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74084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340775.8
申请日:2022-04-0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F24S20/20 , F24S30/425 , F24S50/20 , F24S40/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追踪型自调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集热板和光线追踪机构,光线追踪机构包括了光线追踪装置、驱动机构和控制模块;光线追踪装置,包括多个沿着所述太阳能集热板俯仰和水平转动的方向排布的光线追踪模块,其中一光线追踪模块位于太阳能集热板的中心处,各光线追踪模块能感知照射其上的光线强度;所述控制模块用于依照各光线追踪模块感知到的光线强度,发出让太阳能集热板向感知到的光线强度更大的光线追踪模块所在的方向水平或俯仰转动的指令,直至位于太阳能集热板的中心处光线追踪模块感知到的光线强度大于其他所有光线追踪模块;驱动机构与太阳能集热板连接,用于依照控制模块的指令驱动太阳能集热板水平和俯仰转动。
-
公开(公告)号:CN114680849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210350798.7
申请日:2022-04-0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A61B5/0205 , A61B5/01 , A61B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多层次特异生理指标评估室内人员热舒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获取室内人员信息;2)测量得到收缩压和舒张压;3)根据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大小将室内热环境分为热环境类型I‑III;4)热环境类型I时,通过心率变异性参数对室内环境的热舒适性进行评价;室内热环境为热环境类型II时,通过皮肤温度和汗液引起的温度变化情况共同对室内环境的热舒适性进行评价;室内热环境为热环境类型III时,通过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参数对室内环境的热舒适性进行评价。本发明不完全依赖于测试人员的主观感受,同时避免单一生理参数在不同热环境下不稳定而导致的测量精度不够的问题,大大提高整体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674027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210340797.4
申请日:2022-04-0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F24S1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蓄热供热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空气源与太阳能辅助型蓄热供热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通的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空气双源热泵机组、蓄热水箱和用户端;太阳能集热器用于吸收太阳能以加热循环介质;太阳能/空气双源热泵机组用于在接入的已加热的循环介质的协助下将低温空气中的热量交换到蓄热水箱中的循环介质中,或者仅将低温空气中的热量交换到蓄热水箱中的循环介质中;用户端用于利用所述蓄热水箱内的循环介质的热量为用户供暖;还包括循环选择机构;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供暖方法,解决了单一太阳能供暖系统无法为室内提供稳定可靠的热源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674084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0340775.8
申请日:2022-04-0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F24S20/20 , F24S30/425 , F24S50/20 , F24S40/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追踪型自调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集热板和光线追踪机构,光线追踪机构包括了光线追踪装置、驱动机构和控制模块;光线追踪装置,包括多个沿着所述太阳能集热板俯仰和水平转动的方向排布的光线追踪模块,其中一光线追踪模块位于太阳能集热板的中心处,各光线追踪模块能感知照射其上的光线强度;所述控制模块用于依照各光线追踪模块感知到的光线强度,发出让太阳能集热板向感知到的光线强度更大的光线追踪模块所在的方向水平或俯仰转动的指令,直至位于太阳能集热板的中心处光线追踪模块感知到的光线强度大于其他所有光线追踪模块;驱动机构与太阳能集热板连接,用于依照控制模块的指令驱动太阳能集热板水平和俯仰转动。
-
公开(公告)号:CN114680849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210350798.7
申请日:2022-04-0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A61B5/0205 , A61B5/01 , A61B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多层次特异生理指标评估室内人员热舒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获取室内人员信息;2)测量得到收缩压和舒张压;3)根据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大小将室内热环境分为热环境类型I‑III;4)热环境类型I时,通过心率变异性参数对室内环境的热舒适性进行评价;室内热环境为热环境类型II时,通过皮肤温度和汗液引起的温度变化情况共同对室内环境的热舒适性进行评价;室内热环境为热环境类型III时,通过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参数对室内环境的热舒适性进行评价。本发明不完全依赖于测试人员的主观感受,同时避免单一生理参数在不同热环境下不稳定而导致的测量精度不够的问题,大大提高整体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674027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340797.4
申请日:2022-04-0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蓄热供热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空气源与太阳能辅助型蓄热供热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通的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空气双源热泵机组、蓄热水箱和用户端;太阳能集热器用于吸收太阳能以加热循环介质;太阳能/空气双源热泵机组用于在接入的已加热的循环介质的协助下将低温空气中的热量交换到蓄热水箱中的循环介质中,或者仅将低温空气中的热量交换到蓄热水箱中的循环介质中;用户端用于利用所述蓄热水箱内的循环介质的热量为用户供暖;还包括循环选择机构;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供暖方法,解决了单一太阳能供暖系统无法为室内提供稳定可靠的热源的技术问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