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精分子量特征在检测淀粉液化效果上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862375A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510324346.1

    申请日:2015-06-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40

    Abstract: 糊精分子量特征在检测淀粉液化效果上的应用,具体步骤如下:(1)在待测淀粉液化液中分离制备不同分子量分布的糊精组分;(2)以步骤(1)制备的糊精组分为底物,进行糖化酶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比较不同分子量糊精组分的Km值,以亲和力最高即Km值最小的底物分子量特征为评价指标,评价淀粉质原料液化效果。本发明考察糖化酶催化特性与糊精结构的关系,能够全面科学表征淀粉液化程度,实现淀粉质原料液化过程精细化控制;改善淀粉液化质量,进而提高糖化效率,提升以淀粉质为原料的粗料发酵模式,同时有助于带动淀粉深加工产业;凡提及基于糊精分子量特征评价液化效果的方法,均适用本发明技术。

    一株耐酸酵母及其代谢工程构建产L-乳酸重组菌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99553A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1110116783.6

    申请日:2011-05-06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一株耐酸酵母及其代谢工程构建产L-乳酸重组菌的方法,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筛选分离得到一株能在pH2.5条件下生长且不利用乳酸的酵母,鉴定为木兰假丝酵母C4(CandidamagnoliaeC4),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0362;将来源于米根霉As3.819的乳酸脱氢酶编码基因(ldhA)插入含有G418抗性基因的酵母穿梭载体,构建了重组质粒pYX212-kanMX-ldhA;电转化入木兰假丝酵母C4中,得到一株具有产L-乳酸能力的重组菌株木兰假丝酵母C42,其产乳酸量达到42g/L。本发明所构建的木兰假丝酵母C42具有耐乳酸的明显优势,在生产中可以大幅度降低中和剂CaCO3的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一种启动子及促进地衣芽孢杆菌产海藻糖生产用酶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621955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210327095.2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启动子及促进地衣芽孢杆菌产海藻糖生产用酶的应用,属于发酵工程领域。本发明通过人工改造PP2启动子调控区域,构建了一个活性提高的启动子1upPP2,并利用该启动子在地衣芽孢杆菌中分别表达麦芽糖基海藻糖合成酶和麦芽糖基海藻糖水解酶,使酶活分别提高了37%和10%。本发明还通过优化发酵培养基,使携带1upPP2的重组菌麦芽糖基海藻糖合成酶和麦芽糖基海藻糖水解酶的酶活分别达到2572.5U/mL、358.0U/mL。本发明构建的启动子简单高效,对提高地衣芽孢杆菌表达系统表达水平有实际意义。

    一种柠檬酸清洁生产工艺
    9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28703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081945.X

    申请日:2023-0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柠檬酸清洁生产工艺。本发明所述清洁生产工艺为:将原料与冷凝水混合调pH得到混合液;进行两次加酶、两次喷射液化得到液化液;将部分液化液经板框过滤,得到糖液;另一部分液化液中加入冷凝水,配制成种子培养基,接入黑曲霉孢子制备种子液;将剩余液化液与上述糖液混合后,加冷凝水制备发酵培养基,加入种子液培养得到发酵液;发酵液经固液分离,提取,得到柠檬酸和提取废液;将提取废液加热后,调pH,蒸发得到浓缩液,同时收集冷凝水。本发明所述方法有效降低了浓缩过程产生冷凝水的挥发酸含量,避免冷凝水回用对黑曲霉产柠檬酸产生的抑制,在柠檬酸有机废水资源化制备的同时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和热能的回收利用。

    一种监测酶促反应过程中组分变化模型的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83896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1588821.8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监测酶促反应过程中组分变化模型的建模方法,涉及反应组分监控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配制底物并记录质量;两个反应釜间隔预定时间分别开启酶促反应,在酶促反应过程中,在预定采样时刻从反应釜中取样并采集样液的近红外光谱信息;处理提取的样液得到预定采样时刻的样液中酶促反应产物的浓度;按照预定时间在两个反应釜中交替采样直至酶促反应结束,再次记录质量;计算预定采样时刻的底物浓度,将产物浓度、底物浓度按照预定采样时刻与近红外光谱信息建立关联,得到反映酶促反应过程中产物与底物浓度变化的定量近红外光谱模型。该模型能够实时在线监测反应液中各组分浓度的变化,进而分析酶促反应进程,缩短了检测时间。

    一种催化香紫苏醇生产香紫苏内酯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02306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785213.X

    申请日:2021-07-1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香紫苏醇生产香紫苏内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子囊菌纲Filobasidium属的真菌经过种子培养,制得种子液;(2)按照发酵培养基的体积的5%‑10%的量将步骤(1)所得种子液接入含有香紫苏醇及所需营养物质的发酵培养基中,置于恒温摇床中25‑30℃培养60‑84h,制得含香紫苏内酯的发酵液;所述发酵培养基中含有助溶剂。本发明在发酵体系中添加助溶剂,可以提高底物香紫苏醇在发酵体系中溶解进而提高香紫苏醇的转化率和香紫苏内酯的产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