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1037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813488.X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魏桥(苏州)轻量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 山东宏和轻量化科技有限公司 ,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于钎焊的多元共晶铸造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其包含Al、Mn、Ni、Fe、X、RE和不可避的杂质;X为Ti和/或Cr,RE为Ce和/或La;在凝固过程中会发生多种共晶反应,形成由初生α‑Al和多元共晶组织构成的组织结构;多元共晶组织包括共晶α‑Al相、Al6M相、Al11RE3相、Al8REM4相、Al23RE4M6相、Al3M相、Al9M2相等共晶第二相中的三种及以上,M为Mn、Fe、Ni中的至少一种;制备时将各成分熔融精炼,进一步可铸造为铸件;本发明铝合金具有良好的高温组织稳定性,钎焊前后的力学性能变化不大,可以满足电子设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高温钎焊用铸件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66307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40070.8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魏桥(苏州)轻量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 苏州大学 , 山东宏桥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免固溶淬火的可烘烤强化的压铸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以质量百分含量计,压铸铝合金包括Si 6~11%、Mn 0.15~0.8%、Cr 0.15~0.6%、Mg 0.5~1.5%、Cu 0.1~0.8%、Sr 0.01~0.04%、Fe<0.2%,余量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的压铸铝合金,不使用稀有元素,配方成分简单,在不经热处理的情况下仍然具备较优异的力学性能,此外,其力学性能还可以通过烘烤强化后进一步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7817116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311873129.9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 魏桥(苏州)轻量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6XXX系高强铝合金焊接填充材料的成分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焊接母材的成分;依据母材成分,设定理想的焊缝成分,焊缝应具有细小且均匀的等轴晶粒组织和通过焊后烘烤能够快速析出强化相的能力,保证焊缝和热影响区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使用已知成分的填充材料和母材进行焊接,确定焊接工艺后,测出熔合比和易烧损元素的挥发率;根据母材成分、理想的焊缝成分、熔合比和易烧损元素的挥发率,通过如下公式推算出新焊接填充材料的成分:新焊接填充材料成分=理想的焊缝成分/(1‑熔合比)*(1‑挥发率)‑母材成分*熔合比/(1‑熔合比)。该方法设计的焊接填充材料,能够提升焊接接头的强度,满足高端装备的焊接制造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574085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21939.7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魏桥(苏州)轻量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 苏州大学
IPC: G01M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嘴喷射性能测试方法及装置,进行不均匀度测试方法通过喷嘴向集液管喷淋,根据喷嘴开始喷淋至结束喷淋的时间、直管内液体的质量获得喷嘴的流量,从而拟合喷嘴的液体流量分布方程;进行压力分布测试方法通过喷嘴向直管上的盖帽喷淋,采集直管对应的压力,获得喷嘴的压力分布。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测量不同类型的单个喷嘴或相互干涉下多个喷嘴在不同压力、流量、角度、高度等状态下的喷射不均匀度和压力分布,测量精度高;本发明的装置则可以完成全自动、高精度地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391987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372348.3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 魏桥(苏州)轻量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熔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合金废料Fe杂质元素分离方法。测试铝合金废料成分,确定Fe含量;熔化废料并调整成分。浇铸合金锭,切取圆柱试棒,加热并进行凝固。定向凝固过程中,Fe和过渡族金属元素往试样一端偏析,形成含Fe金属间化合物。利用Fe杂质元素与α‑Al溶质分配系数差异,通过区域熔炼结合定向凝固促进Fe杂质元素偏聚。切除Fe杂质元素富集端合金后,再次重复该工艺,经过多次处理合金中Fe杂质元素含量逐步降低,直至获得超低Fe杂质元素含量合金。本发明通过区域熔炼结合定向凝固技术,实现了Fe元素的偏析和分离,并通过多次循环获得了Fe元素含量极低的合金,有利于铝合金废料的高品质再生。
-
公开(公告)号:CN119194180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197824.2
