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45948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256683.0
申请日:2024-03-06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一种矿用固废基注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矿用注浆材料和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注浆材料按照重量份计为:稻壳灰10份、粉煤灰30~60份、矿渣30~60份、0.5~3mm的河沙20~50份、NaOH颗粒4~8份,水玻璃模数1.6份,将胶凝材料混合搅拌均匀,再倒入NaOH、水和水玻璃混合溶液,可制得注浆材料。本发明利用固废基材料减少了其对环境的污染以及最大限度提高了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并且采用河沙作为骨料,提高了注浆材料的密实度、强度以及抗渗性,最终制备出流动性好、凝结时间短、早期强度高的矿用注浆材料。该材料可应用到矿山的涌水领域,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164722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306503.5
申请日:2024-03-18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尾矿复合活化及制备膏体充填材料方法,属于充填材料技术领域。首先将石墨尾矿进行烘干,分为两份,取其中一份直接作为骨料,另一份用作制备胶凝材料;取其中一份进行复合活化(热活化和机械活化),并加入粉煤灰、高炉矿渣混合搅拌均匀,制成胶凝材料,其中胶凝材料配比为:粉煤灰为固定掺量10%、活化后石墨尾矿粉:高炉矿渣为:0.6~1;石墨尾矿骨料与胶凝材料混合搅拌骨胶比为:3~5,将混合材料与碱激发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制成膏体充填材料。石墨尾矿经过复合活化后制备的膏体充填材料具有流动性,成本低,减轻石墨尾矿库堆积造成的环境生态问题,为石墨尾矿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16217135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553036.3
申请日:2022-12-06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IPC: C04B28/00
Abstract: 一种碱激发磷渣膏体充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膏体充填材料技术领域。充填体胶凝材料为磨细磷渣75‑85%,矿渣15‑25%,质量浓度为82%,碱性激发材料赤泥用量为胶凝材料总质量的10‑40%,NaOH用量为胶凝材料总质量的4‑8%,将胶凝材料和碱激发材料赤坭混合搅拌均匀,再加入尾砂搅拌,最后倒入NaOH与水混合溶液,可制得充填体材料料浆。本发明利用磷渣微粉的火山灰活性和微集料填充效应,可以有效替代水泥,提高了固体废弃的利用率,也达到了可控低强度材料的强度要求和流动性要求。该料浆可应用到采空区回填及充填开采领域,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804743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227059.9
申请日:2022-03-08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IPC: C04B28/02
Abstract: 一种掺有生物质与煤混燃灰的充填材料制备及其配比方法,属于膏体充填技术领域,其中充填材料为矿渣20~40份、混燃灰60~80份、加入以质量计的煤矸石300份~400份,水72~100份,以质量浓度为80%~82%;骨胶比为3~4;细矸率为40%~50%为范围混合均匀,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低成本、低污染、高性能的生物质与煤混燃灰地聚物充填体,不仅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制备的新型膏体充填材料在解决采空区地表塌陷问题作用重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370699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640408.5
申请日:2021-06-08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IPC: B43M9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讲台上安装的粉笔处理盒,涉及教学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粉笔存放仓、粉笔处理仓、黑板擦清理仓、粉灰收集仓、抗滑胶垫和分隔板等,粉笔处理仓与黑板擦清理仓通过分隔板隔开;本发明可优先考虑配置安装在教室的讲台上,在粉笔存放仓中可整盒装入粉笔,通过推拉板带动的松紧布和倾斜的存放仓底板可以实现单支粉笔的有序挤出,通过在粉笔处理仓中的切刀可给单支粉笔切出新面,增大粉笔和黑板间的摩擦力,通过在黑板擦清理仓中来回滑动推拉板可实现对黑板擦上粉笔灰的清理,通过粉灰清理仓可以实现对掉落的粉笔灰和碎粉笔头的集中清理;对于粉笔资源、教室的环境卫生以及师生的身体健康均有一定的好处。
-
