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100877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389819.0
申请日:2016-06-0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41/145 , H04L63/1416 , H04L63/14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应对网络攻击脆弱性评估方法,由通信网络攻击成功概率评估、电力系统节点影响因子评估和综合脆弱性计算组成,以实现电力通信系统应对网络攻击的脆弱性评估。采用广义随机Petri网建模通信网络,可以模拟攻击在防火墙和密码等保护方式下的传播过程,计算攻击成功使变电站或控制中心失效的概率。采用影响因子,可以表征每一个变电站对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性。该方法兼顾了通信系统特点和电力系统特点,有助于研究电力通信系统交互影响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932724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510864292.8
申请日:2015-11-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2J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下混联系统的稳定性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工程的特点,建立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下的交直流系统等效模型;对受端交流系统进行等值,得出受端系统的简化节点网络,并通过矩阵变换求解得出交流系统的等效阻抗;提出分层功率比指标用以表征500kV和1000kV层传输的功率比值;提出分层接入短路比指标,用以评价混联系统的稳定性。分层接入短路比的值越大,分层交流系统相对强度越高,混联系统越稳定。本发明可用于指导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输电工程的建设,用来评价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下混联系统的稳定性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5846463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302179.5
申请日:2016-05-0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63 , Y02E40/30 , H02J3/38 , H02J3/18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源协调的黑启动方法及系统,该方法通过柴油发电机、光伏电站、储能系统和风电场有序阶段式的作为启动电源,逐步完成区域电力系统的黑启动;该方法的启动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中,由柴油发电机和光伏电站作为启动电源为风电场厂用电母线供电,以及为储能系统充电;第二阶段中,柴油发电机、光伏电站和储能系统共同作为启动电源并分批次启动风电场内的所有风电机组;风电场启动后,进入第三阶段:风电场、储能系统、柴油发电机和光伏电站共同作为电源,启动火电厂。本发明具有启动速度快,运行稳定的优点,切实有效地减少了电网恢复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05846462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301866.5
申请日:2016-05-0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电场的黑启动协调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EMS系统、SCADA系统和风电场黑启动协调系统;采用该装置进行黑启动的步骤如下: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停电时,风电场黑启动协调系统通过接收到的EMS系统发送的各风机支路的实时监测数据和SCADA模块监测到的储能装置负荷信息,判断是否满足采用风机进行黑启动的条件。在采用风机进行黑启动的前提下,通过EMS系统和SCADA系统搜集整个风电场内数据,并通过风电场黑启动协调系统与EMS系统和SCADA系统的交互对整个黑启动过程进行控制,从而完成整个黑启动过程。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风电场黑启动的成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743094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257973.2
申请日:2016-04-22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连云港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东南大学
IPC: H02J3/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网需求响应控制系统,其包括主站、若干子站、若干智能终端和若干智能负荷,所述主站、若干子站、若干智能终端有线连接,智能终端与若干智能负荷通过无线连接;所述智能终端采集数据发送给子站;子站数据发送给主站;主站统计该地区负荷总量和可控负荷总量,检测线路状态和变压器负载率;当电网需求响应或变压器、线路过载时,主站计算负荷削减量,将负荷削减任务分配给各个子站;子站根据居民可控负荷量,将负荷削减任务分配给各个居民用户的智能终端;智能终端根据居民的用电舒适度,动态分配智能负荷的用电优先级,实现需求响应的同时保证居民的用电舒适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740528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055345.6
申请日:2016-01-2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同步方式的电力通信联合仿真平台及其同步方法,采用电力系统仿真工具、通信系统仿真工具和仿真同步模块构成的联合仿真平台;本发明根据同步方式触发条件选择所述电力系统仿真工具和所述通信系统仿真工具之间的同步方式。本发明能够在电力通信联合系统稳态时采用全局步长式进行快速仿真,而在出现电力系统故障时间或者通信系统事件时采用步进式进行精确仿真。该平台兼顾了仿真精度和速度,有助于研究电力通信系统交互影响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740527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055323.X
申请日:2016-01-2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通信系统联合仿真平台及其同步方法,电力系统仿真工具对电力系统进行连续时步仿真,采集每一步仿真数据,并将其打上仿真时间标签传输至仿真同步模块;通信系统仿真工具对通信系统进行离散时步仿真,并将每一步仿真结果打上仿真时间标签传输至仿真同步模块;仿真同步模块分别接收电力系统仿真数据和通信系统仿真结果,根据电力系统仿真数据切换仿真同步时间窗,从而控制两个仿真工具的数据交换时间。本发明能够在联合仿真平台稳态时采用宽时间窗进行仿真,而在出现电力系统故障时间或者通信系统故障联合仿真平台进入动态过程时采用窄时间窗进行精确仿真,兼顾了仿真精度和速度,有助于提高电力通信联合仿真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739324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057070.X
申请日:2016-01-2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5B1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实时仿真平台,包括电力物理系统实时仿真器、信息系统仿真器以及控制中心仿真器;所述电力物理系统实时仿真器与所述信息系统仿真器通信连接,所述信息系统仿真器与所述控制中心仿真器通信连接;采用本发明的仿真平台和仿真方法,通过控制中心仿真器在电力物理系统实时仿真器和信息系统实时仿真器之间进行实时数据传输,可以对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进行高精度实时仿真,而现有仿真平台架构和仿真方法不具备高精度下实时仿真的能力。从而采用该平台和方法能够精确地分析信息通信系统对电力系统的影响,验证智能电网广域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186569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680946.1
申请日:2015-10-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电场参与电网黑启动时选择恢复路径的方法,步骤10)当停电时,判断是否采用风电场作为黑启动电源;步骤20)启动风电场中移动柴油发电车,建立恒定的频率和电压;步骤30)启动风电场中的部分风电机组辅机和火电厂中容量最大的一台辅机;步骤40)启动一部分双馈风机,移动柴油发电车和该部分双馈风机发电功率为所有双馈风机辅机供电;步骤50)启动另一部分双馈风机,火电厂中最大容量的辅机与风电场形成区域内功率平衡的系统;步骤60)逐步启动火电厂其余辅机,最终启动大容量火电机组,对外逐步恢复电网。该方法克服现有风电场参与电网黑启动中,黑启动电源不稳定及需要配置储能设施后造成的巨大投资。
-
公开(公告)号:CN105184029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726851.9
申请日:2015-10-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通信非实时混合仿真平台及仿真方法,以实现电力通信复合系统的混合仿真,考虑了复合系统混合仿真中的时间同步问题,采用计算机数据结构中缓存、回滚的思想,通过信息通信仿真系统对电力仿真系统的中断控制,来确保复合系统的运算精度和速度。与已有的复合系统仿真方法相比,新提出的方法仿真效率更高,精度更优,能较好地反应出电力系统与通信系统间的动态交互特性。研究基于状态缓存的电力与信息通信混合仿真平台时间同步方法既有助于研究电力系统与通信系统的交互影响特性,也有益于制定智能信息化电网中的安全稳定控制策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