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合金薄片增强可吸收骨内固定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52993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110360819.5

    申请日:2011-11-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镁合金薄片(带)增强可吸收骨内固定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是以可吸收高分子材料为基体,并在该基体中通过经微弧氧化后的镁合金薄片或薄带形成定向分散排列在基体中,以增强可吸收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将聚乳酸等可降解聚合物基体与镁合金薄片或薄带增强相混合,在80℃~235℃、0.5MPa~40MPa的压力下模压或挤压成棒材和板材,并通过后续机加工获得各种骨科内固定制品。该方法具有工艺条件操作简单的特点,其产品机械性能优良、生物相容性好、产品降解安全稳定可控,适合于各种形状的骨内固定产品,避免了骨科固定产品需要二次手术或提前失效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能缓释稀土元素铈的生物活性人工牙根

    公开(公告)号:CN101791267B

    公开(公告)日:2012-04-11

    申请号:CN201010017104.5

    申请日:2010-01-0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能缓释稀土元素铈的生物活性人工牙根,这种人工牙根由纯钛或钛合金人工牙根基体以及负载有稀土元素铈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微孔钛酸钠生物活性层组成。所述及的具有微孔结构的钛酸钠层生物活性层与金属基体表面结合,由钛或者钛合金基体表面与氢氧化钠溶液水热反应生成的钛酸钠微孔结构相互交替堆叠而成,铈与钠进行阳离子交换掺入涂层,BMP通过离心力与毛细管作用复合于微孔结构中。制备的方法为:首先选用纯钛或钛合金加工好人工牙根;然后采用碱液水热合成技术在人工牙根表面获得具有微孔结构的钛酸钠层;再通过溶液浸渍离子交换在微孔钛酸钠层内掺入稀土元素铈;最后采用离心负载技术在掺铈的微孔钛酸钠层内负载骨形态发生蛋白。

    多孔镁合金三维增强可吸收医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97588A

    公开(公告)日:2012-04-04

    申请号:CN201110360928.7

    申请日:2011-11-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多孔镁合金三维增强可吸收的医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由具有三维网孔结构的多孔镁合金结构件作为增强体和在所述多孔镁合金增强体的孔洞中复合填充可吸收高分子材料聚乳酸作为基体复合制备。将聚乳酸等可降解聚合物基体与多孔镁合金结构件增强相混合,并在压力下模压或挤压成棒材和板材,并通过后续机加工获得的各种可降解生物医用复合材料。该方法具有工艺条件温和、操作简单的特点,其产品机械性能优良、生物相容性好、产品降解安全稳定可控,适合于各种形状的骨科内固定制品,避免了现有骨科产品需要二次手术或提前失效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抗菌型生物活性人工牙根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66540B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1010017106.4

    申请日:2010-01-0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储成林 郭超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抗菌型生物活性人工牙根及其制备方法,这种人工牙根由纯钛或钛合金人工牙根基体以及负载有微量元素银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微孔钛酸钠生物活性层组成。所述及的具有微孔结构的钛酸钠层生物活性层与金属基体表面结合,由钛或者钛合金基体表面与氢氧化钠溶液水热反应生成的钛酸钠微孔结构相互交替堆叠而成,银与钠进行阳离子交换掺入涂层,BMP通过离心力与毛细管作用复合于微孔结构中。制备的方法为:首先选用纯钛或钛合金加工好人工牙根;然后采用碱液水热合成技术在人工牙根表面获得具有微孔结构的钛酸钠层;再通过溶液浸渍离子交换在微孔钛酸钠层内掺入微量元素银;最后采用离心负载技术在掺银的微孔钛酸钠层内负载骨形态发生蛋白。

    钛合金表面抗凝血氧化钛薄膜的光电催化氧化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50738B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0710191039.6

    申请日:2007-12-0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钛合金表面抗凝血氧化钛薄膜的光电催化氧化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为:以钛合金基体为阳极,以石墨为阴极材料,以浓度为0.01mol/L-1.00mol/L的Na2SO4水溶液为电解质,同时用紫外光照射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pH值为1-5,并在阴极附近电解质溶液中持续通入空气或氧气,在电极电流0.1A-5.0A作用下,在酸性电解质溶液中溶解氧被阴极电催化反应还原生成H2O2,所生成H2O2在外加紫外光(UV)催化分解作用下进一步分解并持续生成羟自由基·OH,从而对钛合金基体进行高级氧化处理,同时钛合金基体自身可失电子发生阳极氧化,处理10min-24h后,取出样品并在丙酮和制备去离子水中分别超声清洗10分钟,即可在钛合金表面获得氧化钛薄膜。

