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295023A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1110164173.3
申请日:2011-06-18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IPC: B62D6/00 , B62D101/00 , B62D12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适用于纯电动车汽车的EPS转向助力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由整车控制器读取车辆驱动电机转速脉冲信号,整车控制器根据输入的车辆驱动电机转速脉冲信号进行换算并产生车速CAN信号;(2)通过一个信号转换模块将车速CAN信号转换为EPS转向助力控制器所需要的车速变频脉冲模拟信号和发动机转速变频脉冲模拟信号;(3)由EPS转向助力控制器接收信号转换模块发出的模拟车速变频脉冲信号和发动机转速变频脉冲信号,控制EPS转向助力电机工作,从而精准地为单一档位减速器的纯电动汽车提供转向助力。
-
公开(公告)号:CN102251853A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1110175127.3
申请日:2011-06-27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汽车动力系统用发动机与电机集成结构,其包括发动机和电机。在发动机的后端即曲轴伸出孔一端采用一连接板通过螺栓与电机进行连接,连接板与发动机连接一侧与曲轴伸出孔周边结合的部位为油封结构,并在对应曲轴伸出孔位置有一大于发动机曲轴外径的通孔,使得发动机曲轴可以从孔中穿过,连接板的另外一侧连接电机。本发明通过连接板连接发动机和电机,连接板还起到发动机油封和密封电机的作用,使得整个集成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不仅可以起到过渡联结作用,解决发动机油底壳突出而与电机连接端面干涉的问题,还可以同时起到发动机油封及密封电机的作用,特别适合用于两串联机构之间的过渡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0561152C
公开(公告)日:2009-11-18
申请号:CN200810069524.0
申请日:2008-03-31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混合动力车用动力电池组的温度检测系统,包括温度采集模块、A/D转换模块、数据处理及控制模块数据处理及控制模块数据处理及控制模块数据处理及控制模块数据处理及控制模块和通讯模块。温度信号由热电偶线传出,控制芯片接收温度的模拟信号后进行相应的模数转换后通过串口输出,本系统采用120路的多路温度采集,每个电池小模块上都分布了一个温度传感器,这样就能准确的测出每个小电池块的温度分布,进而可以采用的相的散热措施,尽量使动力电池的温度分布均匀。采用了4块芯片,其中一个当主芯片,另外的三个当从芯片。采集的数据都是通过串口传输出去。本系统设计简单,成本低,投资少,使用方便,值得推广和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273449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0903827.8
申请日:2022-07-28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俊
IPC: G08G1/00 , G08G1/0968 , G08G1/0969 , G01C21/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队集合节点确认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中,车队集合节点确认方法包括:获取车队终点位置、领航车辆对应的正向起点位置和掉队车辆对应的反向起点位置;根据车队终点位置和所述正向起点位置生成所述领航车辆的若干行驶路线,并构建用于估计行驶时间的估价函数,其中,所述行驶路线上包括多个中间节点;将车队终点位置、正向起点位置输入所述估价函数进行计算,得到领航车辆经过各所述中间节点到达所述车队终点位置的第一函数值,并将车队终点位置、所述反向起点位置输入所述估价函数进行计算,得到所述掉队车辆经过各所述中间节点到达所述车队终点位置的第二函数值。本方案有利于掉队车辆快速的与车队中其它车辆汇合。
-
公开(公告)号:CN115826461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497464.9
申请日:2022-11-27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俊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领域,提供一种基于脑电控制的头枕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枕系统包括柔性头枕部、脑电信号采集模块、脑电信号处理模块、车机中控模块和多个车载设备控制模块,其中:柔性头枕部安装在车辆主驾驶座椅的顶端;脑电信号采集模块安装在柔性头枕部内,用于采集驾驶员的脑电信号,并将脑电信号传输至脑电信号处理模块;脑电信号处理模块用于采用预设策略从脑电信号中获取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传输至车机中控模块,其中,不同的控制指令对应不同的车载设备控制模块。本申请中的头枕系统将车辆上的头枕与脑电控制技术相结合,不仅能够将脑电控制技术应用到车辆上,提升车辆的智能化程度,同时也便于驾驶员使用,提升驾驶员的驾乘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02368572B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1110378810.7
