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61783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535978.1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7D303/24 , C07D301/14 , C09K5/14 , C08G59/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液晶自固化环氧单体及环氧树脂与制备方法,首先以丁二酸酰氯化的丁二酰氯和对羟基苯甲酸为原料,制备生物质双苯酸化合物;其次,将反应得到的进行生物质双苯酸化合物酰氯化反应,得到酰氯单体;然后,将酰氯单体与丁香酚反应,由此得到带有活性酯单元和介晶单元的生物质烯烃化合物;最后,将烯烃化合物和间氯过氧苯甲酸反应,得到生物质液晶自固化环氧单体。本发明制备的生物质液晶自固化环氧树脂在兼具高导热率高耐热性的同时具有优异的可降解性能与形状记忆,提供了一种可工业化生产的全生物质液晶自固化环氧单体及高性能树脂。
-
公开(公告)号:CN116375727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310333763.7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7D493/04 , C08G59/32 , C08G59/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基环氧单体及中温固化环氧树脂体系与制备方法,具体以原儿茶醛、赤藓糖醇为原料制备四羟基单体;然后以四羟基单体、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制备所述生物基环氧单体;将生物基环氧单体与催化剂熔融混合均匀,然后于60~80℃下加入酸酐化合物,预聚得到中温固化环氧树脂体系;再经过中温固化得到高性能可降解多功能环氧树脂。相对于现有生物质环氧单体甚至是传统商品化的双酚A环氧树脂,本发明树脂体系具有固化温度低及固化时间短的优势,能有效节约能耗,且固化体系的综合力学性和热性能明显优于现有报道的含动态可逆键的具有温和降解特性的生物质环氧体系,较同固化剂固化的商品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体系力学及热性能更优。
-
公开(公告)号:CN117164532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0963880.1
申请日:2023-08-0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7D301/28 , C08G59/32 , C08G59/42 , C07D30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可回收形状记忆环氧树脂及其单体与制备方法,以生物质酪醇和双酚酸为原料,通过加热反应得到中间体;将中间体和环氧氯丙烷加热反应得到双酚酸环氧单体;将双酚酸环氧单体经过固化即可得到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可回收生物质环氧树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环氧树脂具有优异的热性能和高拉伸强度。由本发明方法得到的环氧树脂,原始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被永久地改变,克服了现有生物质环氧在成型后无法再次加工的缺陷,并实现了在加热刺激条件下的恢复功能,优异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也大大提高了形状记忆聚合物的适用范围。同时,本发明的环氧树脂还具有自修复、可降解和可焊接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28383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62654.3
申请日:2023-02-2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7D301/28 , C08G59/32 , C07D303/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环氧单体、生物质自固化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以生物质酪胺和双酚酸为原料,通过加热反应得到酚化合物;将酚化合物和环氧氯丙烷加热反应得到含酰胺键生物质环氧单体;将含酰胺键生物质环氧单体经过固化即可得到生物质环氧树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环氧树脂具有优异的热性能、高弯曲模量和强度以及高冲击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094423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011004117.9
申请日:2017-10-3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8J9/08 , C08G63/60 , C08G63/685 , C09K19/38 , C08L6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晶阻燃发泡材料及其应用,以芳香族二酚单体、芳香族二酸单体、含有端羟基和端羧基的芳香族单体为原料,在活性端基、催化剂、醋酸化合物存在下,在氮气保护下,于120~140℃反应30~60min;然后以0.5~1.5℃/min的速率升温至280~325℃,反应1~3h,得到固体物;将固体物真空加热得到液晶阻燃发泡材料。本发明利用液晶聚合物缩聚反应过程中残存的副产物醋酸为发泡剂,在高温时分解释放CO2形成微孔结构,同时基体发生固化反应形成交联网络结构,开辟了制备液晶阻燃发泡材料的新方法,尤其本发明不需要添加阻燃剂来达到阻燃效果,达到了UL‑94 V0阻燃等级;另外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有环保、简便、适用性广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253572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010153097.5
