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34259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540027.4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SI与双线程卷积网络的位置无关的人体动作识别方法,其步骤包括:1、采集CSI动作样本数据;2、对CSI动作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3、构建双线程卷积网络;4、将预处理后的训练样本输入到双线程卷积网络进行训练得到分类模型;5、将预处理后的测试样本输入分类模型中进行人体动作识别。本发明无需用户提供新位置上的样本或再次训练模型即可实现在室内任意位置上的动作识别,实用性较强。
-
公开(公告)号:CN113600813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110953534.6
申请日:2021-08-19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维Cu@Ag核壳结构材料,通过化学镀法在二维铜纳米片粉末基底表面沉积金属银层薄膜制备得到低维Cu@Ag核壳结构材料,该金属银层薄膜由尺寸均一、分布均匀的银颗粒组成,表面无孔洞且致密性高;将经过表面预处理的2D Cu NSs粉末制成悬浮液,然后分别加入含有硝酸银的银盐溶液以及含有葡萄糖的还原剂溶液,获得比表面积较大的片状低维Cu@Ag核壳结构材料。本发明的低维Cu@Ag核壳结构材料具有银壳包覆铜核的特点,有效提高铜粉的抗氧化能力,可以应用于电磁屏蔽导电浆料中的金属导电填料,可以通过逐层组装形成具有多层堆积等特征的层次结构多孔Cu@Ag核壳薄膜,具有优异的电磁屏蔽防护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736445B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111183053.8
申请日:2021-10-11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晶态/非晶二氧化钛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无需模板,通过配制钛源前驱体溶液并采用溶剂热法使晶态二氧化钛和非晶二氧化钛形成多孔混晶结构并沉积在FTO导电玻璃基底上制得多孔晶态/非晶二氧化钛电致变色材料;其中,钛源为氟钛酸铵、钛酸四丁酯、异丙醇钛的混合物,本发明实施例制得的多孔晶态/非晶二氧化钛电致变色材料中的非晶氧化钛和晶态氧化钛组织通过良好的界面接触形成了混晶结构,具有优异的电致变色性能,可以在低电压下实现透明和深绿色的迅速可逆转变。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便,重复性好,支持规模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3851332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110985318.X
申请日:2021-08-26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氧原子比例可调控的氮氧化铌及其制备方法和储能应用,是首先制备超薄纳米片自组装的三维非晶态五氧化二铌作为前驱体,然后将前驱体和三聚氰胺放入两个烧舟中进行高温固相氮化,通过调控氮化时间,获得氮氧原子比例不同的三维氮氧化铌。本发明制备的氮氧化铌因具有超短的离子和电子传输距离、良好的导电性和三维结构,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储锂性能,应用于锂离子混合电容器时,可同时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4815429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374745.9
申请日:2022-04-11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G02F1/1524 , C09K9/00 , B82Y2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镍纳米分级结构电致变色电容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具有多孔超薄纳米片纳米线分级结构,纳米片平均厚度为10‑20nm,纳米线平均直径为5‑7nm。本发明利用一步水热法于FTO导电玻璃表面直接生长多孔超薄纳米片纳米线分级阵列,从而制备得到电致变色电容材料。本发明中氧化镍纳米片生长分布均匀,极细纳米线扎根于纳米片阵列表面,该材料具有优秀的可见光/红外双波段电致变色性能,可以在不同电压下实现透明和黑褐色的迅速可逆转变,具有优秀的电容性能,展现出双功能特性。这种纳米级分级结构氧化镍薄膜可用于电致变色智能窗和手机背壳等新型智能显示材料及智能变色储能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4797598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357809.4
申请日:2022-04-06
Applicant: 青岛佳艺影像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 合肥工业大学 , 青岛顺德电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IPC: B01F31/44 , B01F33/501 , B01F35/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胶体溶液加热搅拌技术领域的一种二维加热搅拌机,包括搅拌机本体、支撑网板、加热管、电控箱、工作容器、驱动机构、水平移动机构,所述搅拌机本体的内壳底端设置有加热管,加热管顶部通过支腿设置有网板,网板上放置有工作容器;所述水平移动机构所述电控箱顶端设置有主导轨,所述搅拌机本体的外壳的左侧设置有被动导轨,所述搅拌机本体的外壳的右侧设置有引导导轨,所述主导轨顶端安装有转动体,所述移动横梁的一端安装于被动导轨支撑柱,所述移动横梁的另一端固定于转动体。有益效果:达到胶体溶液充分混合和加热搅拌的目标,温度波动不超过0.01K,可以精确地保证被加热搅拌胶体溶液的品质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774729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458476.4
申请日:2022-04-27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WC基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硬质合金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WC‑Y2O3‑ZrO2基体粉末;将所述WC‑Y2O3‑ZrO2基体粉末与高熵合金粉末混合,并对其进行球磨化处理;将球磨化处理后的粉末进行后处理;将后处理后的粉末进行烧结制得碳化钨基硬质合金。本发明以WC‑Y2O3‑ZrO2为基体,以高熵合金为粘合剂,可提高硬质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减少对Co等稀有资源的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721198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425968.3
申请日:2022-04-21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G02F1/15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响应的柔性NiOx@AgNWs电致变色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柔性NiOx@AgNWs电致变色薄膜由NiOx纳米颗粒和微量的银纳米线组成。本发明通过制备一种NiOx纳米颗粒,并将NiOx纳米颗粒和AgNWs制备成一种可用于柔性刮涂的电致变色浆料,通过微电子打印机将材料均匀刮涂在柔性PEN‑ITO导电基底上,通过改变电致变色浆料中AgNWs的添加量,得到能够快速响应的柔性电致变色NiOx@Ag薄膜。所述的电致变色薄膜在PC/LiClO4溶液中具有较高的褪色态透过率和较低的着色态透过率,其光学调制范围达到了47.91%,可以在低电压下实现黑色和淡黄色的快速可逆转变,可用于柔性可穿戴设备和显示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4676727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277079.7
申请日:2022-03-21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SI的位置无关的人体活动识别方法,包括:1、在室内利用CSI信号采集若干位置的动作样本,每个位置下包含若干种动作种类;2、利用小波变换对样本去噪,并提取幅度值作为样本数据;3、将样本表示为隐藏表示,利用层次图神经网络对隐藏表示构建样本结构信息,类结构信息以及位置结构信息,用于对隐藏表示的数据增广;4、将每个位置下对动作的分类表示为一个多类分类任务,利用多任务学习选取若干个位置的数据用于训练,训练出分类模型;5、最后,使用训练好的模型对非训练位置上的数据进行测试分类。本发明利用WiFi‑CSI在有限的位置和样本的情况下就能以较高的精度实现对室内任意位置的动作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4618558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210410540.1
申请日:2022-04-19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B01J27/24 , B01J37/10 , C02F1/3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BiOI/RGO/g‑C3N4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三聚氰胺为前驱体,在马弗炉中以热聚合法多次煅烧,制备絮状g‑C3N4,再通过超声剥离获得层状g‑C3N4;以Bi(NO3)3·5H2O和KI作为前驱体,水为溶剂,再加入RGO的乙醇超声分散液,水热制备BiOI/RGO;然后混合g‑C3N4的乙醇超声分散液与BiOI/RGO的分散液,水热制得BiOI/RGO/g‑C3N4复合光催化剂。本发明两步水热所得的复合材料,化学稳定性好、催化活性强,且制备方法简单成熟、成本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