公开(公告)号:CN107843502A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711007194.8
申请日:2017-10-25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场耦合的动力扰动岩石蠕变试验机及试验方法,试验机包括主体钢结构和蠕变测试装置,主体钢结构包括支撑柱,焊接于支撑柱底部的支撑底座和与支撑柱垂直铰接的主梁;支撑柱顶部垂直固定连接一方形连接杆,方形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螺栓活动连接一直管,直管可沿水平线旋转;直管上套设扰动套筒板;主梁可沿与支撑柱的垂直铰接处在竖直平面内转动;主梁远离所述支撑柱的一端设有逐级加载托盘,逐级加载托盘上放置砝码,用于提供初始力矩;岩石蠕变试验机还包括固定承台,固定承台内设置有可沿固定承台内壁上下伸缩的活动承台;活动承台上部连接腐蚀槽,待测岩石试件放置于腐蚀槽内中心位置;腐蚀槽内还设有恒温加热器。
-
公开(公告)号:CN103226080A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310088920.9
申请日:2013-03-20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岩石破坏强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文使用神经网络在单轴及三轴加载情况下对岩石强度准则进行研究。将搜集来的各种岩石相关数据随机划分成训练和验证子集。将抗压强度和最小主应力作为输入值,最大主应力值作为输出值训练神经网络。使用训练后的神经网络预测试验岩体破坏时的,主要包括实验数据分析和基于ANN的最大主应力值预测。本发明表明神经网络预测结果的均方差减小了30%-40%,决定系数增加了0.05-0.08,更接近于1。使用ANN对岩石强度进行预测能适应的加载范围较宽,适合岩石种类多变的复杂非线性情况,灵活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8271064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488029.2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业固废的再利用和低碳混凝土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碱激发钢铁固废基低碳混凝土材料及制备方法。该低碳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钢渣5‑15份,矿渣35‑45份,铁尾砂15‑45份、河砂45‑75份、天然碎石100份、氢氧化钠1.5‑2.5份、水玻璃7‑13份、减水剂0.8份,水20份。本发明提供的低碳混凝土,利用钢铁工业固废完全取代水泥和部分取代天然细骨料,通过实验对各组分的掺量优化。在矿渣和碱性激发剂的协同作用下改善了钢渣的体积膨胀性。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工作性能、环境效益。相比于传统水泥混凝土,避免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同时达到了低碳、低能耗的目的。对于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低碳混凝土领域,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253535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11577829.9
申请日:2022-12-06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IPC: C04B28/00 , C04B111/20 , C04B111/34
Abstract: 一种抑制冻胀变形的新型路面基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路面基层材料技术领域。路面基层材料为高炉矿渣20%,赤泥50%,电石渣30%,聚丙烯纤维用量为高炉矿渣、赤泥、电石渣总质量的0.3‑0.8%,碱激发材料为工业级NaOH,用量为高炉矿渣、赤泥、电石渣总质量的4%,用水量为高炉矿渣、赤泥、电石渣混合干料达到最佳含水率所需用水量,将所述材料依次拌合,机械压实后,就可制得一种抑制冻胀变形的新型路面基层材料。本发明利用赤泥、电石渣的碱性环境激发矿渣的火山灰活性,利用聚丙烯纤维较高的抗拉强度,抑制路基材料在低温环境中内部水分相变所产生的冻胀,有利于所述路基材料长期使用。该路基材料可应用于高寒地区和季东区,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205068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201429.6
申请日:2023-03-06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7 , G06N7/01 , G06F119/14 , G06F111/08
Abstract: 一种冻融岩石宏细观损伤本构模型的构建方法,涉及岩石损伤领域。该方法首先建立单裂隙岩石细观缺陷冻融受荷损伤演化方程和宏观损伤演化方程,获取岩石的宏观物理力学性质,然后将二者按照一定方式进行耦合,建立了可以描述岩石变形破坏全过程的本构模型,最后将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室结果进行对比,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能够更加准确的描述岩石的变形特征,可应用于岩石损伤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