申请日:2018-04-1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8G75/025 , C08G75/0236 , C08L8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高形变的基于双马来酰亚胺的热固性形状记忆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双马来酰亚胺和1,6‑己二硫醇加入到间甲酚中,形成溶液;在溶液中滴加三乙胺,在N2保护和搅拌条件下,室温反应,得到线性低聚物;按质量计,将双马来酰亚胺、线性低聚物和O,O´‑二烯丙基双酚A混合,在温度130~150℃下反应25~45min,得到预聚体;将预聚体在温度130~150℃下进行真空脱泡,再经固化与后处理,得到基于双马来酰亚胺的热固性形状记忆树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树脂具有大的形变能力,其在编程温度下的断裂伸长率大于30%。此外,固化树脂兼具高玻璃化转变温度(>131℃)和初始分解温度(>370℃)、高韧性和突出的形状记忆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375199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011219546.8
申请日:2019-02-1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色透明的高介电常数柔性聚氨酯膜的自修复方法,将受损的无色透明的高介电常数柔性聚氨酯膜的受损面用夹具固定并紧密贴合,然后于80~150℃下加热0.5~2小时,完成无色透明的高介电常数柔性聚氨酯膜的自修复。将羟基封端的聚亚烷基碳酸酯二醇、二异氰酸酯、2,2'‑二硫二乙醇、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氯代烷混合,反应得到异氰酸酯封端的齐聚物溶液;将多元醇交联剂、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和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加入异氰酸酯封端的齐聚物溶液中,于40~60℃反应0.5~1.5h;反应结束后,去除溶剂,得到无色透明的高介电常数柔性聚氨酯。本发明提供的聚氨酯兼具高抗拉强度和高断裂伸长率,且具有突出的弯曲能力以及高介电常数。
-
公开(公告)号:CN113004497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246270.0
申请日:2019-01-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适性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形状记忆恢复方法,具体为,于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将热适性形状记忆聚合物制备成记忆形状,然后加热保持,再降至室温,得到具有记忆形状的聚合物材料,完成热适性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形状记忆;于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将上述具有记忆形状的聚合物材料制备成临时形状,然后降至室温,得到具有临时形状的聚合物材料;将具有临时形状的聚合物材料加热至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得到具有记忆形状的聚合物材料,完成热适性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形状恢复。本发明适用于作为具有复杂三维立体原始形状的形状记忆聚合物使用,并实现了在加热刺激(高于玻璃化转变温度)条件下的自展开/自折叠功能,大大提高了形状记忆聚合物的适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0330649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910696965.1
申请日:2019-07-3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重塑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及其应用。具体制备为,将2‑烯丙基苯基缩水甘油醚与对苯二甲酸共混在乙腈中,在季铵盐作为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得到含有可逆动态基团的双(3‑(2‑烯丙基苯氧基)‑2‑羟丙基)对苯二甲酸酯;然后将双(3‑(2‑烯丙基苯氧基)‑2‑羟丙基)对苯二甲酸酯与双马来酰亚胺混合均匀,固化,制得可重塑双马来酰亚胺树脂。本发明制备的可重塑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不仅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能和机械性能,而且能在热压条件下实现重塑。本发明提供的可重塑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制备方法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工艺简单的特点,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电子信息、新能源、绝缘电气等工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210272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1068348.6
申请日:2020-10-0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9D163/00 , C09D7/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磨超疏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基底以及基底表面的耐用型超疏水复合材料涂层组成;所述耐用型超疏水复合材料涂层由超疏水复合材料涂层用前驱体固化得到;所述超疏水复合材料涂层用前驱体由凝胶体与凝胶体表面的ACNTB‑SiO2‑偶联剂层组成;所述凝胶体由环氧树脂、端氨基超支化聚硅氧烷组成,或者所述凝胶体由环氧树脂、端氨基超支化聚硅氧烷、添加剂组成;所述添加剂为ACNTB‑SiO2‑偶联剂和或二缩水甘油醚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本发明制备的耐磨超疏水复合材料具有高于160°的水接触角以及超过250次的摩擦循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