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82664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588897.8
申请日:2024-05-13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联合循环机组的Z型布置系统,包括有燃气进线和燃气出线,燃气进线与燃气出线之间连接有若干输气线路,所述输气线路上设置有计量单元,各个所述输气线路之间连接有交互线路,所述交互线路设置在对应两个输气线路上的计量单元之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联合循环机组的Z型布置系统及其校准方法,能够在不停气状态下,进行在线的计量单元校准,同时能够做到多条线路之间的比对校准,提高在线校准的准确性,减少校准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1485961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010279040.X
申请日:2020-04-10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带抽汽回热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力系统,主要包括发电机、汽轮机及余热锅炉,余热锅炉的高压汽包出口通过主蒸汽管道与所述汽轮机高压缸的进口连接,余热锅炉的中压汽包出口通过热再热蒸汽管道与汽轮机中压缸的进口连接,余热锅炉的低压汽包出口通过低压蒸汽管道与汽轮机低压缸的进口连接,所述汽轮机高压缸的出口通过冷再热蒸汽管道与中压汽包的出口连接,汽轮机低压缸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凝汽器连接;所述主蒸汽管道上通过设置有高压旁路阀的第一支路与冷再热蒸汽管道连接,所述热再热蒸汽管道上通过设置有中压旁路阀的第二支路与凝汽器连接,所述低压蒸汽管道上通过设置有低压旁路阀的第三支路与凝汽器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8547936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760343.1
申请日:2024-06-13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浙江浙能嘉华发电有限公司 , 浙江省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型烟囱,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在不影响烟囱整体结构强度和稳定的情况下,减小烟囱外筒直径,减小钢内筒壁厚,从而有效降低烟囱造价的一种组合型烟囱。它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烟囱外筒,其包括位于下部的外筒主体及位于上部的外筒上段,外筒主体的下部设有内筒支撑平台;钢内筒,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内筒上段、内筒悬挂段与内筒支承段,其中,内筒上段位于外筒上段内,且外筒上段内壁与内筒上段外壁紧密结合为一体;内筒悬挂段位于外筒主体内,内筒悬挂段与外筒主体之间具有空隙;内筒支承段支撑在内筒支撑平台上。
-
公开(公告)号:CN118423705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652484.1
申请日:2024-05-24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补热装置的火电厂烟气余热利用系统,一种带补热装置的火电厂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包括设置有空气预热器的烟气排放系统,所述烟气排放系统包括梯度式余热利用系统,梯度式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烟气‑水换热部,烟气‑水换热部包括设置于空气预热器后的烟气换热器,烟气‑水换热部包括并联于空气预热器的分级式省煤组件;空气‑水换热部;水‑水换热部,水‑水换热部根据烟气‑水换热部提供的热量大小提供智能热量补偿;所述烟气‑水换热部与空气‑水换热部将向锅炉的送风温度提高,所述水‑水换热部辅助调整向汽轮机的凝结水温度。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将锅炉送风温度提高后,能有效缓解空预器的冷端腐蚀。
-
公开(公告)号:CN118312735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255093.6
申请日:2024-03-06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0 , G06F18/25 , G06F18/2135 , G06F17/13 , G06N3/084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城市需水量预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城市需水量预测方法,解决了现有需水量预测方法不需要较多的数据但是由于实际用水系统非常复杂,影响用水需求的因素众多,在预测时难以充分考虑,加上城市需水量数据的时间系列较短造成这类方法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用水偏差较大的问题,通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识别需水主要影响因子,基于灰色关联理论优选单一预测方法,针对单一预测方法的局限性,采用变权组合预测模型对优选预测方法进行赋权,预测精度高于各单一预测方法及定权平均组合预测模型,提高了需水预测的合理性以及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211351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271388.2
