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873433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711019994.1
申请日:2017-10-27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叶片高温胁迫抗性的鉴定方法,涉及小麦种植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黄淮地区同时春播待鉴定小麦品种和对照品种;观察各品种叶片持绿情况,分别记录小麦品种和对照品种的叶片干枯时的干枯日期;对比小麦品种的干枯日期与对照品种的干枯日期以确定小麦品种的抗高温胁迫性能;其中,所述干枯日期为植株整体的叶片持绿面积比例降至叶片整个面积20%时的对应日期;所述对照品种为小偃6号小麦、周麦22小麦和西农979小麦。本发明的鉴定方法可快速、准确鉴定黄淮地区小麦叶片的高温胁迫抗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404382A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310332689.3
申请日:2013-08-02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 A01G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光周期敏感性量化的鉴定方法,主要针对黄淮冬麦区,该小麦光周期敏感性量化的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期种植待鉴定的小麦材料和对照材料,早晚两个播期,间隔40日,在11月底之前完成最后一个播期;常规农作管理,避免土壤干旱或缺肥;准确记载每个材料早晚两个播期的抽穗期;计算每个材料早晚播期之间的抽穗期差异,差异一般为1-20天。本发明的早晚播期之间抽穗期差异越小,表明该材料的光周期敏感性越强,差异越大则表明该材料的光周期敏感性越弱,如此可量化评价小麦的光周期敏感性。此外,本发明直接针对光周期敏感性进行表型功能鉴定,可对光周期敏感性进行量化鉴定,技术简便,快速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07258695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542878.1
申请日:2017-07-05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 A01K67/03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昆虫行为及生态学研究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小型昆虫行为及生态学实验研究的风洞,设置有风洞主体框架;风洞主体框架上粘接有风洞顶部、风洞左侧外壁、风洞右侧外壁、门、风洞前端、风洞后端和风洞底部;风洞前端、风洞后端均为透明尼龙纱网;风洞后端粘接有通风道;通风道后端通过螺钉及铁丝固定有小型电脑主机风扇;小型电脑主机风扇通过导线与台式电脑稳压电源相连。本发明克服了传统大、中型风洞需要单独操作空间及难以批量制造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批量制作和维护、体积小携带方便、易于调整的用于天敌昆虫行为及生态研究的小型风洞。
-
公开(公告)号:CN103960120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410177967.7
申请日:2014-04-25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转育小麦蓝标不育系并大批量繁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任意类型的与不育基因连锁的蓝标型小麦材料。(2)选优良小麦材料与浅蓝粒株杂交并回交。(3)回交后代收获种子中选留浅蓝种子,混合稀播种植。(4)选留有蓝白种子分离的单株。(5)将每个入选单株的蓝、白种子成对种植为蓝粒株系和白粒株系。(6)开花期检查白粒系植株的花粉育性。(7)蓝粒两用系通过自交大批量繁殖种子。(8)利用色选机将混合种子中的蓝粒与白粒种子分离,白粒种子即为不育系种子,用于杂交制种。该发明方法解决了批量繁殖小麦不育系种子纯度难以保障、繁殖产量低、成本高等问题,为杂交小麦的大面积制种及推广应用开拓了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7896873A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11026323.8
申请日:2017-10-27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品种群体调节能力的鉴定方法。包括:以黄淮地区当地正常播期为第一播期,再间隔25-30天为第二播期;以黄淮当地第一播期的正常播种密度为第一播种量,以正常播种密度1/2为第二播种量;第二播期的播种量与第一播期的第一播种量相同;按照第一播期的第一播种量、第二播种量以及第二播期的播种量,分别播种待鉴定小麦品种和对照品种,对照品种为小偃6号和周麦18;在各品种抽穗开花后在其灌浆中后期记录各品种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量;在相同播种期和播种量下对比待鉴定小麦品种与对照品种各自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量以确定待鉴定小麦品种的群体调节能力。本发明方法可快速、准确鉴定黄淮地区小麦品种的群体调节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900389A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710144272.2
