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敏水凝胶在提高混凝土抗冻融性能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316192B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610658369.0

    申请日:2016-08-11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温敏水凝胶在提高混凝土抗冻融性能中的应用,混凝土制备原料包括温敏水凝胶、水泥、集料和水,本发明在混凝土中掺入温敏水凝胶,可在不影响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前提下,明显降低混凝土的质量损失,提高混凝土的抗破坏强度。通过温敏水凝胶释水而促进混凝土内水泥颗粒的水化进程,增大混凝土密实度,从而提高混凝土抗冻性。在混凝土中掺入温敏水凝胶,通过温敏水凝胶的高低温相变产生的体积膨胀和收缩,抵抗混凝土的体积收缩和膨胀,实现混凝土抗冻性能的改善。

    一种憎水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96476B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610782317.4

    申请日:2016-08-30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憎水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该憎水微胶囊囊芯采用憎水材料,囊壁为具有官能团的笼型聚倍半硅氧烷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或聚苯乙烯的复合材料,憎水材料为甲基硅油、甲基硅酸钠、有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或有机硅氧烷。本发明的憎水微胶囊,在混凝土碱性条件下,其壁材逐渐变薄,直至慢慢破裂,缓慢释放憎水微胶囊内部的憎水材料,能够人为控制憎水程度,明显提高水泥混凝土的抗渗能力。同时,憎水微胶囊由于在水泥混凝土拌和和水化初期并未破裂,因此不影响混凝土中水泥的正常水化,具有官能团的笼型聚倍半硅氧烷材料的触发作用,能够与混凝土中的组分反应生成二次产物,从而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温敏水凝胶在提高混凝土抗干缩开裂性能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278030B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610656850.6

    申请日:2016-08-11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温敏水凝胶在提高混凝土抗干缩开裂性能中的应用,混凝土制备原料包括温敏水凝胶、水泥、集料和水。该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为先制备温敏水凝胶,再将集料与水泥拌合均匀,最后加入温敏水凝胶和水,拌合均匀,即可制得混凝土。本发明使用的自制温敏水凝胶为轻度交联高分子,释水后聚合成薄膜,不会在水泥混凝土中留下孔洞,提高混凝土抗开裂性能的同时不影响水泥混凝土的其他性能。混凝土初始体积含水率随温敏水凝胶掺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温敏水凝胶的掺入增强了混凝土的储水能力,混凝土的吸水率随凝胶掺入量的增加而降低,说明温敏水凝胶的掺入降低了混凝土中毛细孔的连通性。

    一种地铁站直膨式蒸发冷凝热泵空调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88108A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810041060.6

    申请日:2018-01-1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站直膨式蒸发冷凝热泵空调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包括空调机房、送风道及排风道,其中,空调机房内设置有空调器及膨胀节流阀,排风道内设置有压缩机、四通换向阀、蒸发式冷凝器、压缩机及气液分离器,其中,气液分离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的入口相连通,压缩机的出口与四通换向阀的第一个开口相连通,气液分离器的入口与四通换向阀的第二个开口相连通,四通换向阀的第三个开口经膨胀节流阀与空调器的入口相连通,四通换向阀的第四个开口与蒸发式冷凝器的出口相连通,空调器的出口与蒸发式冷凝器的入口相连通,该系统及其工作方法能够避免安装冷却塔,并且换热效率较高,同时能够用于制冷及制热。

    一种城市道路交通多余碳排放指数获取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921383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573455.0

    申请日:2018-06-0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nventor: 沈童 刘加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道路交通多余碳排放指数的获取方法和系统,首先获取城市待研究区域内的所有路径,计算道路实时通行速度,再根据通行速度转译为碳排放率,最后根据碳排放率计算得到每条路段的对于碳排放指数。本发明的方法基于开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利用地图Web数据服务API实时获取城市道路交通数据,本发明利用开源数据获取实时道路车行速度并转译为碳排放量的方法,降低了城市道路交通碳排放量数据采集的难度并提高了数据的准确度;弥补了现阶段通过仪器获取城市交通碳排放量参数难度大,干扰因素多的缺陷,提升了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相关要素与交通状况时序规律的准确性。

    一种城市道路交通多余碳排放指数获取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921383B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810573455.0

    申请日:2018-06-0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nventor: 沈童 刘加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道路交通多余碳排放指数的获取方法和系统,首先获取城市待研究区域内的所有路径,计算道路实时通行速度,再根据通行速度转译为碳排放率,最后根据碳排放率计算得到每条路段的对于碳排放指数。本发明的方法基于开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利用地图Web数据服务API实时获取城市道路交通数据,本发明利用开源数据获取实时道路车行速度并转译为碳排放量的方法,降低了城市道路交通碳排放量数据采集的难度并提高了数据的准确度;弥补了现阶段通过仪器获取城市交通碳排放量参数难度大,干扰因素多的缺陷,提升了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相关要素与交通状况时序规律的准确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