申请日:2024-08-2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 魏桥(苏州)轻量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免热处理高强韧Al‑Si系铸造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铝合金领域。本发明的免热处理高强韧Al‑Si系铸造铝合金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的组成元素包括Si 6%~9%,Mg 0.1%~0.5%,Cu 0.001%~1.2%,Fe 0.15%~0.5%,Mn 0.001%~0.5%,Mo 0.001%~0.5%,Sr 0.015%‑0.025%,Ca 0.001%‑0.05%,其余为Al与不可避免的杂质,杂质的质量分数之和≤0.2%,单个杂质元素的质量分数≤0.05%。本发明制得的Al‑Si系免热处理铸造铝合金铸态下屈服强度为110MPa~140MPa,抗拉强度为220MPa~265MPa,伸长率为7%~14%。此外,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性能优异,适用于大型一体式压铸汽车结构件,另外,合金对Fe元素容忍度高,可以直接用再生铝进行生产,降低能耗,适合大量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7845105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311664579.7
申请日:2023-12-0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 魏桥(苏州)轻量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22C21/02 , C22C21/14 , C22C21/16 , C22C21/08 , C22C1/03 , C22F1/043 , C22F1/047 , C22F1/05 , C22F1/05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韧铸造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高强韧铸造铝合金的组分为Si 4~10%,Cu 2~5%,Mg 0.3~2%,Fe 0.05~0.2%,Ti0.01~0.1%,Sb 0.02~0.1%,Bi 0.02~0.2%和Hf0.02~0.2%,其余为Al;不可避免杂质元素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758110B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311742584.5
申请日:2023-12-1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 魏桥(苏州)轻量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高温铸造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铝合金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耐高温铸造铝合金的元素组成及其质量百分比为:Si 1%‑10%、Cu 0.1%‑4%、Mg 0.05%‑0.5%、Fe 0.05%‑0.3%、Ti 0.01%‑0.3%、Mn 0.1%‑0.5%、Cr 0.01%‑0.6%、V 0.02%‑0.2%、Sn 0.02%‑0.2%、Sc 0.02%‑0.2%、Hf0.02%‑0.2%、Er 0.02%‑0.2%,余量为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和Al;所述耐高温铸造铝合金的微结构包括亚微米析出相和/或纳米析出相。通过控制合金成分、配比以及制备方式,合理设置热处理和时效处理参数,同时获得一种以上一定组分、尺寸以及特征的亚微米级别和纳米级别的耐高温粗化析出相,有效提升铝合金在高温环境下的强度,强化了铝合金的耐高温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726798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1232226.4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 魏桥(苏州)轻量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铝合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韧高抗疲劳性能铸造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铝合金的基体中包括两种及以上的纳米尺寸相,其元素组成包含Al、Si、Cu、Mg元素中的Al与其他任意一种及多种元素,以及Sn、Ag、Zn、In、Hf中的一种及多种;合金中同时包括两种及以上的亚微米尺寸相,其元素成分包括Al、Fe、Mn、Cr、V、Zr、Ti、Mo元素中的Al与其他任意一种或多种,以及Cu、Ni、Y、Er、Nb元素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制备方法包括对铝合金铸锭进行非等温+等温固溶及时效处理,本发明铸造铝合金及制备方法实现了纳米尺寸相和亚微米尺寸强化相的数量密度和尺寸调控,提高了合金的强韧性及抗疲劳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028664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296915.5
申请日:2024-01-03
Applicant: 魏桥(苏州)轻量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再生耐热高疲劳铸造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铸造铝合金包括Al、Si、Cu、Mg、Mn、Ti、Cr、Sr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杂质包含Fe和除Fe以外的其他杂质;制备时,将各成分混合熔融后精炼,制成铝合金铸锭,然后对其进行固溶处理、淬火冷却和时效处理;本发明的铝合金能够兼具配方简单、对杂质元素尤其是铁的容忍度高、低热裂性和耐热高疲劳特性,不仅可以满足大量存在的优质回收铝合金的平级乃至升级使用,自身也可循环使用,减少碳排放,而且还可以在较高服役温度下使用,同时配方简单,原料成本相对较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