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570203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110760249.2
申请日:2021-07-05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30/20 , H02J3/28 , H02J3/38 , H02J15/00 , F28D20/00 , F24S60/30 , F24S20/00 , G06F111/0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储能储热一体化系统及其规划方法,其中,所述系统包括光催化反应容器、储能模块、储热模块和光伏板;所述光催化反应容器的顶端出口处设置有活动开合的顶盖,其内部设置有集热设备;所述储能模块通过连接管路接收光催化反应容器排出的氢氧混合气体;所述储热模块通过循环管路与集热设备进行连接,所述循环管路中流通有导热介质;所述光伏板设置于光催化反应容器的底端。上述系统通过规划基于太阳能的发电、制氢、制氧以及储热的一体化系统,有效提取和存储氢气和氧气,同时回收高品位热能,以实现太阳能的高效梯级利用,有效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和系统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462889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290484.2
申请日:2022-03-23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电耦合多能源跨区域优化配置方法及系统,收集当前天气数据及区域的用能需求数据,仿真出区域的电需求和热需求数据;构建跨区氢‑电耦合多能源储能系统的数学模型;确定多能源跨区域优化配置的目标函数和系统平衡约束条件;根据得到的数据对跨区氢‑电耦合多能源储能系统进行优化计算,得到最优的储能配置,实现跨区域能源分配,能够跨区域满足用户的电、热需求,消纳可再生能源的稳定性,使可再生能源与负荷的时空更匹配,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本方法利用氢‑电耦合储能的互补,针对区域的热负荷、可再生能源出力及电负荷特性,给出最优的储能配置,更好的发挥储能的作用,解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区域的弃电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570203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760249.2
申请日:2021-07-05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Q10/06 , G06Q50/06 , G06F30/20 , H02J3/28 , H02J3/38 , H02J15/00 , F28D20/00 , F24S60/30 , F24S20/00 , G06F111/0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储能储热一体化系统及其规划方法,其中,所述系统包括光催化反应容器、储能模块、储热模块和光伏板;所述光催化反应容器的顶端出口处设置有活动开合的顶盖,其内部设置有集热设备;所述储能模块通过连接管路接收光催化反应容器排出的氢氧混合气体;所述储热模块通过循环管路与集热设备进行连接,所述循环管路中流通有导热介质;所述光伏板设置于光催化反应容器的底端。上述系统通过规划基于太阳能的发电、制氢、制氧以及储热的一体化系统,有效提取和存储氢气和氧气,同时回收高品位热能,以实现太阳能的高效梯级利用,有效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和系统实用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