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254051A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310205777.7
申请日:2013-05-28
Applicant: 常州大学
Inventor: 徐德锋
IPC: C07C49/255 , C07C45/64
Abstract: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中二烷基姜黄素收率低,及不适合工业化生产的不足,提供一种二烷基姜黄素的制备方法,将姜黄素、有机溶媒、相转移催化剂、碱及卤代烷或硫酸二烷基酯混合,在氮化保护下进行反应,TLC跟踪反应过程,当姜黄素全部反应完后,反应结束,减压蒸出有机溶媒,加水,过滤、水洗、干燥得二烷基姜黄素粗品;纯化:向制得的二烷基姜黄素粗品中加入有机溶剂和活性炭加热回流,过滤掉活性炭,自然冷却,过滤得二烷基姜黄素产品。用相转化催化剂催化下,姜黄素与卤代烷或硫酸二烷基酯在碱存在下,进行醚化反应二烷基姜黄素,再通过重结晶方式获得二烷基姜黄素产品.二烷基姜黄素产品含量高,不需用柱层析,收率高,适于工业批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9899122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007218.8
申请日:2025-01-03
Applicant: 常州大学
IPC: C07C233/33 , C07C231/12 , C07C311/08 , C07C303/40 , C07C45/74 , C07C49/237 , C07C49/235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丁基甲基和苯基取代姜黄素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通过在姜黄素的β‑二酮结构中引入多元环,并改变其两端的苯环结构,制得了环丁基甲基和苯基取代姜黄素衍生物。体外抑瘤研究显示新合成的姜黄素衍生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强于姜黄素衍生物ASC‑J9和ASC‑JM17。
-
公开(公告)号:CN11885253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25208.8
申请日:2024-07-11
Applicant: 常州大学
IPC: C08F251/00 , C08F220/56 , C08F220/54 , C08F220/20 , C08B37/16 , C09K8/58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四元温敏聚合物,所述四元温敏聚合物的结构式如式(Ⅰ)所示:#imgabs0#其中x、y、z、w分别为聚合单元丙烯酰胺、N‑异丙基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羟丁酯和丙烯酸β‑环糊精酯的摩尔比例,所述x:y:z:w为4~6:1~2:0.4~0.6:0.06~0.08。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四元温敏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46011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01297.0
申请日:2024-05-15
Applicant: 常州大学
IPC: C09G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铌酸锂晶体的化学机械抛光液,所述化学机械抛光液质量百分含量为:磨粒(15~45%)、氧化剂(5~25%)、分散剂(0.2~10%)、表面活性剂(0.2~8%)、螯合剂(0.2~5%)、增稠剂(0.2~4%)、酸碱调节剂(0.2~4%),其余为去离子水,所述化学机械抛光液的pH值为9.5‑10.5,能够快速获得低表面粗糙度、超光滑、无损伤铌酸锂晶体表面,采用双氧水、次氯酸钠和过氧化脲作为氧化剂,相较于传统氧化剂(二氯异氰尿酸钠),解决了抛光选择性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020777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31788.3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常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莼菜移栽生根剂,所述莼菜生根剂的组分包括生物调节剂、乳化剂、渗透剂和溶剂,所述莼菜生根剂组分的质量比为,生物调节剂:乳化剂:渗透剂:溶剂=1:3‑5:0.5‑1.5:50‑100,所述生物调节剂由吲哚丁酸、赤霉素和6‑苄氨基嘌呤组成,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莼菜移栽生根剂的制备方法和提高莼菜移栽成活率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7959266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22632.9
申请日:2024-01-29
Applicant: 常州大学
IPC: A61K9/51 , A61K31/194 , A61K47/60 , A61P35/00 , A61P3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藏红花酸‑聚乙二醇单甲醚偶联物纳米颗粒,所述偶联物纳米颗粒的结构式为:#imgabs0#所述偶联物纳米颗粒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形成三嵌段偶联物,该偶联物具有两亲性结构,再通过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偶联物纳米颗粒,显著提高水溶性,本发明还提供了藏红花酸‑聚乙二醇单甲醚偶联物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73644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633542.8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常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羟丙基‑β‑环糊精‑聚己内酯纳米粒。该纳米粒由羟丙基‑β‑环糊精和端羧基化聚己内酯缩合后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得到。羟丙基‑β‑环糊精‑聚己内酯的平均分子量为2300‑2600,Mw/Mn为1.2‑2.5,自组装纳米粒粒径为100nm‑130nm,所述羟丙基‑β‑环糊精‑聚己内酯纳米粒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羟丙基‑β‑环糊精的特征氢信号:4.5—6.2ppm和聚己内酯的特征氢信号:2.28ppm。该纳米粒有高的载药能力、良好的药物缓释能力和较高的肿瘤细胞摄取量。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羟丙基‑β‑环糊精‑聚己内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590817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211365452.0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常州大学
IPC: A61K9/107 , A61K41/00 , A61K47/54 , A61P35/00 , A61P37/04 , C08G65/332 , C08G65/334 , A61K3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肿瘤细胞、内质网逐级靶向纳米乳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聚乙二醇和2‑十六烷基十八烷酸为原料,缩合制备聚乙二醇‑2‑十六烷基十八烷酸偶联物,再将其和D‑生物素缩合制备生物素修饰的聚乙二醇‑2‑十六烷基十八烷酸偶联物;二氢卟吩e6和N‑对甲苯磺酰基乙二胺缩合制备N‑对甲苯磺酰基乙二胺‑二氢卟吩e6偶联物;经薄膜水化法制备载N‑对甲苯磺酰基乙二胺‑二氢卟吩e6偶联物聚合物胶束,加入全氟辛烷,超声乳化,通入氧气,最终制得同时负载有N‑对甲苯磺酰基乙二胺‑二氢卟吩e6偶联物和氧气的纳米乳剂。该纳米乳剂具有酯酶响应性和肿瘤细胞、内质网逐级靶向性,能够诱导内质网应激。
-
公开(公告)号:CN117430510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399840.5
申请日:2023-10-26
Applicant: 常州大学
IPC: C07C67/343 , C07C69/747 , C07C245/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菊酸乙酯的制备方法,将甘氨酸乙酯盐酸盐与亚硝酸钠在包含有机混合溶剂的分散体系中反应得到重氮乙酸乙酯分散液,再与八碳烯混合,并在有机胺类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菊酸乙酯,反应结束后,对目标产物菊酸乙酯进行提纯,并将提纯过程中所收集的有机混合溶剂回用于步骤(1)中。本发明采用甲基叔戊基醚甲醚、石油醚、正己烷等混合溶剂,重氮化收率达到96%。同时,采用有机胺类催化剂,环化收率至88%。本发明的菊酸乙酯新制备方法在产量和质量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为卫生杀虫剂产业和抗新型冠状病毒制药行业的发展贡献新的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4573535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210268080.3
申请日:2022-03-18
Applicant: 常州大学
IPC: C07D307/89 , B01J31/02 , B01J27/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工中间体3‑羟基邻苯二甲酸酐的制备方法,属于精细化工领域。本发明采用以价格低廉的1,5‑二羟基萘为原料,用次氯酸钠在相转移催化剂和铜催化剂联合作用下进行氧化反应生成3‑羟基邻苯二甲酸,再用有机碱催化下与氯化亚砜等氯化试剂进行脱水反应生成3‑羟基邻苯二甲酸酐。采用本发明制得的3‑羟基邻苯二甲酸酐,收率高,纯度好,避免使用高危试剂和国家易制毒管制类化学品,反应过程条件温和,反应后处理比较经济、简便、安全,本发明的工艺技术可进行工业化生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