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786944A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210279171.3
申请日:2012-08-06
Applicant: 山西鑫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C10B2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0B21/14 , C10B3/00 , C10B3/02 , C10B21/10 , C10B31/02 , C10B33/12 , C10B3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煤热解炉外燃气加热装置,位于煤热解炉体中部围绕在炭化室外墙四周,包括一组以上结构相同第一燃气加热器、第二燃气加热器和气体换向装置;气体换向装置向第一燃气加热器的燃烧室送入空气、净煤气燃烧,同时从第二燃气加热器的燃烧室中吸出燃烧后的热废气;同理,气体换向装置向第二燃气加热器的燃烧室送入空气、净煤气燃烧,同时从第一燃气加热器的燃烧室中吸出燃烧后的热废气。这种相互利用煤气燃烧后的废气余热进行加热空气的方法,既起到了对煤气燃烧后的废气余热充分利用,提高燃烧室中的煤气的燃烧效率,又能对煤气燃烧后的废气进行一定程度的降温,不用消耗外来能源,起到节能降耗的目的,节省炼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2786943A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210278560.4
申请日:2012-08-06
Applicant: 山西鑫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新民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煤热解炉的熄焦废气加热器,主要包括内火道、一次补气管、二次补气管、中心环墙、中心通道,内火道隔成一组以上主、副内火道;副内火道分成上、中、下三段,上段副内火道与主内火道之间设废气串通孔及顶部设热废气排出通道,下段副内火道与主内火道之间设火道串通孔;中心环墙围成的中心通道被分隔成上部缓冲区、下部高温可燃废气进入通道,缓冲区与主内火道和上段副内火道之间设废气进入孔,高温可燃废气进入通道与主内火道和下段副内火道之间设可燃废气进入孔,一次补气管的出口分别通向主内火道和下段副内火道,二次补气管的出口通向主内火道。本发明利用干熄焦产生的高温可燃废气进行补气燃烧加热,既环保又经济。
-
公开(公告)号:CN102776000A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210289401.4
申请日:2012-08-15
Applicant: 济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鲁锋
IPC: C10B2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炼焦炉操作控制方法,属于炼焦炉的操作控制领域,主要解决目前炼焦炉热工系数低、耗热高的问题。具体方法是:在每个蓄热室的煤气输出端、空气输出端、下降气流煤气蓄热室输出端和下降气流空气蓄热室输出端分别增设一个压力测点,根据测得的各炉号的各压力测点的压力来调整各压力测点的压力,使各炉号相应的压力测点的测量值相等,达到所有炉号的压力均匀、气量均匀、温度均匀的目的。使用该方法能够将蓄顶上升压力和蓄顶下降压力调匀,使压力差基本一致,可有效提高炼焦炉热工效率,大大降低炼焦耗热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746857A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210169310.7
申请日:2012-05-29
Applicant: 黄石市建材节能设备总厂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65 , Y02P20/1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炼焦炉的余热回收节能改造技术,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炼焦炉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有炼焦炉,炼焦炉燃烧室的尾部通过排烟道连接烟囱,排烟道中安装有调节阀,调节阀将排烟道分为内烟道和外烟道,内烟道中装系统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在外烟道中安装有烟气回收抽取装置,该装置包括有抽风控制器,与外烟道连接的抽风机、测压表、测温表,所述抽风控制器同时与测压表和测温表输入连接,并且控制器控制连接抽风机,抽风机外接烘干系统;本发明克服了现有炼焦炉余热回收系统抽取点选择不当、不易控制、造价高、烟气抽取量受到限制等问题,主要适用于炼焦炉及类似工况的余热回收系统的改造。
-
公开(公告)号:CN102517042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168228.8
申请日:2011-06-21
Applicant: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C10B2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冶金炼焦领域一种可控制多段燃烧的焦炉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高炉煤气、空气分段供入燃烧室立火道,燃烧产生的废气上升至立火道顶部,经跨越孔转向进入下降气流立火道,经立火道底部的下降气流斜道进入相邻的蓄热室,在蓄热室内与格子砖进行热交换,降温后的废气经可调箅子孔进入小烟道,最后通过总烟道至烟囱进行排放。双联火道两立火道中间的隔墙根部设有废气循环孔,通过废气循环孔将下降气流立火道中的废气抽吸至上升气流立火道中,与上升的燃烧气流混合,达到稀释燃烧混合气、降低燃烧剧烈程度、拉长火焰、提高炭化室高向加热均匀性的目的。该方法适合焦炉大型化发展,可有效提高焦炉高向加热的均匀性,减少热损失,有利于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02102020A
