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3262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880585.0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 福建万辰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12N1/14 , C12Q1/6895 , C12N15/11 , A01G18/00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针菇品种‘农万金15号’及其特异性分子标记。所述金针菇品种‘农万金15号’分类命名为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为2024年11月18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41600。所述金针菇品种‘农万金15号’具有菇帽大小适中且均匀、单产高、菇柄颜色较均匀等优良金针菇菌种的品质特点,且为独特的深褐色,改良了其亲本‘农万金12号’单产低以及另一亲本‘TB’菇帽大、易开伞的缺点;平均单产比其亲本农万金12号增产28.0%。
-
公开(公告)号:CN114015585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583582.7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 福建万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C12N1/14 , C12Q1/6895 , C12N15/11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针菇新品种‘农万金10号’及其特异性分子标记。所述金针菇新品种‘农万金10号’,其分类命名为:金针菇(Flammulinafiliformis)农万金10号,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21年8月20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242。本发明所提供的‘农万金10号’菌种具有菇帽圆润、均匀整齐,菌柄直挺,菇体为黄色,根部颜色略深,菇根较紧实、横切面有孔洞、孔隙小等优良黄色金针菇菌种的品质特点。改良了其亲本FV2单产较低,菌柄弯曲;以及另一亲本C06生长周期偏长,菌盖较大的缺点;平均单产比对照菌株‘杂19’高34.4%。
-
公开(公告)号:CN109983900B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1910282269.6
申请日:2019-04-09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氮肥残留及提升氮利用率的方法。包括深浅根轮作交替吸收、肥料浅施、常温栽培期微生物补给、高温休闲期绿肥种植、栽培期小水勤灌在内的成套技术。本发明技术方案可以降低土壤中的硝态氮残留,从而减少氮素淋溶,降低地下水污染风险;应用本发明后,优化施肥均显著减少了土壤氮素残留和淋溶,能够提高氮肥利用率,并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0024659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281644.5
申请日:2019-04-09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食用菌菌渣制作基质并二次利用的方法。本发明将榆黄蘑菌渣与粗木屑、椰糠、草炭土混合均匀;晾干消毒;将EM发酵液与混合材料混合发酵,制备得到基质;育苗过程中,始终控制基质含水率67%以上;将使用后的废弃基质与生石灰、贝壳粉混合,调节pH至8.0后施入土壤中,作为土壤改良剂;实际使用前,将其风干,捣碎后撒施,撒施后立即灌溉水分。本发明将使用后的基质再次利用,制作成设施土壤改良剂的方法,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9928830A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910281643.0
申请日:2019-04-09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食用菌菌渣制作生物有机肥的方法。本发明将100-200份草菇菌渣、50-100份榆黄蘑菌渣、100-300份平菇菌渣、50-100份金针菇菌渣捣碎制备得到食用菌菌渣,将其与牛粪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微生物接种,制得有机肥,分次施肥。本发明方法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并且生产的有机肥在施用后能明显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1975321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36185.7
申请日:2024-12-26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6 , C12N15/11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真姬菇RT‑qPCR的内参基因及其扩增引物和应用,所述内参基因为pATPase基因、RGTPase基因和βeLYase基因中的一种或几种,pATPase基因的转录本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RGTPase基因的转录本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βeLYase基因的转录本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还提供了扩增上述内参基因的引物以及上述内参基因在真姬菇不同生长发育过程下的基因表达分析中的应用。上述内参基因为真姬菇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基因表达分析提供可靠的参考,最大限度地减少由内参基因选择导致的样本间及样本内部的差异,为研究真姬菇发育过程中的关键基因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4015585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111583582.7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 福建万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C12N1/14 , C12Q1/6895 , C12N15/11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针菇品种‘农万金10号’及其特异性分子标记。所述金针菇品种‘农万金 1 0 号’,其 分 类 命 名 为 :金 针 菇(Flammulinafiliformis)农万金10号,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21年8月20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242。本发明所提供的‘农万金10号’菌种具有菇帽圆润、均匀整齐,菌柄直挺,菇体为黄色,根部颜色略深,菇根较紧实、横切面有孔洞、孔隙小等优良黄色金针菇菌种的品质特点。改良了其亲本FV2单产较低,菌柄弯曲;以及另一亲本C06生长周期偏长,菌盖较大的缺点;平均单产比对照菌株‘杂19’高34.4%。
-
公开(公告)号:CN116064916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1466676.0
申请日:2022-11-22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 C12Q1/686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鉴定金针菇杂交子细胞质来源的线粒体分子标记组合、引物组及方法。所述线粒体分子标记组合包括cox1‑i1和cox1‑i2,cox1‑i1由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的引物对扩增得到,cox1‑i2由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的引物对扩增得到。所述鉴定金针菇杂交子细胞质来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取待测杂交子及其亲本菌株的基因组DNA;PCR扩增金针菇线粒体cox1内含子基因;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根据样品间条带的一致性来判断待检测杂交子细胞质来源。本发明在金针菇基于线粒体遗传特性的新品种选育方面具重要意义。
-
-
公开(公告)号:CN109983900A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910282269.6
申请日:2019-04-09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氮肥残留及提升氮利用率的方法。包括深浅根轮作交替吸收、肥料浅施、常温栽培期微生物补给、高温休闲期绿肥种植、栽培期小水勤灌在内的成套技术。本发明技术方案可以降低土壤中的硝态氮残留,从而减少氮素淋溶,降低地下水污染风险;应用本发明后,优化施肥均显著减少了土壤氮素残留和淋溶,能够提高氮肥利用率,并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