申请日:2017-03-10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 A01G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小麦生长发育稳定性的方法,涉及小麦种植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选取生长发育稳定的小麦为第一类参照物,选取生长发育不稳定的小麦为第二类参照物;对第一类参照物、第二类参照物及待鉴定小麦均分两期播种;分别记录第一类参照物、第二类参照物和待鉴定小麦分别在各自两期播种期的两个抽穗期;分别计算出第一类参照物、第二类参照物和待鉴定小麦的两个抽穗期的时间差值,分别对应为T1、T2和T3;当T3小于或等于T1,待鉴定小麦的生长发育稳定性为A类;当T3大于T1且T3小于T2,稳定性为B类;当T3大于或等于T2,稳定性为C类。本发明方法具有快速、简单及鉴定结果准确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896873B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711026323.8
申请日:2017-10-27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品种群体调节能力的鉴定方法。包括:以黄淮地区当地正常播期为第一播期,再间隔25‑30天为第二播期;以黄淮当地第一播期的正常播种密度为第一播种量,以正常播种密度1/2为第二播种量;第二播期的播种量与第一播期的第一播种量相同;按照第一播期的第一播种量、第二播种量以及第二播期的播种量,分别播种待鉴定小麦品种和对照品种,对照品种为小偃6号和周麦18;在各品种抽穗开花后在其灌浆中后期记录各品种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量;在相同播种期和播种量下对比待鉴定小麦品种与对照品种各自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量以确定待鉴定小麦品种的群体调节能力。本发明方法可快速、准确鉴定黄淮地区小麦品种的群体调节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3004584B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210408298.0
申请日:2012-10-22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品种选育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利用复杂基因型群体快速培育小麦抗穗发芽材料的方法,直接针对穗发芽抗性进行功能鉴定,对抗穗发芽性状进行十分苛刻的表型选择,所选育出的材料具有十分可靠且高水平的穗发芽抗性。技术简便,快速高效,可准确快速培育出一批高抗穗发芽的材料,培育的抗穗发芽材料可直接作为品系参试,培育抗穗发芽新品种;培育的抗穗发芽材料也可用于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该方法利用天然条件淘汰不抗穗发芽的材料,保留至秋播时的材料通常穗发芽抗性极高,选育过程简单,实用性强,具有较高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004584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408298.0
申请日:2012-10-22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品种选育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利用复杂基因型群体快速培育小麦抗穗发芽材料的方法,直接针对穗发芽抗性进行功能鉴定,对抗穗发芽性状进行十分苛刻的表型选择,所选育出的材料具有十分可靠且高水平的穗发芽抗性。技术简便,快速高效,可准确快速培育出一批高抗穗发芽的材料,培育的抗穗发芽材料可直接作为品系参试,培育抗穗发芽新品种;培育的抗穗发芽材料也可用于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该方法利用天然条件淘汰不抗穗发芽的材料,保留至秋播时的材料通常穗发芽抗性极高,选育过程简单,实用性强,具有较高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220402540U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22113553.5
申请日:2023-08-08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 A01G9/16 , A01G7/06 , A01K67/03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昆虫生态学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田间自升温气候箱,包括一个顶端小、底端大呈倒扣型杓体结构的框架,所述框架的顶端覆盖有纱网,底端呈开口,中间的箱体覆有透明保温材料,所述中间的箱体上连接有纱网筒。所述的箱体框架由金属细杆焊接而成,所述纱网规格一般为100目,即可保证更加接近自然条件又可防止其中昆虫逃逸,所述透明保温材料用于箱体自升温,所述纱网筒可手动绑住和解开;实验中要提前种植好植株,保证四周地面平整;本实用新型升温箱可在大田实验中产生比相同环境自然条件下更高的温度,以便研究温度对植物及昆虫的影响,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效率高、质量高、操作便捷等优点,是相关实验中适宜的装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