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479174B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CN201410762914.1
申请日:2014-12-1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纤维素的磁性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化学改性,获得高活性的两性纤维素;两性纤维素和氧化石墨烯间通过静电作用和氢键作用力等实现牢固结合,构建气凝胶材料的框架;借助二者的高表面活性和超大比表面积优势可实现对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分散负载,并通过交联、冷冻干燥等步骤,确保了产品两性纤维素磁性气凝胶的结构均匀性和稳定性。磁性气凝胶既保持了纤维素的高比表面特性、良好亲和性、生物可降解性等特征,又赋予了它高表面活性和超顺磁特性;具有低成本、高强度、两性特征、和生物相容性等优势,具备高比表面积、高装载能力、高表面活性、可智能定位等特性,对重金属离子和有机分子等污染物具有显著的吸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4475061B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410762911.8
申请日:2014-12-1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吸附重金属离子和染料污染物的介孔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共缩聚法合成氰基改性介孔硅,再经羧化得到羧基功能化介孔硅,采用“grafting to”策略在羧基功能化介孔硅上嫁接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从而获得羧化介孔硅/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杂化材料。本发明提供的功能性介孔材料的制备方法,条件温和,工艺简单,生产周期较短,产品成本低廉,易于实现规模化工业生产。产品吸附性能强,可应用于重金属离子和有机废水处理等领域,具有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479174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10762914.1
申请日:2014-12-1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纤维素的磁性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化学改性,获得高活性的两性纤维素;两性纤维素和氧化石墨烯间通过静电作用和氢键作用力等实现牢固结合,构建气凝胶材料的框架;借助二者的高表面活性和超大比表面积优势可实现对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分散负载,并通过交联、冷冻干燥等步骤,确保了产品两性纤维素磁性气凝胶的结构均匀性和稳定性。磁性气凝胶既保持了纤维素的高比表面特性、良好亲和性、生物可降解性等特征,又赋予了它高表面活性和超顺磁特性;具有低成本、高强度、两性特征、和生物相容性等优势,具备高比表面积、高装载能力、高表面活性、可智能定位等特性,对重金属离子和有机分子等污染物具有显著的吸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4475061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10762911.8
申请日:2014-12-1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吸附重金属离子和染料污染物的介孔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共缩聚法合成氰基改性介孔硅,再经羧化得到羧基功能化介孔硅,采用“grafting to”策略在羧基功能化介孔硅上嫁接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从而获得羧化介孔硅/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杂化材料。本发明提供的功能性介孔材料的制备方法,条件温和,工艺简单,生产周期较短,产品成本低廉,易于实现规模化工业生产。产品吸附性能强,可应用于重金属离子和有机废水处理等领域,具有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448659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762917.5
申请日:2014-12-1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8L51/02 , C08L1/28 , C08K3/22 , C08F251/02 , C08F220/58 , C08B11/145 , B01J20/26 , B01J20/24 , B01J2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性两性纤维素粉体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以两性微晶纤维素为载体,通过原位共沉淀法生成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并原位附着于两性微晶纤维素表面、及孔道内,实现了两性微晶纤维素的超顺磁功能,获得的磁性两性微晶纤维素具备外加磁场智能响应特性。所具有的两性特征、高亲水性、高比表面积,可作为高效吸附材料用于废水的吸附处理,尤其对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有显著去除能力,且易在外加磁场下分离回收,经济实用。还由于它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良好亲和性、和超顺磁特征,可作为靶向药物载体材料,靶向功能支架材料、靶向血管封堵材料、靶向医用吸附材料等使用,通过外加磁场易于实现对它的智能导向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2935521B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210522202.3
申请日:2012-12-0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B22F9/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蚕丝蛋白纳米银水溶胶的制备方法。将可溶性的直链淀粉溶解或分散于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完全糊化得到淀粉溶液,加入硝酸银溶液后,再与蚕丝蛋白溶液混合,得到蚕丝蛋白-淀粉-硝酸银的三元复合溶液;用氨水调节三元复合溶液的pH值为8~10,在20~80℃的温度条件下充分搅拌,得到银粒径为1~100nm的蚕丝蛋白钠米银水溶胶。本发明以小分子丝蛋白肽作为捕捉剂和还原剂,可溶性淀粉为分散剂和保护剂,用于还原制备纳米银,制备得到的纳米银水溶胶,银粒径小、分布均匀、稳定性好,且制备过程反应温和、操作方便、绿色环保,可作为功能性纳米材料广泛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004199A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410222795.0
申请日:2014-05-2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8G8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胶束型两亲性超支化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以脂肪酰氯作为疏水改性剂,经一步法成功实现了对亲水性超支化聚合物的端基改性,获得了反胶束型两亲性超支化聚合物,其制备方法简单,可控性强,易于大规模生产。该亲水性超支化聚合物在合适溶液中可形成结构稳定的单分子胶束、多分子胶束、囊泡等不同的形态;在极性程度不同的溶剂中会出现反转现象,可以胶束和反胶束形式存在,显现出多功能性,可实现对小分子的双向相转移分离、对水/油溶性药物的负载和释放、对纳米颗粒的包裹和稳定性分散等,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03483617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310483276.5
申请日:2013-10-1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抑菌型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氧化石墨烯/海藻酸钠/明胶共混溶胶;(2)对共混溶胶进行钙离子交联;(3)制备医用抑菌型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氧化石墨烯多孔复合材料机械性能好、组织结构规整、孔隙率高及生物相容性好,非常适用于吸附过滤、药物载体、医用敷料等生物医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2936836A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1210522183.4
申请日:2012-12-0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植物纳米银制备抗菌涤纶的方法。对经精练液前处理后的涤纶纤维/织物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或碱减量方法进行表面结构修饰预处理,再置于植物纳米银水溶胶中浸渍处理,或将预处理后涤纶纤维/织物先置于银氨溶液中浸泡,再转移至植物叶片提取液-可溶性淀粉复合溶液中浸渍处理,即得到用植物纳米银制备的抗菌涤纶纤维或织物。本发明采用对涤纶进行表面结构修饰的方法,使其对纳米银粒子或银离子的吸附能力增强,吸附量明显增大,纳米银可长期附着、不易流失;获得的涤纶纤维/织物显示出优异持久的抗菌性能,吸湿透气性、抗静电能力、染色性能等得到了显著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12480581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011377885.9
申请日:2020-11-3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性聚乙烯醇/纳米金属复合的柔性拉伸应变传感材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聚乙烯醇加入二甲基亚砜中,并加热到40~80℃使其充分溶解得到聚乙烯醇溶液;将丁二酸酐和催化剂加入到所述聚乙烯醇溶液中,室温下搅拌12~48h使其充分反应,获得改性混合溶液;以1‑(3‑二甲基氨基丙基)‑3‑乙基碳化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琥珀酰亚胺、纳米金属前驱体水溶液、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水溶液及步骤S2获得的所述混合溶液为原料进行反应,获得复合材料溶液;对步骤S3获得复合材料溶液进行后处理,获得改性聚乙烯醇/纳米金属复合柔性拉伸应变薄膜传感材料。本发明制备的材料,其柔性和弹性变形性能显著增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