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并网机电暂态仿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995078A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910236440.X

    申请日:2019-03-27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并网机电暂态仿真装置,包括:锁相环、坐标系变换模块和MPPT模块,坐标系变换模块的输出端与锁相环的输入端连接,锁相环的输出端与MPPT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坐标系变换模块用于向锁相环输入电压q轴分量;锁相环用于将电压q轴分量经过比例积分处理和限幅处理后,输出q轴与x轴之间的夹角;MPPT模块用于将夹角作为逆变控制环节的相角。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电压q轴分量经过比例积分处理和限幅处理后,输出q轴与x轴之间的夹角,并将该夹角作为逆变控制环节的相角。由于该锁相环是基于机电暂态时间尺度的,从而能够被加入到光伏并网机电暂态仿真模型中,因此能够分析详细的光伏发电机电暂态模型的波形。

    一种基于负荷矩裕度的中压馈线开断位置优选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74460B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610852335.5

    申请日:2016-09-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负荷矩裕度的中压馈线开断位置优选方法。将网架拓扑结构简化为所有负荷集约分布挂接在一条主干线路上的单辐射拓扑型式;结合规划变电站布点及馈线网络拓扑,拟定分断点备选方案;选取主干线路中线径最大的线路型号作为馈线基准线型,分别计算各方案下最严重工况下的两侧馈线负荷矩值,并与基准线型对应功率因数下的负荷矩阈值比对,以获得对应方案实施后的总负荷矩裕度;最后,根据各备选方案总负荷矩裕度的比较结果,选取总负荷矩裕度最大的方案作为推荐开断点。本发明便于配网设计人员结合网架拓扑与负荷空间分布情况,在解决线路末端低电压问题的同时,为区域负荷发展预留足够增长裕度,避免未来短期内的重复建设而造成资源浪费。

    一种基于KPI指标的配电网规划成效合理性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03006A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11098066.3

    申请日:2018-09-20

    Inventor: 施鹏佳 张林垚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KPI指标的配电网规划成效合理性识别方法,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根据配电网规划方案获取规划成效合理性识别所需要的分析参数,分别计算规划现状年前五年内逐年的配电网实际成效KPI指标,获取配电网逐年KPI变化曲线;然后,通过配电网逐年KPI变化曲线设置投入产出比的合理校验区间并计算配电网规划水平年的配电网规划成效KPI指标;最后,利用投入产出比合理校验区间校验配电网规划方案成效的合理性。本发明可以用于评估和识别配电网规划方案的成效与投资的合理性,为配电网规划和投入产出分析等工作提供支撑。

    一种考虑基本供电责任的配电网规划项目优选排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05573A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510705785.7

    申请日:2015-1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综合考虑电网企业基本供电责任的中低压配电网规划项目优选排序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电网企业的公共事业单位属性,定义履行基本供电义务责任的项目属性,以此为依据项目划分为不参与排序的必选项目和参与排序的待选项目两大类;再通过分析待选项目的效益、成本构成,对不同类型待选项目以效益比成本的比值为依据分别进行分类排序,以该比值大者为优选项目,从而满足企业在履行基本供电责任的前提下实现规划项目投资效益的最大化。本方法能够有效应用于中低压配电网规划项目的优选排序工作中,指导电网企业制定规划方案时在履行基本供电责任的前提下实现规划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一种中压配电网高可靠性闭环接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60512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579952.9

    申请日:2013-11-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压配电网高可靠性闭环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01:将变电站的每台变压器的10千伏侧引出独立的两段母线;步骤S02:将所述两段母线各自经一环网单元连接,以形成闭环环网结构,所述环网单元中至少设置一个断路器作为联络开关,每台变压器所形成的闭环环网结构均通过该联络开关和联络线连接到另一台变压器所形成的闭环环网结构上;变压器正常运行时联络线两端的断路器均打开,联络线处于备用状态;而且每个环网上供电的负荷不超过两回馈线热稳定极限供电负荷的40%。本发明方法的优点在于,供电可靠性高,同一变压器的闭环运行不会提高配电网短路电流,因此改造量小,建设成本低,可行性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