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36353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388075.3
申请日:2020-12-0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所述配电系统包括:电力电子变压器,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交流供电子系统,所述交流供电子系统的输出端口与所述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第一端口电连接;交流配电子系统,所述交流配电子系统的输入端口与所述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第二端口电连接;直流配电子系统,所述直流配电子系统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第三端口电连接;其中,所述直流配电子系统包括储能模块,所述储能模块用于在所述交流供电子系统故障时,向所述直流配电子系统提供能量,以及,通过所述电力电子变压器向所述交流配电子系统提供能量。本发明可以提高配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018759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879883.3
申请日:2020-08-2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系统及配电系统启动控制方法。该配电系统包括第一电力电子变压器、第一10KV交流母线、380V交流母线、240V直流母线、交流用电网络及直流用电网络。第一电力电子变压器包括第一10KV交流端口、第一380V交流端口及第一240V直流端口;第一10KV交流端口通过第一10KV交流母线与外部配电网电连接;第一380V交流端口通过380V交流母线与交流用电网络电连接;第一240V直流端口通过240V直流母线与直流用电网络电连接。本技术方案通过第一电力电子变压器各端口实现了为供电要求高的、用电负荷大的交直流混合电网设备提供用电服务,提高了整个配电系统供电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211296183U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20006195.1
申请日:2020-01-03
Applicant: 东莞市开关厂有限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 东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2H9/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流冲击电压保护器,包括主壳体和安装在主壳体内部的两个压敏电阻器,主壳体设有正极端口、接地端口、负极端口,正极端口、负极端口通过导线与被保护器件正负极并联连接,正极端口电性连接一个压敏电阻器一端,负极端口电性连接另一个压敏电阻一端,两个压敏电阻器另一端电性连接接地端口,接地端口用于接地,当经过被保护器件的电压为正常值时,压敏电阻器阻值呈现无穷大状态,几乎无电流通过;当经过被保护器件的电压增大超过正常值时,压敏电阻器阻值快速下降,有电流通过实现导通分流,从而避免直流冲击电压对电器造成损害,响应速度快,而且结构设计简单,满足使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211295004U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20005876.6
申请日:2020-01-03
Applicant: 东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 东莞市开关厂有限公司
IPC: H01H71/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直流两用框架式断路器,包括断路器本体,断路器本体后方从左至右依次设有A相上母排、A相下母排、B相上母排、B相下母排、C相上母排、C相下母排、N相上母排、N相下母排,断路器用作交流回路上时,A相上母排、A相下母排、B相上母排、B相下母排、C相上母排、C相下母排、N相上母排、N相下母排分别对应连接交流电的A相、B相、C相、N相;断路器用作直流回路上时,A相上母排、B相下母排通过AB相连接铜排实现串联,C相上母排、N相下母排通过CN相连接铜排实现串联,实现直流传输;最终达到框架式断路器交直流两用,实用性强,扩大了使用范围,在交直流的出线系统中可快速切换,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208835764U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821371986.3
申请日:2018-08-2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供电系统,属于供电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系统包括三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第一可再生能源系统、第一储能系统、第二可再生能源系统以及第二储能系统;三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的输入端与高压电网连接;第一可再生能源系统和第一储能系统均与三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交流电输出端口连接;第二可再生能源系统和第二储能系统均与三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直流电输出端口连接,通过将交直流配电、可再生能源系统以及储能系统整合成一个供电系统为用户提供配用电,实现了用户用电的经济性,可靠性和灵活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