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公开(公告)号:CN102983416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210501216.7

    申请日:2012-1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同时工作在2G、3G以及TD-LTE频段,尺寸小、结构紧凑、隔离度高的室内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包括提供有顶部端面的垂直极化天线和水平极化天线,垂直极化天线包括作为辐射振子使用的锥形振子,水平极化天线包括设置在水平极化介质板上的水平辐射振子,水平极化介质板置于垂直极化天线所提供的顶部端面上方,水平辐射振子置于水平极化介质板的顶面与底面之内,水平极化介质板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垂直极化天线顶部端面的直径。本发明实现了站点共用,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在室内多径反射显著的场合,可以通过极化分集实现室内信号的良好覆盖。

    双频宽带壁挂式天线
    9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895014B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010225116.7

    申请日:2010-07-13

    Abstract: 本发明的双频宽带壁挂式天线,包括反射板,低频辐射单元和高频辐射单元,反射板上还设有馈电网络对低频辐射单元和高频辐射单元进行馈电,馈电网络包括介质基板和以微带线印制在介质基板上的分别对低频辐射单元和高频辐射单元进行馈电的低频匹配网络和高频匹配网络,及将该低频匹配网络和高频匹配网络进行合分路的双工器;高频辐射单元包括半波对称的高频振子,低频辐射单元包括低频振子,高频振子和低频振子均采用微带线形式实现,所述高频振子的振子臂呈扇形,所述低频振子整体呈E字型。本发明的天线具有低剖面、宽频带及辐射性能指标优良等优点。

    天线电下倾角的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7800916U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721928061.X

    申请日:2017-12-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线电下倾角的控制装置,包括输入组件,输入组件包括内齿圈、与内齿圈同轴的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的第一端与内齿圈相啮合、且可自转或/和公转;第一单向组件,第一单向组件包括可单向转动的第一旋转件,第一旋转件与内齿圈固定传动连接;输出组件,输出组件包括第三齿轮,第二齿轮的第二端可选择性地与任意一个第三齿轮相啮合;及往复组件,往复组件包括可转动的往复螺杆、及与往复螺杆相配合的安装件,往复螺杆与第三齿轮固定传动连接,安装件设有用于安装移相器的安装部。该天线电下倾角的控制装置能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波束天线的下倾角度的独立精准控制,且结构紧凑,调节误差小。(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天线及其下倾角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6673118U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20107436.X

    申请日:2017-01-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天线及其下倾角控制装置,所述下倾角控制装置包括输入机构、传动机构、输出机构及单向控制机构;输入机构包括动力输入轴及随其同步转动的主动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与主动齿轮啮合的第一行星轮和与第一行星轮啮合的第二行星轮;输出机构包括多根可与第一行星轮或第二行星轮啮合的输出轴;单向控制机构控制第一、第二行星轮的工作状态:当输入轴以第一旋转方向转动时,第一、第二行星轮中的一个与多根输出轴中的一根啮合;当输入轴以第二旋转方向转动时,第一行星轮或第二行星轮驱使与其啮合的输出轴转动,并且第两个行星轮的旋转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的下倾角控制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及控制精度高的优点。(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介质移相模块及其移相单元、馈电网络和天线

    公开(公告)号:CN203415686U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320065230.7

    申请日:2013-02-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馈电网络,其采用介质移相模块实现,该模块包括形成夹层空间的介质装置、并排设置于该夹层空间的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以及居于夹层空间外以不同位置分别与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同侧的一端接触连接的第三导体,第一导体另一端被定义为输入端,第二导体另一端与第三导体的任意一端均被定义为输出端;所述介质装置被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可沿所述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的纵长方向滑动以改变从所述输入端馈入且从所述输出端馈出的信号的相位。两个介质移相模块可以构成一个移相单元。本实用新型的介质移相模块变化多端,由此构成的移相单元及馈电网络,其结构简单紧凑且易于装配,并且,由此获得的电气性能也较佳。

    室内低剖面吸顶天线
    9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871969U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220549939.X

    申请日:2012-10-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内低剖面吸顶天线,用于移动通信,其包括金属单极子辐射单元、接地金属反射板、微带金属片组成的平行放置于所述金属反射板上方的微带阻抗匹配网络、位于所述微带阻抗匹配网络一端供所述微带阻抗匹配网络与同轴电缆相转换连接的端点,所述辐射单元垂直置于所述微带阻抗匹配网络的上方,且所述辐射单元的馈电点与所述微带阻抗匹配网络的一端相连接,其中,还包括平行于所述接地金属板并以耦合加载形式垂直连接于所述辐射单元顶端的单面覆铜介质板。本实用新型尺寸更小巧、性能更稳定,适合室内安装使用。

    宽频带环状双极化辐射单元及阵列天线

    公开(公告)号:CN202662774U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220228305.4

    申请日:2012-05-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宽频带环状双极化辐射单元及阵列天线,其中宽频带环状双极化辐射单元用于装设在金属反射板上组成通信天线,由二对极化正交的对称振子构成环状结构,其包括:二对极化正交的对称振子,每个对称振子包括对称且各以一端相向设置的两个呈单线片状的单元臂,所述对称振子中的至少一对的两个单元臂的彼此相远端分别连接有加载线;若干巴伦臂,对应地为每个对称振子馈电并提供支撑,每个巴伦臂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条巴伦线,该两条巴伦线的顶端分别与相应的对称振子的两个单元臂的相向端相连接;所述每个单元臂和与之相连接的,巴伦线和/或加载线,由钣金冲压或压铸工艺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可靠、便于一体成型、产品一致性良好且电气性能佳的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