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热防护功能的熔渣组合式离心气淬粒化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58652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320477.1

    申请日:2017-05-0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热防护功能的熔渣组合式离心气淬粒化装置及方法;具有热防护功能的熔渣组合式离心气淬粒化装置,包括储渣仓、位于储渣仓下部的注料管、粒化仓和位于粒化仓下部的出渣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粒化仓内设置有离心气淬粒化器,该离心气淬粒化器位于注料管的下方,所述离心气淬粒化器固套在中空转轴顶部,中空转轴的底部套设在密封部件上,中空转轴通过密封部件与风机的出风口连通,该中空转轴由电机驱动;所述的离心气淬粒化器4的表面设置有若干肋片,离心气淬粒化器的顶部外围沿周向布置有若干与离心气淬粒化器内部连通的气淬风喷嘴,气淬风喷嘴的进风口位于离心气淬粒化器内侧;可广泛应用在钢铁、冶金等领域。

    自适应式微藻光生物反应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39136B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510403971.5

    申请日:2015-07-1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自适应式微藻光生物反应系统及方法;自适应式微藻光生物反应系统,包括中间腔室、左耳室和右耳室;其特征在于:左耳室和右耳室分别设置在中间腔室的左、右侧,中间腔室与左耳室和右耳室之间分别设置有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左耳室和右耳室的底部均设置有进液口,左耳室和右耳室的顶部均设置有出液口;中间腔室内设置有微藻培养液;中间腔室顶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出气孔,排气管通过出气孔插入中间腔室内;中间腔室顶部的左、右端均设置有曝气孔,第一曝气管和第二曝气管分别通过曝气孔插入中间腔室内;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生物、环保、能源等领域。

    水冷冷水机组管壳式换热器胶球自动在线清洗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07368B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510204356.1

    申请日:2015-04-2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水冷冷水机组管壳式换热器胶球自动在线清洗装置,包括收球筒、储球筒、注球筒和三通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球筒的进端内设置有收球过滤网,所述注球筒的进端内设置有取水防蹿球过滤网;收球过滤网和取水防蹿球过滤网上均设置有若干过滤孔;储球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三通球阀,且储球筒与三通球阀的第一端相连通;储球筒与三通球阀二的第一端之间还设置有过滤孔板;三通球阀一的第二端与收球过滤网相连通,三通球阀一的第三端与注球筒相连通;三通球阀二的第二端与收球筒相连通,三通球阀二的第三端与取水防蹿球过滤网相连通;所述三通球阀为L形三通球阀,可广泛应用在能源、化工以及暖通空调等领域。

    高炉渣余热回收利用及烟气CO2吸脱附耦合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21054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0979500.3

    申请日:2016-11-0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543 C21B3/06 C21B3/08 F27D17/004 F27D17/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炉渣余热回收利用及烟气CO2吸脱附耦合系统及方法;高炉渣余热回收利用及烟气CO2吸脱附耦合方法,其特点是:包括如下步骤:对高炉渣进行破碎、粒化,得到高炉渣颗粒;将高炉渣颗粒与流化风进行换热,得到第一高温气体;将换热后的高炉渣颗粒排入下一级炉渣冷却装置,利用流化风对高炉渣颗粒进行第二次冷却,得到第二高温气体;在高温吸附装置中放置高温吸附剂,将待处理烟气排入高温吸附装置,利用第二高温气体对高温吸附装置提供热能,高温吸附剂吸附待处理废气中的CO2后,干净烟气排出;本发明使回收的高炉渣热量得到了梯级高效利用,降低了余热利用过程中的有效能损失;本发明为钢铁冶炼工业的节能减排提供了新方法。

    一种竹炭管束式鼓泡空气阴极结构的微生物燃料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6505233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0989894.0

