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致变色多波段兼容红外隐身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064859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236375.1

    申请日:2024-03-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致变色多波段兼容红外隐身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红外隐身薄膜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红外隐身材料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应用面窄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致变色多波段兼容红外隐身薄膜,由上至下依次为ZnS材料层、VO2材料层、Si材料层和Ag衬底层。本发明红外隐身薄膜具有红外发射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特性,能够根据环境温度变化自适应可逆调节薄膜发射率,具有3~5μm和8~14μm双红外波段隐身功能,在非红外探测波段5~8μm波段具有较高发射率,能够实现隐身目标在此波段的散热功能。本发明红外隐身薄膜具有结构简单、制备方法便捷的特点,薄膜可大面积覆盖在目标表面,有利于大规模推广。

    一种基于量子进化粒子群的绝对瓦斯涌出量预测模型

    公开(公告)号:CN119089773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133106.9

    申请日:2024-08-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量子进化粒子群的绝对瓦斯涌出量预测模型,所属瓦斯涌出量预测技术领域,包括:利用多重相空间重构法重建瓦斯涌出量相关影响因素的时间序列,并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利用量子粒子群算法优化预测模型超参数;建立绝对瓦斯涌出量预测模型;对绝对瓦斯涌出量预测模型量子超参数优化;对建立的绝对瓦斯涌出量预测模型进行检验;通过多个绝对瓦斯涌出量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重时间序列重构,利用量子粒子群算法对基于径向基函数的SVM模型进行超参数优化建立绝对瓦斯涌出量预测模型,且本发明的绝对瓦斯涌量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收敛性和更高的预测精度,有效地提高了矿井下绝对瓦斯涌出量预测的准确性。

    一种直流微电网并网逆变器的虚拟惯性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76961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1149616.5

    申请日:2024-08-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流微电网并网逆变器的虚拟惯性控制方法,所属并网逆变器控制技术领域,包括:在并网逆变器的常规矢量控制基础上,加入虚拟直流电机控制模块(VDCM模块);通过VDCM模块模拟直流电机的运动方程和电动势方程,以增加并网逆变器的惯性和阻尼特性;建立小信号模型;在VDCM模块中加入微分补偿环节,以改善并网逆变器的动态响应能力;通过调整VDCM模块的虚拟惯性系数和虚拟阻尼系数,优化直流微电网的稳定性;本发明通过在VDCM的虚拟惯性环节前向通道中引入微分环节,提高系统动态响应速度。建立并网逆变器小信号模型,分析虚拟惯性系数、阻尼系数和微分系数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范围。

    宽频带电网谐波追踪抑制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41004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895947.3

    申请日:2024-1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宽频带电网谐波追踪抑制方法,其将自适应锁相环模块应用于级联双二阶广义积分器中,构建自适应级联双二阶广义积分器锁相环模型;将宽频带电网电压输入自适应级联双二阶广义积分器锁相环模型,基于宽频带电网电压的基波频率对自适应锁相环模块中的参数进行实时修正,自适应改变锁相环的带宽,得到跟随宽频带电网频率变化的电网自适应频率;基于电网自适应频率,自适应级联双二阶广义积分器锁相环模型自宽频带电网电压的谐波中提取出随宽频带电网频率变化的谐波频率的正交分量及正负序分量,通过将提取出的正交分量反馈给谐波相减模块对宽频带电网电压中的谐波进行抑制,实现较好的谐波提取抑制效果。

    一种风光储直流微电网的协调控制策略

    公开(公告)号:CN118659335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1151746.2

    申请日:2024-08-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光储直流微电网的协调控制策略,所属电网控制技术领域,包括S1:分别对并网自由模式下直流微电网的运行模式和并网调度模式下直流微电网的运行模式进行分析;S2:建立并网运行的直流微网控制模型,所述并网运行的直流微网控制模型包括光伏发电系统控制模型、风力发电系统控制模型、储能系统控制模型、并网变换器控制模型、微网内负载管理控制模型和并网运行直流微电网的能量协调控制模型;S3:建立并网运行风光储直流微电网的仿真模型。该申请通过MPPT和LPTC控制模式的应用,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可以根据实际工作条件调整功率输出,优化能源利用。

