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后视镜
    9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411544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380034505.3

    申请日:2013-06-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06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是外后视镜,其外后视镜主体借助外后视镜基座安装在车身的外后视镜安装部上,其特征在于,外后视镜基座具有:共用基座主体,其支承外后视镜主体;以及专用间隔件,该专用间隔件的一端抵接于共用基座主体,并且,该专用间隔件的另一端隔着垫片被按压在车身的外后视镜安装部上,专用间隔件抵接并固定于共用基座主体,贯穿外后视镜安装部的安装螺丝旋装在专用间隔件上。

    车辆用车门后视镜
    9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166987B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010575601.7

    申请日:2010-11-30

    Inventor: 铃木健太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06 B60R1/07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消除壳体的底壁与车门后视镜基座的台座部之间的间隙的偏差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在该车辆用车门后视镜(1)中,即使下侧壳体(10)在成形后出现变形、收缩误差等,只要转动自如且高精度地组装框架(7)和轴(4),就能使设置在框架(7)中的轴收容部(12)的下端面(12a)与下侧壳体(10)的底壁(10a)的内表面上的开口部(11)的周缘部分(P)抵接,该框架(7)相对于固定在车门后视镜基座(2)的台座部(2b)中的轴(4)转动自如地与该轴(4)相连接,因此能够不会使下侧壳体(10)的开口部(11)的周缘部分(P)与轴(4)的位置关系偏位地将壳体(8)固定于框架(7)。

    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及其组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92344B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010591869.X

    申请日:2010-12-10

    Inventor: 井石浩多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074 B60R1/07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及其组装方法。其能提高制造时的组装性。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壳体支承构件(34)、壳体(36)、底座(32)使用小螺钉(44)、螺旋弹簧(46)、板件(48)来组装。组装通过在将壳体支承构件上下翻转的姿势下支承于夹具(65),将壳体、底座均以上下翻转的姿势依次从上方载置于壳体支承构件(34)上来进行。电动收入式车辆后视镜的电动驱动机构(70)、安装零件(72)、壳体(36)、底座(32)使用小螺钉(44、78)来组装。组装通过在将电动驱动机构上下翻转的姿势下支承于夹具(94),将安装零件(72)、壳体、底座均以上下翻转的姿势依次从上方载置于电动驱动机构上来进行。

    车辆用后视镜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11474B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010123026.7

    申请日:2010-02-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088 G02B5/0833 Y10S359/9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用后视镜及其制造方法。该车辆用后视镜不采用有色板、有色涂膜而使反射镜元件的背面侧为深色。反射镜元件(14)在平板状的透明基板(16)的前表面形成由电介质多层膜构成的半透射反射膜(18)。在反射镜元件(14)的背面粘贴有深色粘贴膜(20)。深色粘贴膜(20)在深色的膜层(22)的背面涂敷形成粘合剂层(24)。在粘合剂层(24)的整个表面,以微细的间隔及深度形成有格子状的排气槽(26)。在将深色粘贴膜(20)粘贴于反射镜元件(14)之后实施加热或加压或者加热及加压,使得能从反射镜元件(14)的前表面侧看到的格子状排气槽(26)消失。

    车门后视镜
    9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758798B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0910223517.6

    申请日:2009-11-19

    Inventor: 寺本博 安本辽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08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后视镜。在该车门后视镜(1)中,在形成于透镜(20)背面的菲涅耳透镜部(22)的表面设有凹坑。该凹坑具有第1凹坑(A)和第2凹坑(B),该第1凹坑(A)在位于沿车辆(M)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边界(L)的外侧的第1区域(S)中形成,该第2凹坑(B)在位于边界(L)的门板(30、31)侧的第2区域(P)中形成,第2凹坑(B)的凹陷深度大于第1凹坑(A)的凹陷深度。这样,能够使从较深凹坑侧的第2区域(P)朝向门板(30、31)的表面射出的光的照度相对于从较浅凹坑侧的第1区域(S)朝向脚下射出的光的照度有所降低。通过采用透镜(20),仅改变边界(L)的位置和菲涅耳透镜部(22)表面的凹坑的凹陷深度,就能够应用于各种车型。

    车门后视镜
    9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10107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298114.X

    申请日:2012-08-20

    Inventor: 射场亮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07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后视镜。在电动车门后视镜的后视镜壳体内设有用于分隔后视镜收容空间与电气配线收容空间的分隔壁,该后视镜收容空间用于收容后视镜支架和镜面角度调整单元,该电气配线收容空间用于收容电气配线。在分隔壁上设有开口部和贯通孔,该开口部用于使镜面角度调整单元的接线部暴露于电气配线收容空间,该贯通孔围绕开口部,供多个螺纹从电气配线收容空间侧朝向镜面角度调整单元贯穿。在分隔壁上还设有增强筒部,该增强筒部包围各贯通孔地向电气配线收容空间突出。

    清洗液的加温装置
    9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582585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11907.9

    申请日:2012-01-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S1/488 F24H1/009 F24H1/102 F24H1/202 F24H9/00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清洗液的加温装置。其能利用比较低的电流使清洗液急速升温,且能对比较大容量的清洗液进行加温,且在切断电源之后也能将清洗液温热的状态保持一段时间。加温装置(10)具有在保温贮水室(12)的内部空间(13)中收容有小型加热室(14)、在小型加热室(14)的内部空间(15)中收容有电热器(16)的构造。保温贮水室(12)具有绝热构造。小型加热室(14)具有适度的导热性。自清洗罐(72)供给来的清洗液通过保温贮水室(12)被供给到小型加热室(14)中,被加热器(16)加温而从清洗喷嘴喷射。小型加热室(14)内的清洗液的热量在小型加热室的壁面上热传导而被传导到保温贮水室(12)内的清洗液。

    车辆用车门后视镜
    10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166986A

    公开(公告)日:2011-08-31

    申请号:CN201010575577.7

    申请日:2010-1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1207 B60Q1/2665 B60R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易使壳体产生成形误差、能够提高壳体与灯总成的装配精度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应用在车辆用车门后视镜中的壳体(4)分开成两个部分,即,位于上侧的上部壳体(10)和位于下侧的下部壳体(11),在上部壳体(10)与下部壳体(11)之间配置有构成侧转向灯的灯总成(12)。通过将壳体(4)上下分开成两个部分,能够使用不同的材质、以不同的颜色形成上部壳体(10)和下部壳体(11),易于改变壳体(4)的质感、外观。而且,不会因注塑成形的变形、涂敷时施加的热变形而产生壳体(4)与灯总成(12)的装配误差,在壳体(4)的表面侧,不易在壳体(4)与灯总成(12)之间产生间隙。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