    申请日:2016-11-1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7 Y02P70/56 H01M8/16 H01M4/86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竹炭管束式鼓泡空气阴极结构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包括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其特征在于:阳极电极由若干个垂直排列的碳刷构成,阴极电极由若干个垂直排列的竹炭管构成;阳极电极设置在电池的下部,阴极电极设置在电池的上部,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之间设置有鼓泡筛,该鼓泡筛通过管路与外部空气泵连接;在电池的底部设置有阳极液进口,电池的顶部设置有气泡出口;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导电性好、气泡流动阻力小,无污染等特点,可广泛应用在能源、化工、环保等领域。

    一种微通道内产生超小液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41702B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510270641.3

    申请日:2015-05-2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通道内产生超小液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第一片聚二甲基硅氧烷的表面形成微通道;b、将第一片聚二甲基硅氧烷与平整的第二片聚二甲基硅氧烷贴合在一起;c、将激光器垂直置于第二片聚二甲基硅氧烷一侧,激光器的激光发射端对准汽化核心;d、从油相和水相进流孔分别注入油液和水液,液体流入到汽化通道中;e、启动激光器,使激光器对汽化核心处加热形成气泡;f、持续注入水液和油液,气泡被液体推向冷凝通道;g、从冷凝通道右端设置的出液孔接取冷凝后的超小液滴。本发明采用激光器对汽化核心加热,由液体产生气泡,然后冷凝成超小液滴,这种方法对流体的物性没有特别要求,同时基于激光点热源加热还具有温控特性优越、气泡产生速率和大小可调、加工简单等特点。

    利用纳米导光板实现太阳光分频均布的跑道池微藻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05462816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510909638.1

    申请日:2015-12-0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21/02 C12M29/08 C12M31/08 C12M3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纳米导光板实现太阳光分频均布的跑道池微藻反应器,包括设置在反应器内的跑道池中间隔墙,其特征在于:在反应器内围绕跑道池中间隔墙的流道内设置有若干条光道;该光道由太阳光聚光器、带通滤光片和纳米导光板层叠构成;带通滤光片设置在太阳光聚光器与纳米导光板之间;纳米导光板为纵向插入跑道池微藻反应器内,且纳米导光板的正面与跑道池中间隔墙相对应;该纳米导光板的底部以及该纳米导光板的正、反表面的上部均设置有反光膜;在反应器底部,位于光道与光道之间分散设置有若干曝气管;本发明利用纳米导光板的出射光为微藻的生长提供光能,可广泛应用于生物、环保、能源等领域。

    利用纳米导光板作光分散介质的微藻光生物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05368699A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510909787.8

    申请日:2015-12-0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21/02 C12M29/08 C12M31/08 C12M31/10 C12M4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纳米导光板作光分散介质的微藻光生物反应器,括反应器壳体,在反应器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设置有多块纳米导光板;纳米导光板相互平行设置,并沿反应器壳体长度方向分层排列;相邻纳米导光板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在每块纳米导光板的同一侧壁面均设置有LED灯条,LED灯条由可编程LED光源控制器控制;纳米导光板的顶端面、底端面以及另一侧壁面均设置有反光膜;在反应器底部设置有主路通气管,主路通气管与外部气源连通;在反应器底部且与纳米导光板平行方向设置有若干支路通气管;每根支路通气管均与主路通气管连通;每根支路通气管上均连接有多孔曝气管;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生物、环保、能源等领域。

    一种微通道内强化流体混合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84773A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10270294.4

    申请日:2015-05-2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通道内强化流体混合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第一片聚二甲基硅氧烷的表面形成微流通道;b、将第一片聚二甲基硅氧烷与平整的第二片聚二甲基硅氧烷贴合在一起;c、将激光器垂直置于第二片聚二甲基硅氧烷一侧,激光器的激光发射端对准汽化核心;d、从各个进流孔分别注入需要混合的液体,液体流入到混合通道中混合;e、启动激光器,使激光器对汽化核心处加热形成气泡;f、气泡在混合通道内促使流体横向流动,实现强化流体的混合,混合后的液体从混合通道上连接的出流通道中流出。本发明采用激光器对汽化核心加热产生气泡来强化流体的混合,大大提高了混合效果,同时激光点热源的加热方式其温控特性优越,可以通过调节激光功率实现气泡产生速率和大小的控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