    一种基于自动导航技术的煤矿排土场植被修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56463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527743.8

    申请日:2024-04-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自动导航技术的煤矿排土场植被修复方法,属于煤矿排土场植被修复领域,本发明通过利用Landsat遥感影像、GPS、GLONASS北斗和机器人技术,结合生态恢复与重建,对煤矿排土场植被进行标准化规范、简化步骤、降低成本,从而加快植被恢复的速度和质量,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方法恢复的排土场都得到了较好的修复。对排土场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修复,使得退化排土场的修复效果更优,使其接近原有排土场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

    封闭储煤仓通风系统节能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358902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545722.9

    申请日:2024-05-0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封闭储煤仓通风系统节能装置,涉及煤矿类物料的储存领域,包括通风框架,所述通风框架的内部设有容纳腔,所述通风框架正面顶部与底部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板一侧的通孔内贯穿连接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贯穿支撑板一侧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贯穿连接有压紧块,通过驱动输出齿轮控制输入齿轮的旋转方向,从而控制牵动杆的开与合,当检测到仓内氧气含量过高时,控制驱动电机使其输出齿轮逆向旋转,随后两边的密封框门缓慢打开到规定的角度后停止,从而可以降低仓内氧气含量,并通过V型内腔控制气体的流向以及流量,避免氧气含量高造成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的情况。

    一种风光储直流微电网的协调控制策略

    公开(公告)号:CN118659335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151746.2

    申请日:2024-08-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光储直流微电网的协调控制策略,所属电网控制技术领域,包括S1:分别对并网自由模式下直流微电网的运行模式和并网调度模式下直流微电网的运行模式进行分析;S2:建立并网运行的直流微网控制模型,所述并网运行的直流微网控制模型包括光伏发电系统控制模型、风力发电系统控制模型、储能系统控制模型、并网变换器控制模型、微网内负载管理控制模型和并网运行直流微电网的能量协调控制模型;S3:建立并网运行风光储直流微电网的仿真模型。该申请通过MPPT和LPTC控制模式的应用,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可以根据实际工作条件调整功率输出,优化能源利用。

    一种直流微电网并网逆变器的虚拟惯性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76961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149616.5

    申请日:2024-08-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流微电网并网逆变器的虚拟惯性控制方法,所属并网逆变器控制技术领域,包括:在并网逆变器的常规矢量控制基础上,加入虚拟直流电机控制模块(VDCM模块);通过VDCM模块模拟直流电机的运动方程和电动势方程,以增加并网逆变器的惯性和阻尼特性;建立小信号模型;在VDCM模块中加入微分补偿环节,以改善并网逆变器的动态响应能力;通过调整VDCM模块的虚拟惯性系数和虚拟阻尼系数,优化直流微电网的稳定性;本发明通过在VDCM的虚拟惯性环节前向通道中引入微分环节,提高系统动态响应速度。建立并网逆变器小信号模型,分析虚拟惯性系数、阻尼系数和微分系数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范围。

    一种Sn中掺杂ZnSe的薄膜光伏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53816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664988.5

    申请日:2024-05-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伏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Sn中掺杂ZnSe的薄膜光伏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准备材料:准备Sn靶材与ZnSe靶材;S2:制备薄膜:使用磁控溅射法,将混合后的靶材均匀地涂覆在适当的基底上;S3:热处理:将涂覆有靶材的基底放入加热设备中,进行热处理,在热处理过程中,Sn靶材会均匀地掺杂在ZnSe靶材中;本发明通过磁控溅射法利用磁场来提高等离子体的密度和靶材的溅射率,从而加快薄膜的生长速度,磁控溅射还可以有效减少靶材的“非目标”溅射损耗,提高靶材的利用率,通过精确调控磁场强度和分布,实现更均匀、更紧密结合的薄膜结构,磁控溅射技术具有高效率、高材料利用率和优良的膜层质量控制的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