公开(公告)日:2011-06-22
申请号:CN201010610992.1
申请日:2010-12-29
Applicant: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冶金炼焦领域一种助燃空气与焦炉高温废气的换热装置,该装置为套管式换热装置,套管式换热装置位于废气道底部辐射室内,辐射室外部是废气道;由内管、外管组成套管式结构,内管下部为空气入口,内管顶端与外管相通,外管上部为封头结构;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环形通道为换热后空气的下行通道;套管式换热装置下部为空气分配室,换热后空气的下行通道与空气分配室相通;空气分配室与燃烧室立火道相连通;辐射室底部通过废气小烟道通道与炭化室下部的废气小烟道连通;废气道通过水平横跨越孔与焦炉立火道上部相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热回收效率高,可大大提高燃烧室有效燃烧时间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985566A
公开(公告)日:2011-03-16
申请号:CN201010262936.3
申请日:2010-08-19
Applicant: 西峡龙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物质分解用卧式回转设备,包括一个横向的密封回转窑体,所述回转窑体包括一个进料口、一个出料口,所述回转窑体内沿窑体方向设置一个燃烧装置,所述燃烧装置与回转窑体内壁之间形成煤物质推进分离通道,所述煤物质推进分离通道与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连通,所述回转窑体上进料口所在端设置煤分离出的燃气、焦油气收集管,所述煤分离出的燃气、焦油气收集管与煤物质推进分离通道连通,另一端与燃气除尘液化机构连接。所述焰气汇集管另一端伸出回转窑外与煤预热、干燥装置连通。充分节约和利用了能源,大大地提高了煤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水平,将为整个社会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1906307A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1010254779.1
申请日:2010-08-17
Applicant: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燃气体下喷式焦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优化结构的焦炉燃烧室立火道,包括管砖、隔墙,其特征在于,其实现方法是加长可燃气体在立火道内的行程,并沿此行程在立火道内形成可燃气体通道。隔墙沿水平方向与管砖形成半包围结构,隔墙沿垂直方向在管砖上方设有气流通道;所述的气流通道上设有宽度为10~35mm、高度为10-10000mm的槽形豁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煤气出口为窄槽结构,限制了煤气的扩散速度,煤气与助燃气体在立火道底部的接触面积减小,使得可燃气体沿槽形豁口由下向上扩散,助燃气体在立火道内过剩分布,火焰拉长,有利于提高立火道内温度分布均匀性,同时,由于隔墙变宽,也可以提高焦炉燃烧室的结构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1709218A
公开(公告)日:2010-05-19
申请号:CN200910219855.2
申请日:2009-11-16
Applicant: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C10B2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焦炉煤气领域,尤其涉及控制进入焦炉燃烧室的的焦炉煤气流量的一种新型焦炉煤气调节装置,包括异径四通、异型钢管、喷嘴、外方管帽、外方管堵、活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型钢管和喷嘴的进气端均设有喇叭口。所述的喷嘴的出气端设有喇叭口,使喷嘴的最小直径处长度为1~3mm。所述的异形钢管与喷嘴之间采用抵压的严密接触形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效果显著,有效减小了气体流经此调节装置时的阻力损失;防止煤气中的焦油沉积在喷嘴上,使流经喷嘴的气体流量稳定;异形钢管与喷嘴之间不易沉积焦油,便于拆卸、更换喷嘴;防止由于地下室的空间高度不够,管帽碰头引起人身伤害,增强了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124299A
公开(公告)日:2008-02-13
申请号:CN200680005573.7
申请日:2006-02-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山崎产业
Inventor: 山崎今朝夫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一种炼焦炉用升温炉门,其促进装入炼焦炉的炼焦炉门侧附近部的煤颗粒的升温速度,抑制不良焦炭的形成、焦油的发生、附着,其中,炉内气体燃烧用空气送出量控制喷嘴(17)设置于上述炉内气体燃烧室中,在该喷嘴(17)中,在于空气腔(20)的内部,设置气体升降流通导向板(24),在该空气腔(20)内部的底面(21)上突设有空气吸引管(27)、吸引空气送出管(30)或吸引空气送出杯体,在将喷嘴(17)内部左右分成2个部分的隔离室的一侧的A室,放置升降的可装卸的关闭阀盘(35)的空气吸引管(27),在另一侧的B室中,设置在底端侧与炉门结构体的炼焦炉侧的炉内气体燃烧室连通的吸引空气送出管(30)、或在上方侧开设吸入空气通气孔的吸引空气送出杯体,由此组装成供给流入炉内气体燃烧室的未燃烧性的炉内气体燃烧所必需的量的空气的结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