    一种人工牙根或关节材料及其微弧氧化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90982A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1110023969.7

    申请日:2011-01-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储成林 饶席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能释放锌和铈微量元素且具有纳/微米多孔表面结构的一种人工牙根或关节材料及其微弧氧化制备方法,这种人工牙根或人工关节是由纯钛或钛合金基体以及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其表面获得的掺杂有微量锌和铈元素、孔径在50nm到500mm之间变化可调控的多孔二氧化钛生物活性表面层组成,可以显著提高植入初期表面抑菌能力、生物活性、细胞调控能力,并具有多种有益功能。制备的方法为:首先选用纯钛或钛合金加工好人工牙根(关节);然后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其表面获得具有纳/微米多孔结构的二氧化钛生物活性层;同时在电解液中添加含锌元素和铈元素可溶性盐,利用微弧氧化过程进行同步掺杂。

    稀土元素铈缓释功能性的人工关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66841A

    公开(公告)日:2010-07-07

    申请号:CN201010017102.6

    申请日:2010-01-0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储成林 董寅生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稀土元素铈缓释功能性的人工关节及其制备方法,这种人工关节由纯钛或钛合金人工关节基体以及负载有稀土元素铈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微孔钛酸钠生物活性层组成。所述及的具有微孔结构的钛酸钠层生物活性层与金属基体表面结合,由钛或者钛合金基体表面与氢氧化钠溶液水热反应生成的钛酸钠微孔结构相互交替堆叠而成,铈与钠进行阳离子交换掺入涂层,BMP通过离心力与毛细管作用复合于微孔结构中。制备的方法为:首先选用纯钛或钛合金加工好人工关节;然后采用碱液水热合成技术在人工关节表面获得具有微孔结构的钛酸钠层;再通过溶液浸渍离子交换在微孔钛酸钠层内掺入稀土元素铈;最后采用离心负载技术在掺铈的微孔钛酸钠层内负载骨形态发生蛋白。

    载硒纳米管阵列面功能化的人工关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66838A

    公开(公告)日:2010-07-07

    申请号:CN200910264760.2

    申请日:2009-12-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载硒纳米管阵列面功能化的人工关节,在这种人工关节钛金属基体表面有一层钛酸钠纳米管阵列层,其层内进一步负载有微量亚硒酸钠和骨形态发生蛋白。所述的载硒纳米管阵列面功能化的人工关节制备方法为:选用纯钛或钛合金加工人工关节;然后采用两步阳极氧化技术在纯钛或钛合金人工关节表面获得具有管状结构的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层;再将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层采用碱液水热合成技术转化为钛酸钠纳米管阵列层;最后采用离心负载技术在人工关节表面钛酸钠纳米管阵列层内负载微量亚硒酸钠和骨形态发生蛋白。

    具有吸附和反应能力的多孔颗粒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0577279C

    公开(公告)日:2010-01-06

    申请号:CN200810020972.1

    申请日:2008-08-0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吸附和反应能力的多孔颗粒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这是一种含生石灰的球状多孔颗粒材料,组成成分包括生石灰、凹凸棒土、膨润土、一定量的盐类添加剂以及作为造孔剂的活性炭,经高温烧结得到。这种多孔颗粒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遍布其上的互通微孔,在与液态物质接触时,具有较高反应速度和反应的程度,并具有对大量的流动污染物的阻拦作用和阻止有害物质向环境土壤中渗透的作用。该颗粒材料可用于需对酸性或碱性液态污染物进行快速处理的场合。

    一种球形成型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31364A

    公开(公告)日:2009-09-16

    申请号:CN200910031228.6

    申请日:2009-04-2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球形成型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该成型活性炭是由无机粘结剂硅溶胶和均为粉末状的活性炭、凹凸棒土、膨润土组成,上述粉状材料按质量百分比的组成为:活性炭30~80%、膨润土10~60%、凹凸棒土10~60%,无机粘结剂硅溶胶占粉状材料总质量的4~15%,所述硅溶胶中二氧化硅的质量浓度为15%~50%。球形成型活性炭采用无机粘结剂制备,其抗压强度高,耐压、耐磨损性好,可防止活性炭碎屑、粉末的掉落;无机粘结剂固化后不再具有水溶性,遇水后不会发生软化,仍能保持较高的强度;该活性炭外表为球形,表面光滑,耐磨性好,填充密度高,颗粒分布和孔隙均匀,流体流动阻力小,有利于对其流体等参数的控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