申请日:2024-03-11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8 , G06F30/20 , G06F113/16 , G06F111/04 , G06F113/04 , G06F119/08 , G06F119/06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压网络电缆整体布线及选型方法、系统及介质,涉及配电网规划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目前的布线算法计算过程复杂且不能全面考虑影响因素的问题,方法为:以工程成本最低为目标,结合最大功率场景下的各安全约束,构建初始规划模型;通过优化求解对初始规划模型进行问题简化,得到简化后的规划模型;将简化后的规划模型转换为包含主问题和子问题的两阶段模型;根据Dijkstra算法和A*算法对上述的模型进行求解;本发明能够兼具目前布线算法的优点,对配电网络整体进行布线;在保证载流和电压安全约束的前提下,直接实现电源点到各网络末端的连接布线以及电缆截面积选择。
-
公开(公告)号:CN118040145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11772756.3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563 , H01M10/663 , H01M10/6568 , H01M10/6569 , H01M10/48 , H01M10/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中型站房式储能电站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解决目前部分风冷系统对电池簇采用外部冷却从而导致难以保证蓄电池得以冷却,影响蓄电池安全运行,也导致空调系统初投资及运行成本较大等问题。包括空调冷却模块,设置有冷水机组、冷却塔、若干循环泵,冷水机组一侧设置有自然冷却板式换热器;空调输配模块,设置有空气处理机组和风控单元以及若干传感器,通过空调冷却模块与空调输配模块的协调控制,根据电池簇内温度传感器监测的温度值与预设温度区间的关系,切换供冷模式,以达到良好供冷效果的同时降低成本。通过空气处理机组与电池散热风机保证蓄电池进行充分换热,保证其正常工作,具有供冷效果好、节能环保、稳定性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029431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11868996.3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力式毛石挡土墙的安全防护装置,包括重力式挡土墙,还包括护栏,重力式挡土墙顶部设有钢筋混凝土基础,护栏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基础上。本发明在重力式挡土墙顶部设置钢筋混凝土基础和护栏,钢筋混凝土基础稳定固定护栏,对重力式毛石挡土墙高地势一侧有人员活动的广场、路面位置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保护行人和车辆的安全。挡土墙顶部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和护栏的重量全部作用在重力式挡土墙顶部,增加重力式挡土墙的竖向荷载,对于重力式挡土墙的结构更有利,增强重力式挡土墙的稳定性。钢筋混凝土基础作为重力式挡土墙的一部分,将护栏和重力式挡土墙结合在一起,使其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增强其外立面的美观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020397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1711331610.X
申请日:2017-12-13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浙江大学 , 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1M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塔架风洞试验模型及其安装方法。本发明的输电塔架风洞试验模型,其包括多个主杆组和多个用于连接相邻主杆组的斜撑杆,每个主杆组包括至少两根上下对接的主杆;所述的主杆包括内管、套在内管上的中管和套在中管上的外管,中管和外管的背风一侧沿主杆长度方向均开有一条切口。本发明使输电塔风洞模型主杆外径能够按照具体试验要求进行快速变换,可达到风洞试验中快速变换输电塔模型密实度的目的和要求,实现塔架风洞试验模型快速变截面、变形式、变密度优点,减少试验过程中的材料准备、模型制作安装的时间,缩短试验周期,极大地提高试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443424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391464.5
申请日:2023-10-24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n、Co单原子对改性氮化碳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硫脲和硫酸钴加入到乙醇水溶液中,然后恒温搅拌蒸干处理;(2)将蒸干后的混合物冷却至室温,然后研磨处理,得到淡蓝色粉末;(3)将淡蓝色粉末和Mn‑MOF混合,然后研磨处理,得到预混料粉末;(4)将预混料粉末置于带盖坩埚中,于马弗炉加热,降温后研磨处理,得到所述Mn、Co单原子对改性氮化碳光催化剂。本发明通过预组装‑热聚合的方式构建了双单原子对掺杂的石墨相氮化碳,单原子负载量更高,电子转移通路增加更多,相比于原始氮化碳和单一原子掺杂,催化剂产氢效率及污染物降解效率显著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