申请日:2011-11-24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IPC: H01M10/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组,包括动力电池(1)和冷却装置,其中:冷却装置包括:输送冷却液的外部冷却管路;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1)底部的冷却板(2)设置在所述冷却板(2)上且与所述输送冷却液的外部冷却管路相通的多条冷却主管路(3);设置在所述冷却板(2)上且连通多条所述冷却主管路的多条冷却分管路(4)。本发明提供的冷却装置通过对冷却液的流速进行控制和更换不同的冷却液实现了进一步优化动力电池组冷却效果的目的,有效的降低了降温死角出现的几率,提高了动力电池组的工作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251424A
公开(公告)日:2008-08-27
申请号:CN200810069524.0
申请日:2008-03-31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用动力电池组的温度检测系统,包括温度采集模块、A/D转换模块、数据处理及控制模块数据处理及控制模块数据处理及控制模块数据处理及控制模块数据处理及控制模块和通讯模块。温度信号由热电偶线传出,控制芯片接收温度的模拟信号后进行相应的模数转换后通过串口输出,本系统采用120路的多路温度采集,每个电池小模块上都分布了一个温度传感器,这样就能准确的测出每个小电池块的温度分布,进而可以采用的相的散热措施,尽量使动力电池的温度分布均匀。采用了4块芯片,其中一个当主芯片,另外的三个当从芯片。采集的数据都是通过串口传输出去。本系统设计简单,成本低,投资少,使用方便,值得推广和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30306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17807.7
申请日:2023-03-28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俊
IPC: G06F11/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SOA架构的自动化单元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待测单元;根据待测单元建立初始测试工程,其中,初始测试工程包括初始测试用例;将预设的测试用例信息导入初始测试用例,获得目标测试工程;运行目标测试工程,生成测试报告。本发明能够对基于SOA框架的单元测试各步骤逐级分解,将测试工程的搭建自动化,批量生成测试工程,同时将测试配置和报告生成的步骤自动化,批量进行单元测试,批量生成测试报告,将重复性的耗时工作流水化执行;使得技术人员能够摆脱掉复杂且繁琐的任务项,更加专注于设计单元测试案例的正确性和完备性,从而提高单元测试的效率和测试结果的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648861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050153.8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俊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调节胎压的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半导体制冷片,用于产生电能,用于调节轮胎内的温度;电能储存装置,用于储存电能,用于给半导体制冷片供电;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环境压强和胎压;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轮胎内温度、轮胎表面温度和环境温度;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控制半导体制冷片调节温度,进而调节所述车辆轮胎的胎压;所述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能储存装置和半导体制冷片均电连接。使用时控制器会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和压力数据,控制半导体制冷片发电,制冷或制热,从而改变车胎内的温度,进而自动调节胎压。
-
公开(公告)号:CN115623644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289557.2
申请日:2022-10-20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俊
IPC: H05B47/125 , H05B47/11 , H05B47/10 , H05B47/155 , H05B45/10 , H05B45/20 , H05B47/165 , F21V21/14 , F21W106/00 , F21Y115/1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内阅读灯的控制系统、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其中,包括:可调阅读灯;调节组件,用于调节可调阅读灯照射范围、色温和/或亮度;采集组件,用于采集车辆的车内图像;控制组件,用于基于车内图像识别待照射目标的照射需求区域和所处位置,并对待照射目标的照射需求区域和所处位置匹配最佳色温、最佳亮度和/最佳照射范围,且按照最佳色温、最佳亮度和/最佳照射范围控制调节组件执行相应的调节动作,以驱动可调阅读灯为待照射目标照明。本申请通过摄像头识别阅读灯照射目标,获取亮度等信息,调节车内智能阅读灯,并对焦到目标上,从而保证目标获得合适的照射面积、亮度、色温,极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保障了用户行车的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