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736245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110049856.8
申请日:2021-01-14
Applicant: 苏州大学张家港工业技术研究院 , 苏州大学
IPC: H01M4/60 , H01M4/137 , H01M4/1399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通过含有共价有机骨架材料的分散液在集流体表面均匀成膜,其中,分散液为联苯胺、对甲苯磺酸和水的混合溶液,共价有机骨架材料与分散液的质量比为1:10‑20。本发明还提供了含有上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和含有其的锂离子电池。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和可循环性能均较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04979103B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510338669.6
申请日:2015-06-1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螺旋线形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制备方法,包括非线形超级电容器是将沉积有石墨烯的细丝缠绕在沉积有CNT/PPy复合材料的正极上制得的,在比电容、能量和功率密度及循环寿命方面显示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利用高度分散的聚吡咯(PPy)修饰碳纳米管(CNT)提高了碳纳米管(CNT)的溶解性,有利于复合材料在纤维基质上均匀分散。而且,线形超级电容器通过掺杂聚吡咯(PPy)纳米颗粒,性能也有所改善。本文所用的方法可制作出可快速充放电、低成本、环保的灵活的线形超级电容器,该超级电容器可应用在微型储能设备上。
-
公开(公告)号:CN109449485B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1811194943.7
申请日:2018-10-1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H01M10/056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超低温锂电池电解液,它包括:有机溶剂;锂盐电解质;添加剂,所述添加剂为选自溴化钾、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钠、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钾和二[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锌中的一种或多组,其质量含量为0.05%‑0.15%。通过采用特定含量的溴化钾作为添加剂应用到含有锂盐电解质的有机溶剂中,使得电解液在0℃以下(尤其是‑60℃‑‑80℃极低温条件下)也具有较高的电导率,从而保证锂电池循环的正常进行,大幅提高锂电池在低温极端条件下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931766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310138.0
申请日:2019-12-1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H01M4/3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天然煤粉制备空气稳定的锂金属负极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a)将煤粉干燥后置于真空条件下以除去氧气得除氧煤粉;(b)使金属锂转化成熔融锂,向所述熔融锂中加入所述除氧煤粉,搅拌、混合后进行反应得煤粉-锂混合物;(c)将所述煤粉-锂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即可。利用煤粉来合成空气稳定的金属锂负极,将煤与锂充分混合反应,利用煤的优势大大提高金属锂在空气中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锂离子电池的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4843667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152359.5
申请日:2015-04-0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豆渣制备钠离子电池电极碳材料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a)将浓硫酸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硫酸溶液,向其中加入豆渣粉末置于高压釜中预碳化,干燥后置于惰性气体气氛中高温碳化1~5小时得碳化产物;(b)取高锰酸钾溶于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溶液中;随后向其中加入所述碳化产物;随后向其中加入去离子水;再向其中加入双氧水,反应至不产生气泡;(c)用去离子水稀释所述剥离产物溶液,随后向其中加入乙二胺在60~90℃反应3~10小时即可。利用豆渣制备钠离子电池电极碳材料的方法,利用废弃物豆渣来制备碳材料,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制备出质量较好的石墨烯,降低了成本的同时无污染产生,过程较为简单,有利于保护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2242577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011109197.4
申请日:2020-10-1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H01M10/54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回收利用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废弃锂离子电池在NaCl溶液中浸泡3天‑4天,经过剥离外壳、简单破碎,筛选得到正极粉末材料;将正极粉末材料添加到浸出液中,密闭加热,得到含有金属离子的浸出液;将稀释后的含有金属离子的浸出液加入到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的混合溶液中,密闭静置5天‑15天,自组装得到辐射制冷超分子薄膜。该辐射制冷超分子薄膜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温度5℃‑15℃。
-
公开(公告)号:CN112242577A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申请号:CN202011109197.4
申请日:2020-10-1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H01M10/54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回收利用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废弃锂离子电池在NaCl溶液中浸泡3天‑4天,经过剥离外壳、简单破碎,筛选得到正极粉末材料;将正极粉末材料添加到浸出液中,密闭加热,得到含有金属离子的浸出液;将稀释后的含有金属离子的浸出液加入到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的混合溶液中,密闭静置5天‑15天,自组装得到辐射制冷超分子薄膜。该辐射制冷超分子薄膜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温度5℃‑15℃。
-
公开(公告)号:CN107342438B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710472347.X
申请日:2017-06-2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H01M10/0567 , H01M10/0568 , H01M10/052 , H01M10/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库伦效率锂硫电池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它包括醚类有机溶剂、锂盐和酯类添加剂,所述酯类添加剂为选自碳酸酯和亚硫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采用特定的添加剂与醚类有机溶剂、锂盐进行混合,从而可以在充放电过程中与锂硫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多硫化物发生反应,进而抑制多硫化物的来回穿梭,有效的抑制锂硫电池的穿梭效应,提高锂硫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库伦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449485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194943.7
申请日:2018-10-1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H01M10/056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超低温锂电池电解液,它包括:有机溶剂;锂盐电解质;添加剂,所述添加剂为选自溴化钾、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钠、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钾和二[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锌中的一种或多组,其质量含量为0.05%-0.15%。通过采用特定含量的溴化钾作为添加剂应用到含有锂盐电解质的有机溶剂中,使得电解液在0℃以下(尤其是-60℃--80℃极低温条件下)也具有较高的电导率,从而保证锂电池循环的正常进行,大幅提高锂电池在低温极端条件下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934234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337041.4
申请日:2015-06-1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型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的制备方法及由该方法制备的超级电容器,它包括以下步骤:(a)取第一钛丝和第二钛丝清洗干净;(b)向去离子水中加入Ni(NO3)·6H2O和CoCl2·6H2O,溶解得混合溶液;(c)将混合溶液加入三电极电解池中,并将所述第一钛丝浸入其中,在0.1~0.3 mV/cm的电流密度下沉积30~60min,得表面形成层状Ni-Co双氢氧化物的第一钛丝,即为正极;(d)将所述第二钛丝弯曲成螺旋管状,并在其表面涂覆包含石墨烯、聚偏二氟乙烯和乙炔黑的混合物,即为负极;(e)将所述正极插入所述负极中,并在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之间以及所述负极外包裹PVA/KOH固态电解质,即得线型非对称超级电容器。金属双氢氧化物电极可以获得更高的比容量、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