,有效保护振动作用下的结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216276274U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20196528.6
申请日:2021-01-25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离式预制组合隔震结构,包括:上承台,设置在基础结构上;滑移承载元件,通过下摩擦板可滑动设置在所述上承台上,所述滑移承载元件的顶部通过上摩擦板与所述下承台可滑动连接,所述下承台与上部结构连接;以及弹性元件,通过下摩擦板设置在所述上承台上,所述弹性元件的顶部通过上摩擦板与所述下承台连接,所述弹性元件分布在所述滑移承载元件的周围。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离式预制组合隔震结构,所述滑移承载元件与所述弹性元件采用组合成隔震结构,大大简化设计隔震层的时间,适用于普通建筑结构、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地震和振动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213868321U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022144756.7
申请日:2020-09-25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维隔震支座,包括:竖向隔震支座,其包括上盖板、下盖板、隔震组件,所述上盖板的底面向上拱起形成上槽体,所述下盖板的顶面向下凹设有下槽体,所述下盖板的顶部伸入所述上槽体内,所述隔震组件位于所述下槽体内,所述隔震组件包括第一坡板、第二坡板、第一缓冲垫;水平隔震支座,其位于所述下盖板的底侧,本实用新型利用倾斜的第一缓冲垫通过斜向压剪变形提供较小的竖向刚度,从而使得竖向的振动传递得到有效衰减,配合水平隔震支座的水平隔震,可使连接至本实用新型的外设结构在水平及竖向震动时均得到保护,实现三维隔震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203742014U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420075418.4
申请日:2014-02-21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E04B1/9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位移放大装置的油阻尼器,包括外伸定位支架、位移放大杆、连接板、人字形斜撑、油阻尼件和连接件;所述外伸定位支架与楼面梁或人字形斜撑固定连接,其外伸部分与位移放大杆的支点采用螺栓连接;所述位移放大杆的远端与油阻尼件铰接,近端与连接板铰接;所述油阻尼件另一端与连接件铰接;连接件与楼面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与人字形斜撑或楼面梁固定连接;所述人字形斜撑与楼面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位移放大杆,把建筑物的层间位移放大,使阻尼器产生更大的阻尼力。
-
公开(公告)号:CN203361394U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20414727.5
申请日:2013-07-12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E04B1/9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多杠杆位移放大装置的粘滞阻尼器,包括外钢板、内钢板、若干放大杠杆、若干连接角钢和若干支点轴,所述的外钢板与下层楼面梁采用螺栓或焊接连接,内钢板插置于外钢板的内腔中,内钢板的上部与放大杠杆的下端采用螺栓铰接,所述支点轴穿过放大杠杆,并穿过外钢板的支点孔槽,且与外钢板的支点孔槽的内面相切,所述放大杠杆绕支点轴转动,支点轴沿支点孔槽上下移动,支点孔槽的槽内上部附有橡胶垫片;所述放大杠杆的上端与连接角钢的其中一面采用螺栓铰接,连接角钢的另一面与上梁采用焊接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几个并联的杠杆位移放大装置,把建筑物的层间位移放大,使阻尼器产生更大的阻尼力。
-
公开(公告)号:CN203238807U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1320250647.0
申请日:2013-05-10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E04B1/9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隔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式摩擦隔震装置。该装置安装于上部结构大梁和基础底板之间,包含叠层橡胶支座和电磁式摩擦限位装置。电磁式摩擦限位装置的限位作用可由铜触针与导电铜板的接触决定,电路闭合时线圈与铁芯形成电磁铁,并可使得在中小型地震或风振下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发生微小位移时产生限位;大震来临时,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的相对位移将使得铜触针与环形第二绝缘涂层接触,电路断开,该限位装置限位功能暂时失效,起隔震结构的隔震耗能效果;特大地震时,过大的相对位移将使铜触针离开第二绝缘层并再次与导电铜板接触,整个电路又形成闭合回路,再次产生限位作用,最大限度的减少上部结构位移带来的风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