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028444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512948.4
申请日:2016-07-01
Applicant: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测移动终端位置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粗粒度位置信息,粗粒度位置信息包括粗粒度位置名称、粗粒度位置地址以及获取时间;查找粗粒度地理信息数据库,得到与移动终端当前的粗粒度位置信息对应的当前兴趣点POI数据,粗粒度地理信息数据库保存有不同粗粒度位置信息与不同POI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POI数据至少包括粗粒度位置所在地的经度和纬度;根据当前获取时间和当前POI数据,基于移动终端的位置历史数据,预测移动终端下一阶段位置。通过这种方式,本发明能够在没有提供经纬度信息但提供粗粒度位置信息的情况下,对移动终端下一阶段位置进行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04883736A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10279884.3
申请日:2015-05-27
Applicant: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IPC: H04W64/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W6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终端的定位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利用已建立的终端的标识与终端用户面隧道IP地址之间的关联关系、基站地理位置与用户面隧道IP地址中的eNB的IP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已知用户终端的标识的情况下,获得终端的地理位置。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不受信令定位技术的限制,能够不受终端的限制,且快速准确地定位终端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4601738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410746762.6
申请日:2014-12-09
Applicant: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IPC: H04L29/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61/2503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分布式网络地址转换系统,包括接入层、复用层和控制层;接入层中节点为接入点AP;复用层中节点为复用点MP;控制层中节点为控制点CP;AP为接入服务器;AP具有与内网主机通信以及为内网主机选定公有IP资源,并与持有该选定公有IP资源的MP通信并进行地址转换;MP为复用服务器;每个MP均维护各自持有的公有IP资源同时通过各自持有的公有IP资源与外网通信;CP包括资源服务器IPS和配置服务器CC;其中IPS维护系统中所有MP的公有IP地址资源;CC对各层的节点进行配置;AP、MP和CP之间使用隧道进行互联,隧道为传输层连接隧道。该系统用于进行分布式网络地址的转换,可提高NAT系统中IP资源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468210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717264.9
申请日:2014-12-01
Applicant: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 北京赛思信安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主备倒换控制方法,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上电硬件复位后,两块单板实时通信获取对方状态信息;单板控制寄存器开始喂狗后,单板开始竞争;如果当前单板的主备状态寄存器的状态发生改变,产生中断脉冲信号告知CPU和对方单板,对方单板采集通信信息并判断采取相应的主备倒换处理方式。本发明可以快速的实现主备之间的切换,减少因切换缓慢带来的业务暂停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882720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973941.7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IPC: H04L9/40 , H04L67/131 , H04L43/0876 , H04L43/04 , G06F18/2115 , G06F18/214 , G06F18/2411 , G06F18/2433 , G06N3/0442 , G06N3/08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网络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面向游戏网络的DoH隐蔽隧道检测方法,包括记录游戏网络中所有流量,以流为对象提取特征会话信息,获得五元组信息和上下行流量信息及访问时长、访问次数的详情信息;根据游戏网络中历史会话数据完成对上行流量、下行流量、总流量、上下行平均流量速率、上下行峰值流量速率、访问次数、访问时长的统计存入数据库中;使用随机森林对流量特征进行重要度评分,计算每个特征在随机森林中每个决策树上所做的贡献量,获得每个特征的重要性权重并进行比较、排序。本发明提供准确的DoH隐蔽隧道流量检测方法,能够在减少人工参与的同时,保证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及可移植性,降低对训练集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932109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010784889.2
申请日:2020-08-06
Applicant: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IPC: G06Q10/0637 , G06F16/735 , G06F16/951 , G06Q5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移动短视频应用的用户影响力评价系统,属于数据挖掘技术领域。本方法充分考虑了移动短视频应用域内数据和多元化的域外新媒体平台数据,分别采集移动短视频应用域内的用户基本信息、短视频信息以及域外平台关联账号的粉丝数信息等,设计评估算法分别计算基于短视频质量的域内影响力值和基于传播潜力的域外影响力值,通过一定的权重合成最终的用户影响力值。所述方法对已有的单一平台数据来源的评价方法作出改进,考虑用户的跨平台传播潜力,以适应新媒体平台“矩阵式”传播的新形势,提高对移动短视频用户影响力评价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实现评价系统的自动化运行和实时更新。
-
公开(公告)号:CN111949848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010785632.9
申请日:2020-08-06
Applicant: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IPC: G06F16/951 , G06F16/9536 , G06F16/958 , G06F16/35 , G06F40/295 , G06F40/2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特定事件的跨平台传播态势评估及分级方法,属于网络信息领域。本发明的基于特定事件的跨平台传播态势评估及分级方法,具体包括四个功能模块,分别为:原始网络元素检测模块、特定事件的话题传播计算模块、话题传播模型参数的等级评定和威胁分析模块、任务调度和优化模块。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考虑到事件的传播态势评估及分级方法,提出了针对特定事件传播情况的量化评估方法和有区分度的分级手段,建立了信息系统框架,实现了对特定事件的跨平台传播态势评估及分级,同时根据特定事件的跨平台传播态势评估对后续监测工作进行指导,从而有效提高对于事件传播的紧急或影响程度的判断能力,用以指导实际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2131356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0768507.7
申请日:2020-08-03
Applicant: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 北京百卓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6F16/332 , G06F16/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TCAM的报文关键字匹配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基于关键字规则数据库和TCAM芯片生成规则索引数据库和规则全文数据库;将第一查询命令字符在所述规则索引数据库中进行匹配;若命中与所述第一查询命令字符相关的索引规则,将第二查询命令字符在所述规则全文数据库中进行匹配;若命中与所述第二查询命令字符相关的规则全文,则基于获取命中的所述规则全文,处理待处理的报文。本发明基于硬件TCAM芯片的匹配速度快但是容量有限的特点,将关键字规则分为长度较短的规则索引和较长的规则全文进行分阶段匹配,兼顾了TCAM芯片的利用率和匹配性能,同时方案无需更改或增加硬件设备,复杂度低,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506183B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510561622.6
申请日:2015-09-06
Applicant: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IPC: H04L1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络社区的发现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在时间段T内以预定周期检测时刻t0的网络结构G0的拓扑变化ΔG0;基于所述网络结构G0和所述拓扑变化ΔG0,形成在时刻t0+T的网络结构GT的网络社区集合C(GT)。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有效辨别和监测当前时刻下动态网络中网络社区结构的变化,并对当前时刻下的网络社区结构进行更新。
-
公开(公告)号:CN105007194A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510271692.8
申请日:2015-05-25
Applicant: 上海南邮实业有限公司 ,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识别网络协议的方法,属于网络协议识别。本方法首先设计协议的特征向量,设置特征向量中的特征值种类,选定各特征值的获取方法,并针对不同协议,为特征值设置权重;然后,针对各已知协议,抓取协议的数据包,确定已知协议的特征向量;抓取网络数据流,确定各网络数据包的特征值,构造网络数据流的特征向量,将网络数据流的特征向量与已知协议的特征向量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判断网络数据流的协议类型。本发明只需要根据特征向量的比对结果,即可确定数据流协议的类型,对于新出现的协议,也可以自动进行标识、归类,大大提高了新协议的识别速度,也提高了协议识别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