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型电解液及使用该电解液的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783266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207471.3

    申请日:2024-02-2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型电解液及使用该电解液的电池,所述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型电解液包括两亲性物质、疏水性溶剂和水;所述两亲性物质为具有两亲性盐、两亲性有机溶剂、两亲性离子液体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两亲性物质在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型电解液中的浓度为0.1~20mol/L;所述疏水性溶剂在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型电解液中的体积分数为1~99%;所述两亲性物质在ouzo效应的诱导下,使得原本不互溶的疏水性溶剂与水互溶,形成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型电解液,并且在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型电解液中形成莫比乌斯型的特征溶剂化簇;所述特征溶剂化簇为油包水型;可抑制游离水以及溶剂化水活性,可解决副反应的发生,显著地提高了锌离子二次电池的性能。

    一种二硒化亚铁棒状纳米花氮掺杂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675185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681057.1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发明提供了一种二硒化亚铁棒状纳米花氮掺杂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其特点是制备的硒化铁呈现由纳米棒组成的纳米花状结构,外层由氮掺杂的碳壳包覆,是一种自组装纳米花复合材料。纳米花状结构增加了材料的比表面积,为催化提供丰富的活性位点,氮掺杂碳壳增强对多硫化物的物理限域、电子的传输,FeSe2与多硫化物之间有较强的化学键合可以有效锚定多硫化物,同时能够加速多硫化物的催化转化,缓解穿梭效应。采用该材料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锂硫电池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高载硫量。

    一种新的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76648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442152.2

    申请日:2023-11-0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及制备方法,所述新的卤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化学式为LixBiBr3+x,其中,0.5≤X≤3;新的卤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在惰性气体气氛下,按照化学计量比,分别称取前驱体LiBr和BiBr3;S2、将LiBr和BiBr3均匀混合后进行球磨,得到混合粉体;S3、将混合粉体进行冷压制片,得到新的卤化物固态电解质;所述新的卤化物固态电解质作为电解质应用于全固态锂金属电池,该新的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在固态电池中循环稳定性较好,离子电导率大于2.5×10‑4S/cm,且制备工艺简单、条件易控,有良好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前景。

    一种锂二次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715802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698601.3

    申请日:2023-06-1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二次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将丙烯酰胺、2‑(全氟丁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和引发剂在溶剂中混合,制得共溶反应液,再将共溶反应液涂覆在金属片上进行共聚反应,制得锂二次电池负极。本发明基于自由基聚合的链式聚合,在金属负极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丙烯酰胺‑2‑(全氟丁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酰胺基和酯基可以构建锂离子的快速扩散通道,而氟基诱导锂金属表面形成富氟界面层,能够起到在充放电循环中调控枝晶生长形貌的作用,提高了金属锂二次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

    一种锂二次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715802B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310698601.3

    申请日:2023-06-1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二次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将丙烯酰胺、2‑(全氟丁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和引发剂在溶剂中混合,制得共溶反应液,再将共溶反应液涂覆在金属片上进行共聚反应,制得锂二次电池负极。本发明基于自由基聚合的链式聚合,在金属负极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丙烯酰胺‑2‑(全氟丁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酰胺基和酯基可以构建锂离子的快速扩散通道,而氟基诱导锂金属表面形成富氟界面层,能够起到在充放电循环中调控枝晶生长形貌的作用,提高了金属锂二次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